侣行

标签:读书


IMG_0425的副本.jpeg

如果没有记错,这是我多年以来看的第二本关于旅游的书。旅游是短期的,旅行可能是一个长时间的。不过两者的感受会差别很大。旅行算得上是修行,要不然一个尼泊尔的王子也不会成为了佛祖。读完这本书,让人见识了不敢去的地方,心中不经意又有一个疑问,这难道不需要花钱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书中的这种冒险旅行绝对是要花大价钱的。曾经在广州的一家青旅听到了这么一句话,真正厉害的人是不会把这些经历写下来去炫耀的。更多的时候,你看到的文字会限制对下一站旅行的思考。最好的方式就是听从自己的声音,超越自己的过程。这本书上描写的地方,恐怕我们普通人都这辈子都不会去,知道的,听到的也就仅限于电视和书了。身边也没有这类大神,所以读这本书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原来这些地方还有中国人去过。书背后的语言就是这对夫妇,真的是特别有钱。要是有了钱,还能列出一大堆想去的地方,同样靠赞助和写书走的更远。

旅行本来就是花钱受苦的事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这种苦中作乐的感受。书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切尔诺贝利的描述,一个让人无法忘记的地方,甚至是恐惧的地方。如果说切尔诺贝利离的有点远,那么脑中一下子就跳出了日本的福岛核电站的事故,身体不由一阵紧张,然后是害怕。虽然说政府已经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害,但是相较于无限长寿命的地球,这些影响需要太长的时间去消化。我们也只是这无限长时间中的一点灰尘。想到这次新冠疫情的威力,也不小于核污染,而且同样是悄无声息的就降临了。例如,书中第一篇描写的索马里的武装,远远不及这些安静所带来的可怕。就好像我们走在寂静的夜晚,往往会比白天更让人心有余悸。曾经去过一些烦乱的城市,无非就是话听不懂,或者因为贫穷引发抢劫或者偷窃。尽管当时觉得害怕,但是经历过以后确实十分的有成就感。回来喝酒吹牛,无不收获羡慕的眼光。换一个场景,要是你从核泄漏的现场回来,恐怕大家都会多少害怕辐射而躲着你。你连一个听你吹牛的人都未必有。所以安静和压抑能杀人。难怪抑郁会让人更痛苦,然后就自杀。因此,我定义切尔诺贝利这篇的旅行,就是两个有钱人玩命,作死,然后一群人围观,看热闹不嫌事大。

事实上,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这就是旅行。有人一起也好,无人陪伴也罢,这足够了。古人赶考都可以认为是一种旅行。路上走一年,考不上回家又走一年,然后读一年书继续赶考。想想这多棒啊,要是没有赶考经历的风景,恐怕还不如在乡下种地呢。相信这本书和电视会带来很多关注度,但是这并不是让我们去复制他们走过的路。这几年有钱人去珠峰攀登,都堵在山顶,这种体验真的是你希望的吗?乱七八糟写了一些,或许之后还会去读一下他们其他的故事,留着以后再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