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掌门人离开了,留下一座活起来的紫禁城

我在故宫里走千遍,

把故宫读千遍,把故宫讲千遍都不厌倦。

——单霁翔

单霁翔院长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七年的单霁翔院长退休。单霁翔院长虽然离开了故宫,但他早已为故宫博物院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故宫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明年,是故宫建成的六百周年。在六百年间,故宫经历了无数繁荣与衰微。

故宫角楼

初任院长的单霁翔,用五个月的时间,踏破20余双布鞋,走遍了故宫九千余间房屋。单霁翔说:「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在单霁翔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七年间,他为故宫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

单霁翔院长,要让游人有尊严地游览故宫。

对于参观故宫的游客,单霁翔院长曾说:

「你说这里馆舍宏大,我看到70%的范围内都立着一个牌子:非开放区,观众止步。

你说这里藏品丰富,我看到99%的藏品沉睡在库房里面。

你说这里观众数量庞大,但是我发现80%以上的观众都是盲目地跟着导游小旗往前走,他们根本没有了解这座博物馆的魅力。」

在单霁翔看来,故宫应当做出改变。

故宫博物院需要尊重每位游客的文化权益。服务的中心是观众,而不是管理方便。

座椅

在单霁翔院长的改变下,故宫增设了新型座椅,供1.1万名游人休息。

黑漆漆的殿堂中,也安装了LED冷光源,既可以照亮房屋内部,使观众更好地观察宫殿内部陈设,也能够确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故宫的门票仍然保持在淡季40元,旺季60元的标准。

单霁翔认为,最需要文化的,是学生与低收入人群。故宫不应当靠票价阻挡渴望知识的观众进入。

单霁翔院长还让大众重新认识了故宫。

单霁翔颠覆了过去故宫古板的形象。永乐皇帝跳出了画像,唱起了rap;清代皇帝集体卖起了萌。历史人物从传统画像中被唤起,走向了现代人的生活。

卖个萌

永乐皇帝的朋友圈

活起来的不仅是故宫,更是故宫背后蕴含的中国的历史与传统文化。

早在2016年,故宫推出了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纪录片讲述了一件件文物的修复过程,以及在文物背后默默付出的修复师。修复师们体现出了甘于平淡、甘于寂寞的匠人精神。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打动了许多观众的内心。

故宫博物院还参与了《国家宝藏》节目的录制。在节目中,单霁翔院长用专业的知识与生动的讲述,为人们呈现了文物辉煌灿烂的过去与充满希望的未来。

他说:「参加这档节目其实最重视的还是国宝从前世走向了今生。」

同样被大众关注的,还有故宫的文创产品。

故宫文创,既注重历史性与知识性,也注重实用性与互动性。同时,故宫文创产品时尚且有活力,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目光。在2017年,故宫文创收入破17亿。

文创胶带

故宫还把握住了互联网时代的机遇。

故宫推出了「每日故宫」、「故宫陶瓷馆」、「胤禛美人图」、「皇帝的一天」等APP。通过手机虚拟预览与游戏,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故宫的深厚文化。

每日故宫APP

单霁翔院长还进行了许多次创新。

故宫博物院开展了「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展览。在展览中,消失200多年的宫灯再现于故宫。

同样,在2019年元宵节来临之际,故宫博物院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的活动。这是故宫94年来首次夜间开放。两天的门票早已被抢购一空,官方网站也一度陷入瘫痪。

故宫夜景

单霁翔院长开创了故宫文化的新时代。在他的手中,六百年的故宫与千年的文物也变得可爱起来,走向了我们的现代生活。

单院长退休了,但壮美的紫禁城仍在。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会更好地在我们手中传递。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宫掌门人离开了,留下一座活起来的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