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到周日连续四天,女儿的学校有一个重要的活动:上演《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是音乐剧作家安德鲁韦伯的著名作品。它于1986年首演,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据女儿学校网站介绍,今年女儿学校的这次演出是韦伯先生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的学校里,有史以来第一次授权。
当2017年,女儿学校宣布明年高中演出是《歌舞魅影》的时候,同学们全场沸腾,甚至有人激动得落泪。女儿当时也很激动,希望自己能够参加入给这个剧弹钢琴伴奏的演出中。她从小就开始学校弹钢琴,也有相当的实力。
音乐剧伴奏演员的报名和选拔迟迟没有开始,女儿却等来了12年级IB文凭课程洪水般涌来的压力。女儿审视了一下情况,决定不再申请音乐伴奏的机会了。
那这个名剧又只能当观众了?女儿手疾眼快地抓住了一个机会参与其中。
时间过得挺快。音乐剧各个角色的报名工作结束后,各单位紧锣密鼓,排练的排练,做服装的做服装,终于,《歌剧魅影》就要在女儿学校隆重上演!
我太太早早就买好了两张票。为什么不是三张?因为女儿另有任务!她是演出的前厅服务员(Front of House)。
第一次听到Front of House这个词(直译为“房子前面”),我还以为是女儿自己编的。查了一下维基百科,居然这是舞台演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我姑且叫它“前厅服务”吧。这次和女儿一起的前厅服务小组有七八个学生,由指导老师领导,负责全部场次演出的大门迎接,发节目单,引领座位,以及在开场前和中场休息进行小食和饮料的售卖。虽然在一个音乐剧演出时主要的角色是编导,演员,音乐,剧场,后台,服装等等,但前厅服务这个角色也是演出团队里的正式编制之一,名字都被印在了节目单上。
现在新西兰已是冬天,晚上六点天就黑下来。观看演出那天,我和太太从黑暗的停车场走向灯火通明的学校大礼堂。路上有三三两两的观众一起往大礼堂的亮光处走,前来看戏的有不少是女儿学校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也有不少是社会上的观众。女儿学校的这种大型演出,每次都是在新西兰著名的票务网站上对社会公开发售门票的。
到了礼堂的大门,看到两位笑容可掬的学生,身穿校服,礼貌地向我们递上了演出的节目单。进入大门,门厅里的观众熙熙攘攘。我看到有两位身穿校服的学生,在一个临时柜台后面卖东西。柜台上放着一些小食和瓶装矿泉水,还有一些单只的玫瑰花。
我的眼睛在不停地搜寻,怎么还没看到女儿的身影?检票后进场,女儿笑着迎上来,看了看我们的座位号,然后用手向前一指,“你们的座位在那个方向,前面还有个领位员,你们去找他,他会帮你们找到座位。” 我们是熟客,她也不用多花功夫,马上转身去迎接别的观众了。
大戏开始了。学校的演出水平真让我叫绝!这剧目的难度很高,有些地方我很难想象非专业的人员能够唱到那个高度,但舞台上的学生们做到了。现场的伴奏是几十人的一支交响乐队,其中有几位女儿的同学在做键盘伴奏,大部分是外聘的专业乐团。音乐伴奏的指挥是女儿学校的音乐主任。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好评如潮。
这个剧作堪称永恒的经典,女儿原想参加演出进行钢琴伴奏,但最终没能实现,不知女儿心里会不会有些遗憾。演出结束后,我找了个机会问女儿,想听听她的感受。
女儿说,“我最深的感受是,一场宏大的演出,除了人们一般最关注的舞台上的表演之外,还有很多细小的事情需要有人去做。”
这是很可贵的认知。人的一生尽管会有闪亮时刻,但可能更多的是默默无闻。而自己在人们焦点之外的时候,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体现出心态的成熟度。
我问女儿她对这个前厅服务工作怎么看,女儿的回答让我欣喜。她说,“别看我们这个工作简单,但在开始看戏之前,来的观众首先是从我们这个小组的状态来感受这场演出的。在门口能否愉快地拿到节目单,有没有接待员微笑地打招呼,检票之后进入礼堂,能不能有人主动帮忙他们来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座位,这些也都是观众的体验。”
这四天一共五场演出下来,女儿说自己感觉脸上的肌肉有点僵硬,说是保持微笑过久所导致的。我相信女儿的微笑一定给了观众带来了一些良好的体验。而女儿的收获,从这次参与中,她也扎扎实实地锻炼了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女儿回顾的两个事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一场演出,女儿是领位员。她指引进场的一对母女不久又回到了女儿这里,拿着自己的票,对女儿说,“你看,我们的座位是这个,但是这个座位上有人坐了!”
我听到这里心想,这观众还真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自己跟坐错座位上的人说一下不就得了?谁想,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女儿跟着这两位观众到了她们的座位一看,果然有人坐她们的座位,一问,“坐错座位”的观众觉得他们坐的是对的!
后来,女儿发现是座位的地上的标记和座位的位置有些错位,所以导致了误解,她向“坐错“座位的观众解释了一下,问题解决了!
还有一场演出,女儿在开场前做领位,但是到中场休息时换去卖小食饮料。有一个中年男人走到柜台,“给我两块巧克力!我老婆在开场前交了钱,但是她没有拿走巧克力!” 我听女儿说着,心里想,别看是个前厅服务,这遇到的状况还真不少啊!我非常想知道女儿当时是怎样处理的。我听到女儿的讲述,觉得她处理得特别棒。
她首先想到的就是验明这个观众说的情况。她给开场前做售卖的同学发短信,打电话,但是都没有得到回应,可能因为太吵没有接听。女儿去大厅里找她,找了半天没有找到,再后来又给指导老师打了电话。老师在电话里确认,她知道这件事情(应该是前面的同学有交待给老师),这样,女儿才回到柜台,准备把巧克力交给那个中年观众。
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很小的两件小事,没什么稀奇的,而我却看到了它们对女儿的锻炼。第一是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真实的场景下,而不是课堂的环境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自己怎样处理。第二是锻炼与成年人打交道。这种交道是女儿在担任某种职责时和成年人(观众)的接触,观众把女儿当作前厅服务员而不是一个学生。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与成年人打交道,这都是将来会用到的很重要的能力。
这次参与《歌剧魅影》表演的支持服务,女儿会把它算作是一次CAS单次项目。CAS是IB文凭课程中的一个硬性要求,学生在12、13年级两年中需要完成一定次数和小时数的关于创意、运动和服务的社会活动。她和其他几位一起做前厅服务的同学聊,她们也都打算把这次作为CAS的项目。通过这次活动,除了拿到一个CAS活动的划勾之外,大家都多少有些收获。这也是我对CAS活动要求体系非常认可的原因,硬性要求学生参与活动,客观上是强迫他们从实践中有所收获。
年轻人的成长就是在一次又一次新鲜的经历中获得的。能够有这次经历,学校能够年复一年地组织进行这样大型的音乐剧演出活动是前提。它不但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歌舞音乐技艺的舞台,也给她们提供了感受生活以及获得宝贵成长的机会。虽然这次《歌剧魅影》女儿没有能如最初的期望参加音乐伴奏,但女儿参与前厅服务的经历给她带来的收获也将长久地发挥作用,这种长久对于女儿来说,就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