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保证6月底完工?

新冠疫情已取得重大胜利,复工复产也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因新冠耽误的时间,带来的影响却不可能回到我们身边。2020是十三五收关之年、决胜之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公司层面,2020都极其重要又面临诸多挑战。

回到项目层面,算上上下游协同复工,新冠影响的直接工期近2个月,本就无比紧张的工期(原定6月),加上甲方预售期压力(原定工期只能推迟1个月)更是雪上加霜。另外,新冠的“余威”并未彻底解除,对项目各项工作的组织仍有较大影响(人员和材料组织等等)。

两座大山横在项目团队的面前,选择跨过去还是按部就班等待救援,只是一念之间。

跨过去不是没有可能,但不能仅凭一腔热血。需要有上下一心,同舟敌忾之信念。更需要有合理安排,周密部署之计划。还需要资源倾斜,资金配合之支撑。也需要一些天公之作美。。。

6月底完工是项目团队在AL项目面临的考验,是对项目管理、协调和资源整合的一次大考,能否交出合格答卷,看看我们如何解答这张“试卷”?

第一,信心。信心?或许有人会觉得有些矫情,做啥事都要有信心啊,不然怎能做成事呢,不就是树立信心才难吗?

不假!很多时候人们喜欢人云亦云:这个怎么可能完成,那个怎么可能完成。如果你不足够坚定和理性,就会被这些消极的声音所麻痹、甚至淹没,树立信心便无从谈起。

但不妨理性的想一想:项目期初同样存在很多别人看来过不去的坎,结果一个个不也顺利过关了吗?而且那些个坎也都是在坚定的执行计划中一个个被攻克的。所以,信心来自于客观数据的积累和理性的分析,不来自于“拍脑袋”,更不来自人云亦云。

第二,团队为尊,团结奋斗。这句话出自于我的BOSS。团队在需要深耕细作的时代显得不可替代。各个专业要求的深度越来越深,各个领域要求的越来越细,单个人把某个领域搞懂搞透已经很不容易。还想着面面俱到,那结果就是处处不到。

这个时代个人英雄主义不应该被刻意报道放大,否则会适得其反。相反,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则需要更多鼓励和刻意宣传。

当然,团队不是“吃大锅饭”,团队要有明确分工,要有及时反馈。这样的团队才能培养出人才,锻炼出人才,才能良性循环。

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如何打造团队文化,塑造团结奋斗的团队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互帮互助、信息共享、以老带新等等都是塑造团队文化很好的方法,去做就会有大收获。

第三,合理计划,周密部署。做工程项目总有一句话经常在耳边响起:计划赶不上变化。事实也是这个情况,但我们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变”就是计划,它需要适时调整,是晴雨表,是对项目掌控的抓手,没有它,就会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不信你试试!

所以,计划不仅重要,而且是做好项目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

计划还应具备几个重要属性。

首先,计划应有预判性。预判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提前谋划和预演,是规避风险,提前掌控困难的“问题预报”。

其次,计划应留余量。工程项目受内外部因素干扰多,原定的工期往往因为各种干扰,无法预期完成,从而打乱整个计划。所以,每项工作留出合理余量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计划应逻辑清晰,有条理。几个环节如何组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最什么?如果安排得当,逻辑清晰,对人机料法环各个因素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第四,需要争取更多的资源、更多的资金支撑。随着房地产经济下行,市场萎缩,工程项目的材料和资金问题越来越凸出,一度成为制约项目推进的重要因素。

想在项目履约上攻坚克难,资金和材料就好比煮一锅饭中的米,至于用电饭煲还是高压锅只是方法的问题,没有米下锅就是本质问题。要想快推进,稳增长必须解决这个本质问题,也必须破除这个困局。如何破局?唯有“借力”(详见这篇文章https://www.jianshu.com/p/82e81c41f567)。

时间在嘀嗒声中匆匆逝去,时间紧、任务重。这只是一份凝聚项目思考的文字答卷,最终结果如何,唯有强有力的行动才能给出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靠什么保证6月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