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时,感到压力大?可能你出现了“认知偏差”

一旦某人形成一个理论,他的想象力就会让他从每一个对象中看到仅有利于这个理论的蛛丝马迹。——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是恒久不变的话题之一。

不管你处于社会的哪个阶段,你都离不开。而在和一些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愉快,和另外一些人相处,又觉得很累很无奈。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人也是最能够控制自己的生物,也是最容易被情绪左右的,比起其他生物,人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了。和其他物种不同的是,人们拥有最深刻思考的能力,有认知的能力。

说到“人际关系”,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这本书主要是在提“认知偏差”,作者提到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是人类共有的特征。人际交往,主要体现在和别人的相处以及交流上,人无完人,大脑的短路情绪的抒发有时候让我们显得理性太少,但更加富有人的真实感。

电影《教父》中有这样一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认知偏差,很多时候是指人的偏见。人们很容易用自我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一旦矛盾产生就喜欢争执,得理不饶人的很多,无理取闹的也不少,我想起我生活中遇到的人。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是因为人的自我保护机制,从而导致反驳和逃避是人类的本能反应。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问题时的本能反应都是来自于我们的直觉。

书中提到我们祖先中遇到威胁的时候,作出的三种本能反应是:战斗、僵住、逃跑,其实这也是我们现代人遇到矛盾冲突时的三种状态,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形容,1、怼回去,2、无所谓,3、逃避问题,这是古时候人们面对问题会用的方法,而今依然适用。

这本书把人们的理性思考和直觉反应分别进行划分,心理学者认为这是两种心理过程,也可以称之为人大脑里的两种系统,一种是本能,一种是需要。但我们在面对棘手问题时,总是无法很自然地切换到理性的角度,所以我们在解决的时候才会带出了人际关系中的很多矛盾和复杂,失控的情绪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

学者认为,“自动驾驶系统”是带着情绪、冲动、直觉的,这样的思考是毫不费力的本能反应;“意识系统”则不然,它是理性的,是复杂的,是需要训练学习思考,才能得到的。

这本书之所以叫“直觉陷阱”,就是因为这样那样的认知偏差造成了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出现人际关系时的矛盾,他说的你不懂,你讲的他无视。

人与人之间做到共鸣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不能相互理解也很正常,可往往是要展开一番争论闹得不可开交精神不愉快,从而影响一天甚至好多天的低落情绪。不能理性客观的分析问题,就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与人的矛盾,大多是因为自我,每个人都习惯了自我的分析问题,走捷径,不考虑全面——这些头脑中的直觉,自己遇到问题之后的自我保护。人人都这样,问题就来了,之后的一切就是连锁效应。

这可以归因为直觉常常有偏差,所以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混乱。那么,可以用哪些方式方法才纠正我们的认知偏差呢?这就是这本书要教会我们的,有一些策略,可以通过它们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

包括以下12种策略:

认识自己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延迟决策和反应

使用概率思维、预测未来、考虑其他解释

回想过去、设想场景重现、换位思考

获得外部视角、制定规则、事先承诺、正念练习

书里提到了常见的18种认知偏差,大多数来自我们直觉反应,但它们极有可能是一些错误信息,我们在人际交往方面错漏甚至性格中的一些缺陷,基本上都来自长期以来没能够及时修正。我们在看这类书的时候,难免想起自己,知易行难,但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已经是进步了,举例几个“认知偏差”,并附上可能可行的策略:

虚幻优越感——高估自己的积极品质,忽视消极品质。在不应该自信的时候过于抬高自己,也包括觉得自己对待事情的判断比别人更加英明,尝试说服对方,然后展开辩论,造成矛盾。对于这一点,作者提到可以用“换位思考”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自我中心偏差——在集体中,把成功归功于自己,失败的责任是他人的。这个经常发生,家庭中也是,特别是失败的时候,总是相互推卸责任。那么很显然你需要“获得外部视角”这个纠正策略,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旁观者效应——很常见的群体问题。在他人遇到威胁时,假如我们是唯一能提供帮助的人,我们会伸出援手;假如目击者太多,我们往往袖手旁观。不差我一个,的确如此。显然,在遇到其他事情时,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比如有很多人来完成一件事,我们的责任感就会变低。我们可以用“制定规则”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自己心中有个准则,而不被大众影响。

抗拒心理——顾名思义,当有人限制我们的行为自由和选择范围时,我们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我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教我做事。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叛逆期,要怎么解决问题呢。除了“考虑其他解释”,即换一种方式看待问题,还可以“设想场景重现”,你曾经叛逆让你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就先说这些,无论是怎么样的“认知偏差”,其实都可以通过书里提到的12种纠偏策略去解决它们。

想要解除自己的“人际关系差?”,为什么总有人喜欢给旁人贴标签?为什么有的人自以为是?现在才知道这些都是因为“认知偏差”。不用太担心,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问题。在人际沟通方面,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高智商高情商。都说不能太相信直觉,要理性地分析一些问题,但人人都有头脑冲动、感情用事的时候,从而导致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岌岌可危。

所以《直觉陷阱:人际关系避坑指南》可以帮助我们从“自动驾驶系统”走向“意识系统”,但是也不用着急。书里列出了不少“偏差问题”方面的观点,以及主要策略,陷入“危险关系”的我们可以学着练习并纠正自己的问题。慢慢的,我们也许能拥有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时,也不失分寸,变得更游刃有余。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际交往时,感到压力大?可能你出现了“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