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心理入门的标志之一:突破言语屏障】作业

1 、简述“语言”和“言语”有何异同。

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此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要借助语言才能实现,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2、 什么是情感隔离,举例说明您对情感隔离的理解。

情感隔离是一种防御机制,也是自我保护的方式,是指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压力或遭受重大的情感创伤,再或者情感卷入很深、难以自拔和感到非常痛苦之后,采用忽视、压抑和隔离自己情感的方式减轻痛苦。被隔离的情感并不会消失,会在内心里形成莫名的情绪反应或行为冲动,也会转化为躯体症状。

特别是有强迫症的朋友,倾向于理性和控制,把“不良”的情绪、身体和行为反应视为自己的敌人,试图消除自己的负面思维、消极情绪、心身症状和行为冲动,把自己打造成没有情感的机器。

先看见和允许自己的这些心身反应,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认识、理解和接纳自己,学会表达,尝试在生活中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随着情感的释放和心身需求的满足,负面情绪、躯体反应和强迫症状就都会逐步减退。

比如,当我奶奶去世时,我弟弟赶到家已经火化了。只见我弟弟两手发抖、痉挛,嘴抽动,不能说话,哭不出来,然后站不住了。大家把他弄到床上,给他按压、拍他、叫他,他哭出来以后,才正常了。这有可能就是情感隔离,那种巨大的悲痛情绪转化成躯体症状。

3 、何谓“对立统一律”?您觉得“泾渭分明”是在讲对立还是统一?

对立统一律:每个事物都包含且离不开它的对里面。两个互为极端的事物的相似度要高于其中任何一端和中间事物的相似度。

泾渭分明,汉语成语,读音jīng wèi fēn míng,意思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出自《诗经·邶风·谷风》。讲对立。

4 、谈谈您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

侵犯动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以使自己获得平衡和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侵犯行为简称侵犯,也称攻击行为和暴力行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侵犯由侵犯动机引起。

挫折—侵犯学说,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挫折—侵犯学说的要点如下:

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成正比。

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成正比。

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比如家长打孩子,当家长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时,孩子不听,甚至和家长顶嘴,发生争吵,让家长感到自己的目标受阻,容易对孩子发生侵犯。孩子和家长吵得越厉害,家长打的越重。如果家长认识到打孩子没有效果,甚至会对孩子有伤害,那么家长会控制自己的暴力行为,采用语气加重或者其他方式达成目标。

再比如,我和别人发生争执时,一般是我看对方能够被我欺住,我才和他争执。如果对方比我各方面强大很多,即使我因挫折产生很大愤怒,我也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不会向对方发出侵犯。

5、 您觉得家庭暴力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维持下来的?

家庭暴力是家中强大的一方感到目标受挫,产生愤怒,像弱小的一方发生侵犯。

侵犯之所以能维持下来,是因为弱小的一方没有足够的力量反抗,让侵犯者受到后期的惩罚强大。要想使家庭暴力终止,那么被施暴方一定要让施暴力方受到足够大的惩罚,或者被施暴方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不要激怒施暴方。


今晚冥想了20多分钟,没用意识去扫描身体,而是用身体去听音乐。每当轮到身体某个部位听音乐时,那个部位就会一阵发麻,感觉到在震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六讲【心理入门的标志之一:突破言语屏障】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