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计划】第八次分享

【共读计划】第八次分享 20180426 用时28分钟,共计用时4小时56分钟

小伙伴分享:

《每天节约2小时》中办公桌,电脑桌面的整理

经常用到的,频率比较高的东西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比如电话薄,公司地址

每周定期清理办公桌上的文件,剔除重复文件。

电脑文件夹整理分类:当前项目、过去项目、将来项目、发外部的文件、外部来的文件、日常工作需要研究的材料

并做一个总的文件清单,方便以后查询文件。

《完美的一天》时刻表

小伙伴下班后的时间比较完整,重点规划了这一部分的时间。

亮点:

将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置顶

每天都有运动、日记和记账项目

9点半睡觉,6点起床

我的分享:

李柘远LEO的《精读方法课》

精读是一种态度,一种对所读内容精益求精的态度,一种边读边主观能动去思考和反刍的态度。精读,与其说读得慢,不如说是读得细、读得专、读得深。

精读的目的

为了把一本书读透,读出藏在书中的各种滋味,读出作者的所思所想所议,全面深刻地掌握一本书里的精髓、核心事件和关键论点。

此处,LEO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我深以为然。最近正好在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收听喜马拉雅上景行播出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刘心武以细读古本为立脚点,以探究原型为出发点,将自己的理解娓娓道来,仿佛打开了阅读和欣赏《红楼梦》的一扇小门。刘心武续的共计128回《红楼梦》已购,好期待读到他续的后48回内容。

精读的方法

1.制定计划

和速读一样,先制定计划。如一本书600页,2周读完,每周读5天,每天3小时,则每小时需要读20页。任务比想象中艰巨。

此处,还是可以以番茄钟计时。每20-30分钟为一个番茄钟,中间休息5-10分钟。

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个本子,一支笔

做好精读前的预热准备,精读时的随读笔记和批注,精读后的好句佳段摘抄和读后感、书评。

2.第一次动笔:精读前的预热准备

预热问题列表:5W2H

5W: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2H: how, how much/ how many

使用方法:精读时如果时间充裕,就将答案以关键词、关键句的形式补充在问题列表下,如果答案比较长,时间不够,则标注页码和段落号。

3.第二次动笔,精读时的批注和笔记

促进思考,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二不做二做”

二不做:

不要整段整段地用记号笔划重点;

在做笔记时不要重复书中的事实性陈述。

事实性陈述是指书里给出的信息、数据等不带作者论点和其他主观色彩的基本客观内容。

这里作者特别提到手账,他认为不反对手账,但是不适合为了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大段大段地摘抄。我同意作者的观点,我本人没有做手账的习惯,感觉为了达到花里胡哨的效果太费时间。

二做:

批注笔记时,尽量只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think while you read。

是第一个“做”的具体实现方式:多色批注法。对作者论点持赞成、中立、反对态度时,使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注,比如分别用黑色、蓝色和红色。

作者特别强调,要具有批判性思维,记录实时思考和不同立场、观点。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定不要轻易被说服,杜绝一种心理:作者那么厉害,他说的一定都对。

4.第三次动笔:好句好段的摘抄与整理。

这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方法。誊抄整理,能够更好地体味作者的笔触与文案,感受到各种表达的精妙,也能提高文采。

注意的地方:

精读完成后,用整块时间统一誊抄和整理。因为誊抄比较费时,阅读过程中誊抄容易打断思路,可以在阅读时,先做记号。

摘抄时,动作描述(动词)最高等级,形容词次之,名词最后。最能突出作者精妙文笔和风格的经常是动作相关的描写。我们平常自己写文章时容易写不好甚至感到头疼的也是这一块内容。

摘抄本分主题、分书目,系统、完整地查找与回顾。

比如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以同一文学领域分类:短片讽刺小说,以同一作家分类:马克吐温马克吐温

5.第四种动笔:写一篇读后感或者书评

就像速度方法课中介绍的“三分钟闭眼过电影法”,写读后感是一项阅读任务的重要收尾工作,好比做一道大菜,摆盘前需要收汤、勾芡一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读后感是留给自己的,篇幅长短、形式、文笔都不重要。关键是把最重要的感受和收获记录下来。比如那些让你茅塞顿开的观点,让你热泪盈眶的场景。

参考内容:

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关键角色和事件?

最重要的亮点是什么?

最打动我的部分是哪里?为什么?

我对本书论点持什么意见?

对我而言有什么价值?有什么启示?

6.彩蛋:朗读录音精读法

在精读一篇文章的经典段落时,可以尝试自己把这段话朗读出来,并利用手机录音软件录下来。平时利用碎片时间,打开听上几段。听自己声音的录音,和听专业的播讲者的声音,感受完全不同,会有神奇的效果。

最后,结合速读方法,根据自己阅读目的的不同,灵活选择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与泛读相互补充、交叉使用。

阅读乃写作之母,有了高效阅读的积淀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读计划】第八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