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瑜伽经-2021.04.30

1.16 一旦认识阿特曼,人对自然的任何表象都无欲无求,这就是最高的不执。

不执,不是冷漠无情;相反,它是一种大爱。

《薄伽梵歌》引用:

河水不断流入海洋,

但海洋从不被打扰;

欲望流进智者的心中,

但智者从不被打扰。

智者懂得宁静……

忘记欲求的人懂得宁静。

他活的无欲无求;

没有私我,也没有傲慢。

1.17 专注于单一对象将经历四个阶段:检验、分辨、喜悦的平静和简单的个体意识。

阿特曼和梵是同一的,梵我一如。

我们可以将智者确信的东西当成一种假设接受下来,可我们的理智依然因为那巨大的神秘而晕眩和困惑。因为缺乏超意识的体验(有用的实践),我们不得不满足于纸上谈兵。

雪莱的几行诗:

生活,像布满彩色玻璃的圆顶屋,

使永恒的白光染上色彩。

印度哲学认为,创造和解体是一个无止境的重复过程。据说原质由三种力量构成,即sattua、rajas和tamas,它们的集合被称为“三德”。在进化过程中,satta是将要实现的形式之本质,tamas是阻止它实现的障碍,rajas是清除这种障碍让本质的形式得以呈现的力量。(雕塑一匹马的例子)

五种感知能力(视、嗅、听、味、触)

五种运动器官(舌、足、手、排泄、生殖)

五种细微元素(色、香、味、声、触)

五种构成外部世界的粗糙元素(空、风、火、水、地)

创造在这里被描述成一种向外的演化过程:从未分化的意识到分化了的意识,从心灵到物质。纯粹意识外面笼罩了一层可见可感的物质世界。

帕坦伽利的冥想是一个反向的演化过程,首先从生活的表层入手,冥想的心不断深入,寻找表象背后的原因,原因背后的原因,直至最为内在的实在。

结语:动机纯正,梵我一如,控制你所拥有的力量,让身体、心灵处于动态的创造与解体中。

以上。Namaste

你可能感兴趣的:(3#瑜伽经-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