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LOL父子局,究竟谁输谁赢?

今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帖求助,称自己的儿子要和自己来一场字面意义上的SOLO“父子局”,输了就再也不玩游戏了。该网友询问如何才能赢下这场比赛。评论区顿时热闹了起来,又推荐英雄的,又推荐打法的,又推荐场外计谋的,真是卧龙与凤雏起飞。

我们姑且先不去探究,这场赌局几分真几分假,什么是不是真的父子、是不是真的开盘、是不是真的守约。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是发生过一连串什么样的、神秘莫测的、不可告人的、离奇的事件,才会导致这样一个结果,但假如我们有一天,也遇到同样的事,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究竟是想赢得一场游戏,还是赢得这段关系?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给配了一台电脑,但配置有点不太行,也就比小霸王学习机要好一些。在往后的几年时间里,由于这台电脑坚实耐操,家里不愿意升级配件,导致我完全没办法玩最新的游戏。

于是乎,我只能买游戏杂志和攻略书来解馋,但只是越解越馋。直到我上大学之后,家里给我买了一台笔记本,加上没人管,玩游戏就成了我在空闲时间里的最优先选项。参加工作之后,时间不再允许我继续玩网游,我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单机游戏上,把以前没机会玩的、看到打骨折的游戏,都收入库中。

多年之后,我才了解到“童年补偿效应”这么个词,是说在童年阶段某种需求被限制和压抑,在长大之后出现报复性补偿,也算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报复性补偿对象,有的是对玩具、有的是对衣服、还有的是对亲情和爱……

压抑孩子的天性,不仅会造成延时的报复性补偿,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爆发出即时反馈。

我有一个朋友,她禁止孩子吃任何零食,连别的孩子分享的一片薯片,她也会勒令孩子还回去。有一次公司举办家属联谊会,给孩子们准备了很多零食。结果这个孩子一到会场,就像饿狼扑食一样,疯狂地吃零食,朋友无论怎么打怎么骂都止不住。

老祖宗大禹教会了我们“堵不如疏”的道理,但大多数人似乎更惦记被他遗忘在家的老婆……

回到要和儿子打父子局的网友那里。我认为,既然你们有条件进行比赛来打赌,倒不如把这种活动设计成定期举办的家庭会聚,通过游戏的胜负,来分配家务活,愿赌服输,即陪伴了孩子,又言传身教地教会他诚信。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可以以游戏为契机,多与他聊聊对游戏背景和人物的理解,去搜索他们的原型,了解他们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过来,都明白“禁止娱乐”这种事是不可能的。倒不如把“玩游戏”变成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手段。也许有人觉得玩游戏不好,那么把“游戏”替换成运动、图书、棋盘等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去享受陪伴在孩子身边的那段时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场LOL父子局,究竟谁输谁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