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的受难

昨天跟着牧师,把马可福音十四章按照逾越节羔羊的预备这个角度看了一遍,感觉很震撼。

基督徒都知道耶稣是神的羔羊,也知道这个象征的含义,神的儿子,没有犯罪,却成为了代世人赎罪的祭物。

马可福音是以纪实的、观察者的角度,重述了事件的整个过程。当我们去读这一章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逾越节前一天所发生的这件事,以及卷入事件的每一个人,在预备献祭羔羊的这件事上,可以说是各司其职,又共同合作,完成了这一壮举。

祭司与文士,商量要捉拿杀死耶稣(羔羊),玛利亚提前用香膏抹耶稣(这是死亡的预表,是记念羔羊的死),犹大卖主(羔羊),主耶稣设立圣餐(羔羊的告白),预言彼得不认主(羊群被打散),客西马尼园祷告(羔羊心里的苦难),耶稣被捕(羔羊被拿住),耶稣在公会受审(祭司检查羔羊有无瑕疵),彼得三次不认主(羔羊的孤独无助,被抛弃)

这像一出戏,每一个人都在戏中,完成神导演的戏码。

以前,我可能会判断说祭司文士是坏的,犹大是坏的。但在上帝眼中,不管祭司文士还是犹大,都是神要救赎的人。

上帝的恩典怜悯是对着所有人的。

这一章可以看见,人性是彻底软弱败坏的,靠着自己,最终无可救药。比如那口口声声最爱主的彼得。

人需要救赎。不管是谁,无论你做了祭司文士还是犹大或者彼得,甚至那茫然无知的其他人。不要自我感觉良好,也不要活在永久的羞愧里,在神眼里,人与人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经历到救赎。

在马可福音里,特别是十四章里,可以看见耶稣身上完全的人性,他的忧伤,难过,软弱。

耶稣就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受难的耶稣也是每一个人受难的人。

那些做在耶稣身上的人,也是做在了神的身上,同理,今天做在一个受难的人身上的,也是做在了耶稣身上。

耶稣这一天的表现让我不敢再对那些经历苦难的人评头论足。因为我现在知道,这里有神的计划神的心意,藉着那经历苦难的人,让我们一同经历神的救赎。

我们岂能再用自己的经验,对错去判断他人,去指导他人,甚至离弃他人。我倒要更多的想想,在他人身上,投射出我怎样的信心,以及与神的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羔羊的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