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走进历史”好书共读营—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有人讲学历史容易给人讲故事,引经据典,有说服力,这当然有益处。但是如果是这样,自己看看故事书就好了,不必变成必修课去系统学习。

还有人讲,学历史是以史为鉴,这也没有错,但实际上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完全重复,可借鉴的、重复使用的做法其实并不多。

否则的话,在《资治通鉴》编成之后,中国历史上应该鲜有昏君才对,而结果却是,自司马光之后,昏君数量要远远多于所谓的明君。显然从小受到高水平帝师培养的皇帝们并没有做到以史为鉴。

《资治通鉴》

不过他们在很多时候并非不想,而是不可能。就以明朝为例,1449年,明英宗北征蒙古瓦剌部落全军覆没,自己也做了俘虏,瓦剌首领打到北京城下,大家都准备逃命,兵部尚书于谦主战,坚守北京并且一战成功,不仅明朝保住了,而且瓦剌从此衰落了。

但是如果从中得出主战就是好选择的话,就大错特错了,因为200年后,末代皇帝崇祯帝不听大臣和皇后劝阻,坚守北京,结果城破国灭。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简单地用历史上的案例指导今天的意义并不大。更何况很多人既不研究历史,也不搞政治,没有太多的经验教训要吸取。

那么为什么还要学历史呢?哈克学校的历史老师里尔(Allen Lyle)先生是怎样讲的:

首先,学习历史是为了清楚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且看清楚未来的方向,以便在一个大规模的时间和空间内看待问题。也就是说,学习历史首先是学习看问题的方法论。

中国人过去研究历史和美国人有很大差别,中国人喜欢考据,发现真相,揭开所谓的历史谜团。而美国学者总体来讲喜欢研究所谓的“大历史”,即把一个历史事件放在很大的时空中研究。

最典型的是前一阵子哈佛大学卜正民所编写的《哈佛中国史》。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把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放在世界范围内考察,把一个王朝发生的事情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来考察。

当我们学会这样一个视野后,看问题就可以超出很多人的局限性了。比如二战时是否该使用原子弹,这件事当时科学家很纠结,今天很多人也因此谴责美国,并且以此痛说原子弹的危害。

不过,如果将这件事放在当时全世界的环境下,以及当时的特定历史时期,就不难发现杜鲁门的决定是比较正确的。

事实上,如果在一个更大的历史环境下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症结不在原子弹本身,而在于战争。因此,日本广岛的受害者对反战非常积极,但是并不刻意强调反核武。

相比整个历史,人由于自己的生活圈子其实并不大,经历也并不丰富,因此看问题难免比较偏颇,凡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去想。

这个问题并不会因为有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就能够解决。就拿很多发明来说,科学家们的态度和科技史学家(算是历史学家的一部分)的态度常常完全不同。

前者对自己的研究总是信心满满,只看到好的一面,或者不自觉夸大好的一面,忽视和淡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历史学家则因为看到了历史上太多好的初衷在多年后带来的坏的结果,对于很多科学发明都非常谨慎和保守。

在这个问题上,并非科学家有更多的专业知识,讲话就有更大的发言权,因为他们也是人,也可能被自己的利益和名誉绑定。相反,历史学家的忠告常常是要听的。

总结一下里尔等人的观点, 学习历史是掌握一种客观公允,而且能够超出时代的看问题的方法。 我们今天讲人类开始进入智能时代,如果你只看到一个个技术点,和你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这一次转变,理解是不一样的。

美国很多总统都是历史学专业毕业的。在美国有一个观点是,经济学家喜欢算简单的算术题,并根据数据来计算得失,而具有历史眼光的政治家会从更多的维度上,更长的时间跨度上算计得失。

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系的小罗斯福总统在二战和前苏联等盟国打交道时,从经济上来讲吃了很多亏,以至于很多资本家攻击他的政策。

但是算账显然不能简单算经济账,事实证明他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并且营造出一个和平的环境,保障了二战后美国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其次,学习历史是为了学会做研究,这一点是美国教育的特点。

在中国,中学历史是讲述历史事件和它们的影响,学生记住结论就好。高考的时候,你如果没有回答到知识点上,答得再好也不得分。

在美国,历史课很大一部分成绩是做研究,比如分析一下华盛顿这个人的历史作用,这种练习从中学就这样要求了。对于这样的研究课题,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只有好的答案和不好的答案。

你可以说华盛顿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和伟人,也可以说他就是一个维护白人利益的奴隶主。不论怎么说,都要立意清晰,证据要自己找,要充分,分析得有理有据,结论必须是由证据自然推演出的逻辑结果,当然报告还要写得好。

这样,最后会有高分的报告和低分的,但是没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之分。

这样的历史教学没有多少是死记硬背,因为那些事实今天很容易查到,而过去所谓专家的结论,今天在有了新的证据后也可以推翻,因此也不需要背。

但是 经过这样的历史课学习,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训练。事实上,历史课是语文课之外第二个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课堂。

最后,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今天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自己的包容性, 由于篇幅的原因,这一点我就不多讲了。

至于其它人文课程,目的性和历史课有不少共同之处。理解了这一点,就能体会为什么将来到大学学习计算机的人,中学时也需要学习历史。这倒不是为了多一些历史知识,将来好向别人吹牛, 而是为了拓宽自己受到生活局限的视角。

从整体上来讲,学习历史对人的一生有长远的好处, 但都不是为了短期马上见效的功用。所以,如果你也想尝试着了解历史的知识体系,不妨加入我们的【第四期】“走进历史”好书共读营吧!带你领略不同角度的大历史。


作者:樊登读书.上海运营中心

樊登读书每年都会带领大家读50本好书,如果你愿意,加入我们,边听书,边写读书笔记,让学习不再那么枯燥。微信:18117147060

你可能感兴趣的:(21天“走进历史”好书共读营—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