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分水」唐朝分水才子徐凝唱响江苏扬州城

作者  /  黄良起(上海高级教师)

黄良起(合村乡岭源人)

唐代分水人徐凝,写了一首诗,名《忆扬州》:

萧娘脸下难胜泪,

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故里东溪柏山


萧娘:在南朝以后,诗词中写男子所恋的女子常称为萧娘,写女子所爱的男子常称萧郎。

桃叶:是晋代王献之的爱妾名,王献之有《桃叶歌》。桃叶曾为歌歧,后人也把青楼女子称为桃叶。

无赖:可爱,可喜之意。杜甫有“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句。

此诗前二句写人,后二句把扬州写了进去。天下月亮的光华共有三份,其中二分是在扬州城。

或者说,明月光华有三分,可爱的扬州啊!你竟占去了两分了!诗中显出了扬州无穷的魅力。

此诗一出,振奋了扬州。自此之后,诗广传,徐凝之名也广传。本已名声显赫的扬州,此后更是誉满天下。

杨州因徐凝的诗而美誉大增,扬州人十分感谢这位诗人。

自唐以后,杨州为纪念徐疑,把东南一座城门命名为徐凝门。

后又在徐凝门处一条路命名为徐凝路。在附近的一座桥也命名为徐凝桥。

徐凝此诗中的“二分明月”造就扬州的亲美感,这“二分明月”就逐渐成了扬州的代用名。

许多诗文中提起扬州,都不直写扬州,而用“二分明月”以代称。

“二分明月”四字优美,扬州人对其既尊又爱,自古就把她作为本地名言。

在现代,扬州把“二分明月”作为名片宣传语。

清道光七年,有一位姓员的富商,在扬州修了一座园林,园林内有一座楼,楼上挂匾写的五个大字:“二分明楼”。

这园林和楼还在,1996年进行了大修。现在的“二分明月楼”十分壮观,坐北朝南七间长楼,雄踞挺拔,气宇轩昂。

楼上的“二分明月楼”匾额原是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钱咏书写,现仍以钱咏书迹再现。

楼前的楹联是“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二分明月楼”所在的园林是扬州一著名景点,全园有山有水,是旱园水做的代表作,是扬州私家园林中的上乘之品。园内有一平廊,廊壁有古朴砖刻,上刻唐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张乔的《寄维扬古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当然少不了的是徐凝的《忆扬州》。

清末有一杨州女诗人陈素素,自称“二分明月”女子。同时把自己作的六十首诗词结集,取名为《二分明月集》。

明代名将史可法,在扬州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末为守卫扬州城,史可法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扬州十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史事。

扬州人不忘这段历史,不忘壮烈捐躯的护城名将史可法。

当时扬州城破后,人们无法辨认出史可法的尸身,只好筑成他的衣冠冢。

后来,在衣冠冢旁建立了史可法纪念馆,地点在现在的扬州梅花溪。

在史可法的衣冠冢前,有一副对联: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这是清代诗人张尔荩撰写的对联,意可解为:

残落的梅花花瓣就像亡国者的点点血泪,明朝老臣的心也破碎如残月。

二分明月既代表扬州,又感慨明王朝失掉的半壁江山,月不圆而残。

此诗又可解为:

扬州的老臣史可法为扬州的失落为明王朝的败亡而滴血心痛。

史可法以南京兵部尚书大学士身份任扬州督师。

“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自徐凝之后,“二分明月”一直挂在扬州人的嘴上,深深烙印在扬州文人的笔下。

后人对徐凝的《忆扬州》诗还有续作,比如 :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明月莺花翡翠楼,

繁华古今说扬州。

扬州市把“二分明月”作为文化品牌,也作为物质上的品牌,一些店招、牌招和产品品牌也冠以“二分明月”。

如扬州特产古筝,其名就叫“二分明月筝”。在扬州,要冠以“二分明月”,还须有一定等级一定品位才能得到。

近年,扬州市还举办一年一度的东关徐凝赏月节,主题是“古城绕明月,平安进万家”。至今已举办了六次,每次选在中秋节前后举行。

扬州,又有名“月亮城”。 当年徐凝的这首诗,原本是写心上人的,没想到,笔下两句,把个扬州唱得美名远扬,徐凝的这首诗,也随之成了千古名篇。

唐朝分水县才子徐凝是今桐庐县分水镇东溪自然村的古人,他必将是分水镇的一块文化金字招牌 ,他和唐朝分水县状元施肩吾为同班同学,施肩吾与徐凝两人有深厚的友谊,分水要保护好、传承好这些文化名人,让后代分水人为拥有他们而骄傲。

(责任编辑    范伟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悠悠分水」唐朝分水才子徐凝唱响江苏扬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