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父母,善用期望教育,都在给孩子贴“标签”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意思就是 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在家庭教育中,我称之为“期望教育”。

1、给孩子贴上“爱做家务”的标签,他就能成为做家务的“小能手”

孩子参与家务,是家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更能从小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带给孩子独立。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韦朗特曾追踪一组青少年数十年,发现童年时期较经常参与家务的孩子,日后人际关系更好,心态较乐观,成年后获得高薪工作机会的可能性高四倍,失业可能性则少了十五倍。

在很多国家,让孩子从小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几乎是共识。然而,不少父母却为孩子没有经常参与家务而头疼。

朋友曾跟我诉说,他孩子现在上6年级了,在家里很懒,时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不会收拾自己的书包,不会洗自己的袜子、内衣裤,迫于父母的严厉斥责,偶尔会打扫一两次卫生。朋友很头疼,经常吼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对做家务更是反感,父母一吼,就跟父母顶了起来。

我问朋友,你知道跳水冠军田亮吗?他有个可爱的女儿叫森碟。在家庭生活中,田亮常常引导女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常夸赞她是一个爱做家务的好闺女,也正是这样,养成了良好习惯的森碟,在《爸爸去哪儿了》节目中会主动去帮爸爸洗袜子,乖巧又懂事。

想要孩子主动参与家务,做父母的的就要经常给孩子贴上“爱做家务”的标签,用我们的期待,引导不同年龄的孩子参与家务。

比如,4-5岁的孩子,就要引导孩子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5-6岁的孩子,就要学会自己准备第二天上学用的东西,能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6-7岁的孩子,要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求各不相同。但总的一个原则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看你在什么时候开始为自己的孩子贴上“爱做家务”的标签,贴的越早,孩子参与的越早。

2、孩子,你就是勇敢的“佩奇”

孩子胆小怕事,害怕新环境,不愿意认识新朋友,性格内向,遇事爱闪躲、退缩,在很多家庭都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也时常困扰着家长,有的甚至不知所措,解决不好,可能孩子长大后就会自卑、不自信、唯唯诺诺、缩手缩脚。

曾经在《妈妈是超人》中,看到了董洁和儿子顶顶的故事。离婚后的董洁带着孩子生活。或许是成长环境的影响,姥姥与姥爷的疼爱有加,没有一个能够扮演像爸爸这样一个“男子汉”的形象,顶顶缺少阳刚之气。

董洁让顶顶去学跆拳道,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面孔,顶顶说:“我不想上这个课”。于是,董洁把孩子带到一边,温柔而坚定地开导顶顶:“你要做个男子汉,这是锻炼你的过程······”

董洁的鼓励,唤醒他心底的那股男子气概。顶顶在学习跆拳道过程中,表现非常棒。

看了节目后,我深受启发,时常在女儿的耳边念叨“你就是勇敢的小佩奇”。

女儿4岁了,抵抗力很差,每年都要感冒几次,每次打针都把小嘴巴就张得老大,像一个小喇叭一样。

我告诉他:“孩子,你要勇敢一点,生病是因为你身体里长了很多有害的小细菌。针水里有许多打败细菌的超人,他进入你的体内,就会消灭那些有害的细菌,这样你的感冒就好的快。”引导了几次,女儿打针的时候就变得很勇敢,再也不怕打针。有一次还兴致勃勃地告诉我,长大了她也想当一名医生。

3、孩子,请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爱迪生的故事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他被老师骂做傻瓜,是一个不好好学习的笨蛋,小学只上了三个月就退学了。

他的母亲南希,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每天晚上她把各种书籍一本本地读给他听,使得后来爱迪生对待读书这个习惯就像对待呼吸那样自然。爱迪生面对失败的时候,总是感到非常沮丧。每每这时,他的母亲总是在旁边鼓励他,告诉他:“孩子,请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这是在这样的期盼与鼓励中,爱迪生成长为一个爱读书、好奇心满满、求知欲旺盛、爱探索、不惧怕失败的人,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发明家,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4、给孩子贴“美丽标签”,也要把握“度”

“美丽标签”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父母对孩子期盼,也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第一,不要仅仅局限于学业。孩子的主业自然是学习,很多父母也以智能高低、学业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标准,这本无可厚非。但事实上,孩子将来在社会上要生活得很好,学业只是其中的一个标准,我们不妨把对孩子的期望放宽一点,培养一个多元化的孩子。一言以蔽之,孩子不能只负责读书,他还要深度参与到家庭生活、社会公民生活中去。

第二,对孩子的期盼要符合孩子的实际。父母总立足于自己的经验,设计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往往事与愿违。父母要从孩子的年龄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方面出发,以孩子自身作为参照,综合评定自己的孩子,设计对孩子的期望,并积极引导,固化这种期望。

第三,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模仿能力很强,总在不经意间就全盘模仿了父母。我们为孩子设计了期望,贴上了“美丽标签”,作为父母还要做好表率作用,尤其是父亲,你不能给孩子贴上“爱做家务”的标签,而你却懒惰得连地都不扫、碗都不洗。爸爸表率作用发挥越好,孩子的积极性就会更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聪明的父母,善用期望教育,都在给孩子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