南头话-宝安粤语的代表

南头一带的原住民,与岭南其他地区一样,来自于历史上的几次移民大潮。自秦以来岭南地区承载着中原大量移民,但真正对深圳地区形成影响的还是发生在清朝的移民潮,清初为防止沿海居民接济海外反清复明势力,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朝廷实行禁海迁界。新安县在迁界范围内,被迫在3天内内迁50里,只留下两个守御千户所。最后造成房屋废墟,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至2172人,20年时间内几乎成了无人区。康熙廿三年(公元1684年)清政府废除禁海迁界令并实施复界措施,开展一系列“招垦”政策招揽人口回迁,鼓励周边人口迁移过来,但原居民迁回的极少,初时响应“招垦”的也不多。从方志和族谱资料看,到康熙三十年后,迁来的人口才慢慢增多。西部主要是增城、东莞方向来的粤语系人,东部则多是从惠嘉潮甚至汀韶出来的客家人。这样,就形成了深圳民系人口和地域文化独特的分布格局:西部广府人,东部客家人。因为新安县历史上曾隶属于广州府,所以此次迁移人口分布,广府民系人分布在新安县西部、南部一带,即南头、西乡、福永、沙井、松岗、公明、平湖等地,而客家人主要聚居在新安县北部、东部一带,即龙华、石岩、观澜、布吉、葵涌、大鹏、南澳、盐田一带。

在这次的人口迁入过程中,南头主要是由北向南从增城和东莞迁来的广府人,这些迁居在南头一带的移民,结合在南头城内的军语,形成一种粤语的次方言(有人叫它“南头城话”),以南头城为中心,延至周边的一甲、关口、田厦、涌下、北头、向南、南园及南山等十几个村落,与更南边的蛇口渔一渔二片区的的“疍语”、北边西丽桃源片区的客家话径渭分明,跟广州口音有一定差距,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口音。南头话使用人口在南头地区大概只有5000人左右。南头话的代表点是原南头城内原居民所讲的话是九街话。九街话的使用区域是以南头城为中心延至周边的一甲、关口、田夏、冲下、龙屋、陈村、北头等自然村庄一带,属粤语莞宝片。南头地区历来是深圳地区的行政中心,相当于今南头街道、南山街道和粤海街道的大片地区。东晋咸和六年(331 年), 设东官郡和宝安县,郡治和县治均在南头。此后南头的政治地位一直得以保持。 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设东莞守御千户所,即今南头古城。隆庆七年(1573 年),新安县从东莞县独立出来,南头城是其县治,管辖范围为今深圳大部分地区及今香港全境。因此,基于南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南头话应为深圳莞宝片粤语的代表方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头话-宝安粤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