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1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 经济学十大原理

1.1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件喜爱的东西。......社会面临的一项取舍是“大炮与黄油”......另一项权衡取舍是效率与平等。

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注定了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的人骑单车、有的人开宝马。效率与平等是互相矛盾的。注重效率意味着加大贫富差距,过分强调平等不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如何取舍?我们国家提出先富带动后富的指导思想。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前期注重效率,把蛋糕做大,后面开始注重平等,把蛋糕均分。

1.2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过程中面临多项选择,当中被放弃而价值最高的选择,又称为“替代性成本”,就是俗语的“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例如某甲现在有1小时时间,可挑选A、B、C三件同样都需要花费1小时才能完成的三件事之一来做,他若选择了A,就得放弃做B、C二事的机会;若选择了B,就得放弃做A、C两事的机会。

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某些情况,考虑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才能正确决策。

边际收益:每增(减)产一单位的产品所造成的总收益的增量。
边际成本:每增(减)产一单位的产品所造成的总成本的增量。

1.4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在经济学研究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整个经济学的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其余内容都是对此的解释。”

前段时间政府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其引导政策如下:

  • 免购置税
  • 国家补贴、地方政府补贴
  • 新能源车不用摇号,直接上牌(深圳)
  • 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停车场停车前1小时免费(深圳)
    这些激励无疑大大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落地及消费者的购买。

1.5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活动,无论它是耕种、做衣服还是盖房子。通过与别人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和服务。

1.6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产品的社会成本。......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状况自发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对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进行协调的能力。

1.7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既然“看不见的手”如此伟大,为什么还需要政府?原因有二:

  • 只有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其魔力。(资质主义认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当然,前提是法律和暴力机关承认并保护其“私有财产”。)
  • 市场会存在“失灵”的情况,这时候必须政府干预。比如污染这种嫁接成本的行为、还要垄断行为。假如政府不进行干预,丧心病狂的资本家会茹毛饮血般榨干每一滴血汗钱。

1.8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productivity)的差别--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别。

1.9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

1.10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对物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在短期中所经历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组合。

增大货币发行量在短期内可以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发展,降低失业率。但长期来看,会导致通货膨胀。属于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