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明清文学

在我眼中,明清文学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对比魏晋的风骨清逸,汉的典雅雍容,唐的大气华贵,宋的哲理斯文,明清文学则显得更加朴素,少了“阳春白雪”式的不近人情,多了几分“下里巴人”的亲切可爱。

明清政治环境的变化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使得明清文学在新的领域绽放生机。西方《圣经》中有句谚语: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必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明清文学受限于时代背景,同时成就于这一时代。

文字狱等政治手段对文人施加的思想钳制,使作家们难以用文字对于当下现实进行直白评价,只能寄寓在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中,塑造大胆离奇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的行为畅快抒怀,但正是因为远离现实,作家们才可以脱离现实世界的束缚,大胆进行想象发挥,他们在故事、戏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畅意抒写,快意人间。如吴敬梓、曹雪芹,在文字中,他们寄托着自己的理想愿望,也时刻关注着民生疾苦,用一支毛笔,写出心中的不满与期望。但也由于历史背景的限制,在内容上,文学的哲理思想与情节内容常常是分离的。文章多是停留在感官内容上,只追求情节本身的曲折精彩,不深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文人们无力与现实抗争,也没有心力寻求破解困境的方法。

明代以来,士大夫的地位一落千丈,从“共治天下”的伙伴到君权的附属品,文人通过入仕以实现自身抱负的热情也大大削弱;仕途机会的减少,让更多文人选择投入到商业、戏剧创作之中来解决生计、施展才华。俗雅文学花开两支,市民文化所代表的俗文学开始蓬勃发展,人们关注本真、向往团圆、追求直观的体验满足,在这股潮流的引导推动下,文学慢慢走下神坛,走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明清文学的气质也因此多了几分人间的喜怒哀乐和烟火气息。如蒲松龄、汤显祖、施耐庵。在他们的笔下:神仙精怪爱憎分明,敢于突破人间纲常的束缚;才子佳人能久经磨难,最终终成眷属;包公侠客能主持公平正义,肃清奸邪小人。评判文学的标准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远离庙堂,文字变得更加随性灵动,情感的抒发也全凭本心,至真、至善、至美,这样贴近生活、贴近性情的文字似乎更易让人接近,更易打动人心。

我眼中的明清文学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复杂难解的语言,简洁明白的白话却能使作品更有张力;它似乎天马行空,毫无根据,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推广与流行更多依靠民间的口口相传;它的作者来自各行各业,却能不约而同因文学而受认可,共同搭建丰富繁荣的明清文学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眼中的明清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