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稿赚钱?懂这4点可以少走一年弯路

俗话说温故知新,时常复习优秀的材料总能带来新的感悟。

雪梅的零基础写作课无疑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教程,不仅为想要学习如何写作赚钱的新人朋友展示了从动机培养,到目标制定,再到执行方案的整套写作方法论,也能帮助已经走上写作之路的朋友再次理清思路,获得新点子。

合理的方法可以帮大家少走很多弯路,节约很多自己摸索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最有收获的就是以下的4点。


1 怎样坚持写作

方法千万条,坚持第一条。

常规类型文稿,比如评论文、热点文或者一般性质的报道,写作的技巧归纳起来都不复杂,大部分写作训练营都能讲清楚。

举个例子,开头要直接,开门见山讲出观点或者摆出最吸引人的事实,或者讲个有意思的故事,引起读者好奇。原则大家都懂,但是能把开头真正写好的文章,还是没有几个。

原因在于知道和做到之间,还隔着刻意练习的距离。就好比你用慢动作看清楚C罗是怎么突破、怎么跑动、怎么射门,但少了长年累月的练习,依然不可能做出那么精准敏捷的动作。

缺乏坚持练习的动力和方法,这才是最困扰大家的问题。


所以雪梅有什么好办法吗?

首先,她建议大家先找到自己的战友和读者圈子,多跟这些愿意和你多交流的人沟通,彼此鼓励,彼此学习,甚至学会借力,比一个人闷头苦干要轻松许多。

其次,应该想清楚自己最初开始写作的目标,究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还是奔着变现去。因为目标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会不一样。

然后,设立好自己的短期里程碑,比如一个月写几篇,三个月拿到第一笔稿费等等。重点是短期,踮下脚就可以够得着的那种最好,这样才能让我们每天都有干劲,不至于因为目标太庞大太遥远而心生畏惧。

最后,找到自己的节奏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天爆发输出一万字,然后一个月都不想摸键盘,这还不如每天写个八百一千字地坚持下去。写作有时候挺像健身的,盲目搞突击训练只会拉伤肌肉,每天适当运动反而能让你拥有令人羡慕的身材。

我个人的经验也是这样,先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尤其是找出自己在什么时间段最清醒,把它规划成每天例行写作的时间。到点就动笔,别想那么多,先把今天的量写了再说,这样,心理上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2 什么叫具体

写作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叫具体,很多小伙伴也许不太理解什么是具体,哪种程度叫具体。

举个例子来谈一下我的理解。刚才说大家要找到圈子,彼此鼓励,彼此学习,甚至学会借力。

听起来没毛病,但仔细一想就会觉得有问题,怎么找圈子,怎么借力?

所以光讲道理是不行的,还要说清楚道理怎么用。


从发迹,最后做成自媒体大号的剽悍一只猫,谈到自己在早期阶段如何获得大号转发时,分享了一条听起来有些剑走偏锋经验。

当时有个叫在行的APP刚刚上线,主打与行业大牛付费面谈的功能,有点像平民版的巴菲特午餐拍卖,我花上199或者更多一点钱,就能和某个行业的最顶级精英喝个下午茶,当面咨询。

而剽悍一只猫的用法和别人不一样,见到大牛之后不咨询,不提问,就是闲聊,甚至还提点小礼物过去。

于是某个自媒体大牛忍不住了,问他说哎你花钱找我不是问文章该怎么写的吗?

他回答,要学文章怎么写看您的公众号就够了,今天就只是来和您聊聊天。

最后大牛反而不好意思,看了看他的文章还可以,主动提出要不我帮你转发一篇吧,毕竟你是花了钱来见我的。

就这样,剽悍一只猫顺利拿到了很多人花钱也找不到门路的大号转发。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借力的概念应该是清楚了,比翻来覆去地说要找准有能量的人的痛点,彼此交换价值之类的更容易明白。

所以也不难理解,具体的意思就是要拿出细节的事例来讲解。


3 积累素材,定期整理最重要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提出这么一个观点,我们的房间之所以乱七八糟到处都是东西,原因不在于房子太小空间不够,而是缺乏正确的整理收纳。把东西找地方一塞一放不叫整理,先确定是否真的有用,保留最有价值的物品,并且按照使用频率、使用场景等规范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才是保证居住空间通畅整洁的秘诀。


我们的素材库也是一样的道理。养成随手记录随时积累的习惯其实并不困难,难的是怎样把不同题材、类型、格式、载体的素材有序地存放起来,而且做到要用的时候马上能检索到。

比如早上上班途中手机上看到一篇情感类公号文不错,记录下来,白天在电脑上发现某网站有个讲房价的视频也很有意思,下班回家时拍到今天的晚霞很漂亮,或许能当文章配图用。像这样的情况,要怎么办?

我很赞同雪梅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样的素材积累工具,什么样的积累方法都可以,但一定要做到定期整理。

比较建议的一个技巧是,每天下班后留出20-30分钟,整理当天积累的新素材,将它们按照你自己的分类法和标签法归类放好。

这样的好处就是,会让大脑感觉今天获取的新信息已经被处理好,任务已经完成,不需要再动用额外脑力去记忆和考虑它,精神也会因此获得放松。


4 怎样投稿

在写作之旅中,投稿是大家必然要遇到的一个环节。成功的投稿不仅能立刻获得稿费收入,为自己坚持写作树立信心,更能借助发布媒体本身的读者群帮我们提升知名度。

目前最热门的投稿渠道应该算是各种公众号了,情感、八卦、财经、养生等领域都有大大小小的公众号收稿。雪梅说得很正确,要想成功上稿,首要的任务是搞清楚想要投稿公号的调性和喜好,并且好好研究人家的征稿启事,看这个号专注什么题材什么领域,和你的专长是否相符,另外在格式等方面有没有特别的要求。

正所谓“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搞清楚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去组织文章,和由着自己性子挥洒而后再到处找地方投相比,成功率要高得多。


我常用的一个调查公号的办法是,在清博指数等工具网站上找出想要投稿的公号里近期阅读量最高的几十篇文章,逐篇拆解题材、角度、立场倾向等要素。一般看个20篇左右,就对这个号走什么路线,偏好什么态度,重点针对哪些读者群有个相对清楚的认识了。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更要评估这个公号适不适合我们自己的写作风格。为了追求高稿费,刻意去写自己并不擅长的题材或者风格的文章,未必是一件好事。专注于某个领域,打磨出特色,从长远看更有助于树立鲜明的个人品牌。

当然,如果是刚刚上路的新人朋友,在没能确定自己要走什么路线的时候,多变换几个目标尝试,也是可行的。


准备采取的行动与一点困惑

一个互联网人问篮球巨星科比,你为什么能有如此出神入化的球艺?

科比回答,这都是常年练习的结果,我每天很早就开始训练了。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

互联网人回答,这个时候我们一般还在加班,怎么了?

科比:没事,我就问问。

这个笑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身为互联网人,工作时长996起步,忙的时候时再来点通宵,也算是家常便饭。

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持续写作的状态就成了一个问题。纯粹依靠自律,坚持两三个月不仅精神上会极度疲劳,身体也会以生病、疼痛等方式发出警报。

所以,在听完雪梅的课程之后,我想更好地建立起一整套素材积累-题材选择-写作输出的体系,争取养成一个写作的习惯,让自己走得更远。

另外一个准备进行的行动,也是一点困惑,是在见到雪梅的社群之后萌生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企业为什么会诞生?

著名经济学家科斯给出的答案是,在企业内部整合并以契约形式规定好的生产行为,可以大幅节约交易费用,从而产生利润的空间。

以前我们想要生产一件东西,需要经历采购原料、方案设计、具体生产、宣传推广和销售卖出等一系列步骤,每个步骤都会产生费用,也就是成本。

比如我是个木匠,不仅要考虑找人买木头,还要考虑桌椅板凳造出来之后怎么卖,卖给谁最赚钱。这些操作十分费力不说,万一市场发生了变化,比如今天桌子卖得好不假,但明天要板凳的人才多,我要怎么捕捉这些变化,也是一个大问题。

这时候如果我成立一个企业,找一些人来,大家各自负责一个环节,说好你操心原料哪里来,他只管卖到哪里去,而我就考虑怎么做出最好的木头家具,最后赚的钱大家一起分。这样一来,大家都能省心,把关心其它环节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怎么把自己手上的东西做好上,最终取得比我一个人负责全部环节更好的产出。这就是企业的意义。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情形发生了新的变化。

如果我能通过网络,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到最优质的原料供应商,找到出价最高的买家,那么就算我只会玩木头也没关系,有什么需求一上网就能解决,没需求的时候就可以当提供这些服务的人不存在。相反,成立一个企业来处理这些环节,却需要负担更高的人力、税收等成本。

为什么公众号等自媒体能生长起来,原因也就在这里。通过网络以及其他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我们不用自己去做广告找读者就能获得流量,也不用亲自采访当事人跑现场就能得到全世界范围的素材。一个连接上互联网的人,就能干出以往需要一个编辑部才能做成的事。这就是互联网的意义。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写作这件事变得前所未有地简单方便和低成本,那么文字生产者该怎么把被节约下来的成本变成自己的收益?又该形成一个怎样的组织来彼此支撑,创造出的新的价值?这些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而雪梅的课程+社群模式无疑给出了一个答案。不仅仅因为这个运作方式很符合互联网时代的需要,更因为我是看着雪梅从个人写作者开始,一步步建立起虚拟化的组织,带动和帮助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在写作这个领域掘金。

她是怎么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吗?我能做得更新更好,创造出996之外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吗?这就是我的困惑,也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感谢雪梅,让我有了学习的榜样的目标。

最后附上零基础写作专栏课的思维导图笔记,将3节课的内容按我自己的理解重新归类: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写稿赚钱?懂这4点可以少走一年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