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你买到的已经是第二颗药,第一颗药的价格是数十亿美金。

这几天,不断被《我不是药神》的好口碑刷屏,作为医药行业的一份子,我也忍不住走进了电影院。认真看完这部电影后,不得不说,这真是一部难得的有深度的好电影。



这部电影根据陆勇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店主程勇从印度代购开始贩药敛财之道后,良心发现为癌症病人无偿代购的故事,细节上刻画得十分到位。但是,整部电影偏向印度盗版商的角度,让行业内的我感到叹息。



特别是正版瑞士“格列宁”医药代表一出场,被白血细胞癌症患者扔臭鸡蛋时,仿佛整部电影最大的反派就是他。就是这些制药公司卖高价药,不顾老百姓的性命,赚黑心钱,是道貌岸然被人们唾弃的坏人!



然而,现实中真是这样吗?这样的医药代表也许会有,但更多的制药公司对抗癌药高价售卖却是一种无奈之举。你知道一个真正有效的抗癌药品能到患者手上要经历多少步骤吗?


首先,新药的研发成本是非常昂贵的。一个新药研发一般要经历10年时间,耗费数亿美元左右,而且新药研发成功率非常低,专利保护期也只有20年。如果没有高额的利润,哪个医药公司愿冒着巨大的风险去研发新药?不研发新药,癌症患者的希望又在哪里?



其次,药品的审批制度非常严苛。新药申请书厚达几万页很常见,临床测试动辄上万例,无论有效性还是安全性,从初审到终审,都要经过重重检测,才能拿到注册证号。人命关天,药品安全性不能马虎,所以药品的审批流程苛刻漫长似乎也合乎情理。


最后,药品销售流通环节太多。一种新的药品上市,厂家、招标、渠道、药房都要利润,医药代表、销售店员等相关人员需要提成,还有额外的税费、配送等费用,药品最终的售价就贵了。如果售价太低,没利益,就会出现药店把新药放在最不起眼的地方,难有销量。



不过,这一切正慢慢改变着,正如电影结尾一样,曹斌对刚出狱的程勇说“出去别再碰药了,现在都进医保了……”,国家对医保体系的完善,药品的改革政策陆续出台,国内药企的研发实力逐渐提高,广大病重患者有新的希望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药神》:你买到的已经是第二颗药,第一颗药的价格是数十亿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