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呼吸,一个决定

做这个决定的由来,是今天听了2019北大清明论坛,论坛主题-生命教育与死亡关怀。由此,虽然艰难,却坚定了我内心所想。

张淑芳老师说,我们的生命只是在一呼一吸之间,我她闭上眼跟随她做了三个深呼吸。第一个深呼吸,是我们降生于人世,第二个深呼吸,致敬我们这么多年辛苦的生活,感恩现在拥有健康的身体,一个比平时要长的呼吸间,很多画面从脑海中闪过,像人生的倒像带,第三个呼吸,想象是我们最后的一个呼吸,我的大脑呈现了混乱,因为没有经历过。

Dr. Cicely Sanders 的一句名言,“你是重要的,因为你是你。你是重要的,直到你生命的最后一刻”,给我了很深的触动,“死亡是成长的最后阶段”,这是Kubler-Ross给予死亡的一个积极注解。它让我忽然意识到,对于我的妈妈,她还有重要的一课没有上,这让我对于她的生命又重新有了敬畏,我不能忽视。

从今天往前,推一年的时间,我有打算放弃对她的医疗救治,并做了一个小的开始。很容易,只要和亲人说明不再救治即可,一句话而已,比起我为她挑选一套满意的寿衣容易的多。然而当生病再一次来临,我没有强大的内心去做,甚至平日每天睡觉前,我神经高度紧张和恐惧,担心此刻还在安详熟睡的妈妈,明天醒来,如若生病,即将是她的最后一天,明天会是这一天吗?这是一种痛苦,我经历了半年多,但我并不知我正在陷入痛苦中,也不知是我无力承担才会有这些情绪。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消耗着我的能量。在我无路可走被迫众筹之后,一直在想一条可以长期发展的路,然而我的身心和目前的处境,让我必须在保全自己和保全妈妈之间选出一个(还望大家不要劝我,也不需要为我指出你们认为可以走的道路,谢谢你们的好意,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困境和局面,但凡能有一丝希望,我都不会愿意面对,这艰难的选择)。从18年九月到19年三月,五个月的时间,我一直在攻克自己的内心去做一件事情:我如何能够做到把妈妈送回老家,她将面对死亡。当时间的紧迫笼罩,然而我又无力做到时,我甚至想过以后不再面对她,这是逃避,也是极其困难的。

在经历了许多个睡醒之后就处于心慌中的日子之后,我从内心转移到了现实生活。要感谢我的咨询师,那一次离开前她对我说,“任何人都可以死,难道你的妈妈不能死吗?” 这直接心灵的一句话,才让我真正意识到,这一年中我所有的挣扎原来都是因为,我不接受,不接受我妈妈会死去。虽然我经历了爸爸的离去,但他的离去是让我措手不及的,没有准备,也不用准备,事情已经发生了,接受它就好。我很爱我的爸爸,比爱我的妈妈要多很多,但我依然可以用如此轻松的心态来诉说,因为他对我的爱,全部在我心里,爱的力量一点都没有减少。然而,面对一个你已知道的即将离世的人,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如何面对,如何与Ta相处,才是最难的,相信在医院经历过亲人离世的人方能体会。

我去读《西藏生死书》,它详细记录了人死亡时的所有变化,并把人的死亡过程分成了几个阶段,人的昏迷、失去听力和视觉,但又没有完全失去、人的身体逐渐失去重力、真正死亡、死亡之后会怎样,等等。那天我感受到我内心接受的力量,接受我的妈妈也会死之后,我才有勇气看这些东西。感谢我的老师朱志慧老师。前几天我从石家庄到北京,为了参加《悲伤的力量》签售会,它的主题是谈论和了解死亡,另外一场在长庚医院的研讨会报名停止,壹心理小助手也热心的帮我去要相关资料,我很幸运的在会后和作者茱莉娅老师有几分钟短暂的交流和咨询,留下了邮箱并收到了新民说编辑发来的速记资料。朱莉娅老师在强调,我们要谈论死亡,在亲人离世前表达对他们的爱,虽然死亡对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面对它,谈论它,死亡也可以是有温度的。这对于即将离世的人和继续活着的亲人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不接受死亡,没有好好告别,会使太多人难以走出亲人离世的阴影,离去的人也可能面临了恐惧和悔恨。一位在我选择离职照顾妈妈时,让我去做自己的朋友,在今年我难以坚持时,他告诉我人性的本质就是自私的,却还在给我建议时依旧考虑我内心对于道德的枷锁,于是我有意识的去听了耶鲁的公开课,其中的某一讲“道德和伪善”。柏拉图的哥哥格劳孔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不情愿的,人们之所以遵守道德法则,是为了获得好的声誉”,这是表象和本质的不同,他们产生了争议,正义的本性是否只是工具,还是具有它本身的价值,在各个层面用多个案例对它进行了论证。我现在还不知道我如此痴迷于这一讲课程的原因是什么,或许我是为了想要自己活下去,保全自己,这个自私付出的代价大到我难以承受,借此让自己明白缘由,以得安慰。

我这一年经常做梦,梦到过自己死亡那一刻的美妙体验,有许多次梦中的情节和背后的含义,往往和第二天发生的事情有些许关联。就像昨晚我梦见在一个情境中和另一个人去谈论我对妈妈的决定,然后又找不到她了,睡醒后看到了筱雨老师发到群里的这次论坛的链接,然后在观看的某一刻,我找到了我内心里的方向。三年前我决定辞职,是爸爸之前告诉我,母亲的生命可能熬不过半年,我的照顾让她坚持到了三年,前两年是我人生中过的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我不知妈妈是何感受,因为我渐渐的发现和爸爸相比,妈妈是一个有些自私和狭隘的人,这一生我和母亲的连接少到只有几个可记起的画面。我最初照顾她的心愿是希望让她可以有力量面对最后的生命,也会为我自己无能为力做到而遗憾自责,我只做到了让她没有烦恼,平静的度过了三年和我相处的日子,虽有病体,但我没有为了自己的私欲人为的增加她的痛苦,我庆幸。今天在死亡关怀的演讲背后,我决定要做最后一件事,给予她生命最后的尊严,让她完成这一生在人世的临终一课,希望她能了无遗憾。

去年小帅从北京给我带来“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的两本册子,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缓和医疗。之后在签售会上又一次看到生前预嘱协会五个愿望的册子,为让我们每个人有权替自己最后的生命做选择,这在一些国家已经有了法律效力。今天论坛上又一次看到它的名字出现,还有海淀医院安宁陪护,安宁疗护的无数志愿者,许多专业人士和社会力量在努力做着这一件伟大的事情。生命关怀和死亡教育是一个太大的课题,今天在线1.5万人的关注,五点钟结束时还有五千八百多人在观看,我是看到一部分就出门去了医院,在医院信号太差,不顾母亲的不快又离开她去了有Wi-Fi的地方一直看到结束。北大去年是第一年做清明论坛,主题是关注死亡,今年是第二年,主题已经为死亡关怀。

去年我和在医院守望父亲半年多的一个姐姐讨论过我们要如何选择自己老去的生命,看到这些发展,相信未来等我离去时这个世界已经能够被缓和救治,也能够自主选择如何死去,能够自己为人生画上句号。但面对我的母亲,我没有可参考的内容,我只能依据我所搜集到的散乱信息去努力为我的小家做这一件事。人生唯一的目标是成长,人生最重要的一课,是学习如何爱别人和被爱,毫无条件地。我要告诉我的妈妈我爱她,这三年我是如何毫无保留的爱着她,我的爸爸生前照顾她十年,一边承担着重大的家庭压力一边照顾着他的妻子,尽管有过情绪和痛苦但从没有过一句怨言,我想妈妈此生是幸福的,因为她得到了我和爸爸单纯的深爱。还有我的哥嫂,也是妈妈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的嫂子在嫁到我家之后不久我妈妈就开始生病了,她们之间有隔阂,要化解掉她心中的误解和隔阂,相信我们对她的善意。以此,对妈妈来说,她未说出口也不能再说出口的爱、遗憾、和亏欠,才能够疗愈,才能够带着所有的爱走完这一世的生命。

我想这比让她在医院熬到最后要更有价值。至此,我作为女儿能做的所有,我都已倾尽全力。我知道过程会很艰难,所以我本着初心去做,不期待任何结果。

在我的认知里,血缘关系只是血缘而已,不一定在我的亲人范围里,有些人没有血缘,但胜似血缘,她们就是我的亲人。对于我的哥哥,我感觉那些伤害我已和解,无怨、无恨、也无情,我尊重、理解,但不认同,既三观不同,并不想在妈妈去世之后为了所谓的血缘耗费太多精力,我不放弃做我自己。所以我有些胆怯,为了妈妈,我需要和他们做更深一步的和解。也好,我们真实的人生,就像都挺好剧中悲伤的现实一样,经常和爱与和解擦肩而过,而很少真正得到它们,那么,就让我在还活着的时候尽力得到它们吧。

死亡的过程并不可怕,它可能成为你一生最美妙的经验。我心中拥有强烈的动力,同时有着脆弱的力量。想表达的太多,我把这些写出来,一是因为朱莉娅老师那句话“你今天的到来,就让未来更多人面对生死多一份力量”,第二作为我对自己的鼓励,但愿你能懂。

感谢你,面对这么沉重的话题,依然读到了最后,感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个呼吸,一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