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沉迷手机游戏

学员日记:

刚刚接到孩子班主任电话,预感不好,肯定是孩子玩手机出问题了,果不其然,自习课在教室玩手机又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说: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在校玩的太厉害了,估计夜里在宿舍不知道玩到几点,白天的状态就是:眼睛充血,脑袋发懵,坐在教室里根本学不进去。所以建议晚上回家自习吧,家长盯着点,是不是还能好一些?下周一开始走读吧!

    怎么就上瘾了?怎么就这么放任自己了?周二通话还答应我,能自己管理好手机的!

这样下去怎么办呢?实在是太失望了

—————————————————

多多洛老师解读:

孩子将来是否有成就,父母的标杆作用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孩子是以父母的成就,做为他的标杆。如果父母达到的成就比较低,孩子就有一个俄底浦斯情结,也叫做约拿情结。这个情结的意思是,孩子恐惧超过他的父母,超过他的父母会有惩罚的。所以父母成就是一丈,孩子充其量能达到八九尺。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是要跟父母对抗的,父母越弱,孩子当然也就越弱。这跟智商关系并不大,而在于他的欲望和动力,而欲望,动力,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父母的影响,特别是父亲的影响,这个非常重要。所以当这个孩子轻松就能战胜他父母的时候,他就失去了目标,他就陷入了迷茫,他就会找一些比如说游戏等等,来满足他对抗的欲望。所以我们要从潜意识里,从人性当中找到他为什么沉迷于游戏,而不是妄加指责。

另,手机只是一个象征,孩子跟父母争夺手机,并不在于手机本身,而是在于争夺对自己命运的把握和掌控权。焦虑的没有安全感的父母,总是想把控一切,把控自己,把控自己身边的人,把控住所有能把控住的东西。但是这种把控虽然给了自己安全感,但是对别人却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孩子有自己的自由,有自己的决定权。她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一个有能力的孩子,一个正常的孩子。是不可能接受别人控制的。生育孩子,养育孩子的目的,在于让她成为她自己,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还是请多看一下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诗《孩子》吧。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感受到如何做父母,如何让孩子成为她自己。

冉毅老师解读:

游戏设计的确实吸引人,容易控制不了自己。建议晚上手机交给你。协助他控制,晚上别不睡觉,那样白天肯定没精神。既然上学了,还得完成学业。我儿子也说过,自己自控力还是不够。虽然在某些状态下,游戏可以起到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的作用。但是,不能让它放大负面作用。如果孩子不同意给你手机,那得分析清楚利弊,不是制裁,是协助他。

柚子老师解读:

游戏世界,可以轻易的获得成就感,满足征服欲,尤其是男孩子,攻击性比较强。这是现实生活里成就感不能满足的一种补偿,在虚拟世界里无所不能。在现实里补偿一下,给他这种满足感。再就是在现实的人际关系里没有获得乐趣,也会沉迷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药方就是现实生活中缺啥补啥。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孩子沉迷手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