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重温

一、重温半部经典

1、上周主题,观看一部电影并写后感。

如果真要在脑海中记忆一部电影,我半部都记不起来,可能有一些星星点点还能有所联系,但是记忆深处只有一部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某些画面,一直萦绕在脑海中,但太多的细节以及内容已经模糊甚至记不清楚了。

我倒不是为了写这个主题,而是真的想要知道我记忆中的那部影片,那个大辫子宁静,以及跟姜文像的不能再像的夏雨,当时演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场面。

记忆最深刻的洗头画面

2、今天早上,在车上重温了半部《阳光灿烂的日子》

之所以是半部,是因为开车到公司也就一个小时,而原版应该大约130多分钟。但是看完一个小时多点,我感觉也差不多找回原来的一些感觉,所以后面是不是再继续看完,其实也不是非常重要了。

看了一下资料,《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个发生在军区大院几个少年身上的成长故事,是姜文导演的处女作,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我记忆中是先看王朔的小说,包括《动物凶猛》,然后再看的电影。这部电影荣获了许多大奖,这对于一个刚刚拍电影的导演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记录。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这么多大奖,也是跟这部电影前前后后许多故事有关系的。

3、

故事的主人公马小军(夏雨饰演),生长在军区大院,在那个不需要学业的年代,也不需要努力填补生活的时候,马小军与军区的伙伴们都有一股释放不尽的精力和热血。先是冯小刚扮演的老师课堂上,各种的调皮捣蛋;然后是耿乐扮演的刘忆苦和陶虹扮演的于北蓓在军区大院陪同马小军展开了第一次的懵懂男女的认识、玩耍和矛盾冲突。

再之后马小军学会了各种开锁技能,去到大院各个房间,但是从不拿东西,只是在房间里逗留,感受,或者是好奇。

然后是解锁到米兰(宁静饰演)的房间,特别是找到一个望远镜和看到米兰的照片,马小军满腹的热血开始集中在这个从未谋面的“姐姐”上面。

故事继续发展,小军终于遇到了米兰,在一条马路边上,他大胆的跟米兰搭讪并认她做了姐姐,其后就是在米兰房间给她倒洗头水,寻找照片,约米兰来军区大院玩。

从此命运开始转折。

4、后半部没看的剧情

后面是米兰与刘忆苦相恋,以及米兰前男友的出现,这些都是模模糊糊的画面,可能当时二十年前有记忆,可能是属于阳光不灿烂的阶段了。

5、我的观感

这部影片,之所以让我的记忆一再闪现,导演的功力和影片的内容以及夏雨、宁静的表演肯定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故事背景大概是七八十年代,但主要讲的反而是青春期和热血,所以对于有相近年代的,处于青春期的我来说,看到这部电影就显得非常的真实,真挚。

虽然我的青春期不是那个年代,但是很多久远的背景和情境却是很相似的,也是怀着一腔的热血,一身的荷尔蒙,希望能迸发出来,对于朦胧的爱与“性”也是充满了好奇与不解,以及渴望了解及参与,所以整部电影可以说没有停歇的时候,可以一气呵成的看完,就仿佛看完了自己的青春。

影片的夏雨很好的诠释了处于青春期十五六岁的男孩的冲动,渴望和向往,在于米兰的前段,所有的世界都是灿烂的日子,因为任何的摔打、曲折都不能磨灭他心中的意志和渴望。他可以渴望胜利、渴望生活、渴望参军、渴望开锁的快感,甚至在警察局收到屈辱后回到家仍然能在镜子里反向激励自己。最后一点是,他太像姜文了,以至于我以前在看影片的时候,没有一丝怀疑这个人不是姜文,以至于影片最后出现长大后的马小军,我都觉得是什么神奇的技术。

影片中的宁静就跟夏雨天生一对似的,虽然很多很多透露出两者之间的不配、不搭,就最开始的时候马小军追米兰的那一段,小军穿着破烂的服装,满身汗酸,周身乌黑的样子,搭配米兰高贵,大大的辫子,白白的皮肤和性感的身材,特别是那一抹笑容,表面让人觉得就是一个高贵的姑娘和一个捡破烂的小孩的对比。但是就是这样,随着主角的视角,或者可能是导演已经把我们设定进去主角光环,认为米兰和马小军就应该是要在一起,后面米兰对小军的接纳更像是一个姐姐对弟弟的喜爱和好奇,以及陌生男性,特别是小男孩对自己异性身份的认可(这种认可是对女性吸引力的认可)。

悲剧(其实影片并不认为是悲剧,更加认为这是一个青春必定的伤)开始,男孩对女孩的好感随着之前空洞的想象达到一个高潮,又随着慢慢接触达到另一个高潮,但是在最高处就被现实或者说成年人的现实给狠狠的摔倒。后面这一段我是看过,只是没有太多记忆,这次也还没有重温,但是我可以想象得到其中的心情跌宕起伏,像极了年轻的我在遇到初恋的感觉。

6、谁的青春不迷茫

对,谁的青春不迷茫,谁又能完全的从青春期完整走过。至今年到中年的我,仍然认为我的青春还没有过完,仍然能够书写自己青春的记忆和挥洒对青春的美好的向往。

感谢那个青春,有《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陪伴!

感谢大辫子女神宁静和扮演“我”自己的夏雨,他(她)们的倾情演绎!

感谢姜文!



二、重刷后半部经典

怀着对《阳光》的致敬,今天我又刷了一遍此部电影,重点还在电影的后半段,我上次没有看完的部分。

1、之前说马小军在米兰的房子看到她的泳衣照,但是后来米兰说是没有穿过泳衣。这件事对马小军产生了很大的怀疑,自己的记忆究竟是错乱了吗?其后的一个剧情是米兰跟他们去游泳,就是穿着那件泳衣,但马小军极尽挖苦,说米兰的穿着泳衣很丑陋,不穿衣服像生了孩子似的,直接惹怒了米兰。

这个时候似乎有所揭示马小军在成年后的记忆,可能把在房间里看到的照片跟后续在泳池的印象发生了错乱,当一个人对某个画面非常执着的时候,有可能这个印象会影响到他本来的一些记忆,电影正是反映了这一现象。


2、之前看到朋友说的大烟囱的画面,我似乎有点印象,再回过头去看,原来真的是有印象的,只是似乎被某些原因尘封住了。刘忆苦跟米兰说他有爬上过大烟囱,看着刘忆苦和米兰的对话,马小军冲动之下就跑去爬大烟囱,并成功的爬上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爬上去的大烟囱。看着马小军在大烟囱肆意妄为,米兰和小伙伴们都很担心,最后烟囱冒烟了,马小军从烟囱顶内部掉下来,虽然一脸黑炭,但是竟然没有受伤。

这件事在于马小军引导米兰过来军区大院和自己的小伙伴们玩耍,更多的是在伙伴前的炫耀,所以他不介意米兰单独跟刘忆苦一起聊天,而自己跟其他人去扮演瓦西里,打打闹闹。但是当刘忆苦和米兰说的火热的时候,甚至米兰对刘忆苦能爬上大烟囱的那种兴趣涌起的时候,马小军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仿佛在一点点消逝,所以他用了这种冲动的方式来重新唤起米兰的注视。


3、然后马小军和米兰等人去到电影院偷看电影,这个片段有一些裸露的片段,所以只是大人才能看,但是当门卫突然打开灯的时候,发现现场周边坐满了偷偷进来的小孩子,然后领导就让现场的家长各自领小孩回家。这个画面其实也印证了这个时代小青年孩子处在朦胧期的对性和青春的渴望了解。

4、然后马小军骑着单车送米兰会农场,在马路上,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在两边树木映衬下,米兰抱紧马小军坐在单车后排,爽朗的笑声带给了马小军人生最开心的一刻。当去到农场,米兰离去之后,马小军躺在草坪开始做起了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梦,梦境中有打仗、憋屎尿等等,每个梦境之间似乎都没有逻辑可言,但,似乎只有一点,那就是都有米兰在场。

这段梦境其实揭示了很多马小军年少时候的印迹,包括当时的中苏关系、对刘忆苦的矛盾关系以及米兰在他当时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轨迹。


5、在后面就是游泳池的事情,首先是马小军对米兰身材的挖苦,然后是刘忆苦十米高台跳水的高光。最后,在泳池中,他们又遇到了米兰以前的朋友,彪子,听说彪子还为她瞎了一只眼睛。而这个彪子把刘忆苦叫到跟前询问的场景,揭示了米兰之前生活的一些端倪。

6、在马小军和刘忆苦生日这天,米兰拿了两份礼物给到他们,在这里,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场面。

其一是马小军整蛊米兰,用一个硬币测试米兰是否处女,当米兰回答到第三个问题,马小军夹紧硬币,问米兰,“你第一次跟男朋友相处说了什么话”,米兰拔不出硬币,赶忙说,“你夹这么紧干嘛,我拔不出来”,顿时,全场大笑,而米兰终于知道这是个整蛊的问题。

其二是马小军在做完这个游戏之后,转眼变脸,要求米兰立刻滚开,在刘忆苦出声叫停之后,两个人爆发了冲突,马小军拿着破瓶子扎向了刘忆苦。这是画面停止,成年的马小军画外音出来,认为这不是真正的记忆,记忆中他们是很开心的度过了那个夜晚的生日。似乎是作者心中的另外一股强烈的愿望,给到作者这么一段想象的情节,将故事情节引到了心底的黑暗一面去了。

至此,我们似乎能了解前面小军在米兰房间看到泳衣照的错乱,这个似乎也是作者的错乱记忆,或者更进一步说是作者青春期性的幻想。

7、故事后面马小军与刘忆苦在大雨中互相哭诉,刘忆苦说自己和米兰都脱下来所有,但是最后还是没能去到最后一步。这段话似乎给了小军一个鼓励,他踩着单车,在清晨跑到米兰的房间,见到穿着随意的米兰扑了上去,撤下了她的胸衣。在这里更进一步打开了小军心里的欲望,包括米兰问他,有劲吗? 小军回答,就是有劲。

未删减版有露点

8、故事的结尾,小军与米兰和那些小伙伴们越离越远,他一步一步爬上高台,跳了下来,这里仿佛映衬了之前刘忆苦在泳池高台跳水的高光一刻。但这里,小军没有得到一丝丝的注视的目光,甚至在从水中冒出来的时候,被所有伙伴们重新踹回泳池。

9、故事没有结尾,成年后的马小军(姜文演),和曾经的小伙伴们坐在长长的轿车,在北京天安门前慢慢地开着。刘忆苦后来去了参军,然后被炮弹震傻了,在轿车中像个傻子一样抢姜文饰演的马小军的开的酒喝。外面是曾经的傻子小伙伴古伦木,骑着一根棍子在跑。



至此,整部电影看完了,如果说前半部分是回忆起之前始终印刻在心里的那一丝丝宁静的大辫子和夏雨的酷似姜文的表情,那么今天后半部分就是对之前那些深刻印象的一个注脚,把所有的记忆一根线一样串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记忆。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有夏雨对人物性格精准拿捏到位的表演,让马小军这个角色仿佛就是夏雨本人,好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夏雨其实就是马小军,姜文就是夏雨,不愧是最年轻的影帝。然后是宁静的表演,丝毫没有一点点做作的成分,直至今日,宁静都还是印象中米兰的性格。然后是镜头的展现,描绘,也不愧是国内摄影第一人,顾长卫。最后,当然少不了本片的导演姜文,丝丝入扣的故事编排和戏剧展现,让人直接置身于一个阳光灿烂而又在阳光下那种懵懂、冲动、胆怯、激情的画面和故事与时代当中。

对于作者和导演,我觉得还有必要另做说明。



关于作者:王朔与《动物凶猛》


这部电影是改编自王朔的中短篇小说《动物凶猛》,所以,王朔是不得不说的一个人。

娱乐圈是个大圈,那么大圈里面就有小圈,代表就是京圈,沪圈这些,而王朔就是曾经京圈的大佬,而后才有冯小刚这些后来加入者。

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是在大院长大的军人子弟,而王朔是在1958年出生在江苏南京,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而移居到北京训总大院,他的童年就刚好赶上那个十年,也遇到了叶京等京圈子弟,并成为了他们的一份子。

那个特殊的十年造就了这一帮孩子无法无天,到处打群架、拍婆子,拉帮结派。那时候的王朔也是不喜欢上学,喜欢调皮捣蛋,还有读书,对,因为这个,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写检讨特别厉害,能写五千个字的检讨,所以说作家的天赋可能从那时候就开始显现了。

18岁的王朔去了北海舰队当兵,并尝试写作,写了第一篇短片《等待》并在《某某某文艺》上发表成功,以此为跳板做上了编辑。而后退伍后,又做了倒爷,干过川菜馆等等,但都不成功。而后想起之前写作发表成功后的丰厚稿费,开始转向了写作,不仅成功,还获得了爱情。

1984年,因为《空中小姐》而出名,并认识了编辑马未都,并和一堆大院子弟(当时应该是大老爷们了),瞄上了隔壁的北京舞蹈学院,经常进去看北舞的姑娘们跳舞并邂逅了大学生沈旭佳。在和沈旭佳拍拖的期间,受到了爱情的滋润,王旭的写作开始开挂,连续写出了《浮出海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大获成功。

其后还有《橡皮人》在《青年文学》发表,其中第一段话“一切都是从我第一次Y精开始”,马未都冒死帮其加入,而后当时非常牛逼的《小说选刊》转载这篇小说的时候并未删除这句话,代表了主流文坛对其的认可。

1988年,王朔有四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史称王朔年。即使当时路遥凭借《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莫言的《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依然动摇不了王朔在文坛的影响力。

那时候,王朔小说的改编权是非常紧俏的,能拿到他小说改编权的大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大院子弟,譬如说姜文。



关于导演:姜文

1973年,姜文一家人在北京定居,姜文也转到北京72中读书,也算是大院子弟了。

那一年姜文10岁,在校园里遇到了英达,两人从那时起便成为了好朋友。由于姜文年纪小、长得瘦,英达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马猴”。

而后,17岁的姜文曲曲折折的考上了中戏,开始了演戏生涯,外号仍然是“马猴”。但在90年与刘晓庆一起之后,刘晓庆建议他做导演,这就有了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

那一年,他31岁,拿到王朔递过来收获杂志,读了后者刚发表的6万字小说动物凶猛。那一晚,他激动滴彻夜未眠,后来他找到王朔希望后者改成剧本。王朔不弄,姜文只能自己上,于是就诞生了9万字剧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拍摄时,这部当时花了中国影史上最长胶片的影片。

众所周知,拍电影相当费钱,场景、道具、人力等等,都需要大把的经费。拍到后面,尴尬了的事情发生了,没钱了。

关键时刻,刘晓庆对姜文毫无保留,跟各路朋友、亲人借钱,给姜文凑了三百多万,这才没让剧组停工。

刘晓庆出钱出力,帮助姜文把电影拍完,所以你们看到这部电影是有刘晓庆作为监制的。另外一个是谁呢?文隽。拍到最后实在是没钱了,后来是联系到在香港的制片人文隽,在他的帮助下才勉强完成了日本的后期,然后在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的施隆多夫的制片厂最终成为了1994年的经典。

你可能感兴趣的:(欢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