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还是伪科学:科学相对主义

在上一篇(《科学还是伪科学(一):科什么学?》)里,我论述了科学理论的局限性,以及任何规则和方法都会在今后的某一阶段出现失调。继而下了这样一个结论:所有科学理论都是有可能被推翻的。某种意义上,与其说科学是绝对真理,不如说是一种潮流。很多认识学家(epistemologist)甚至认为,科学是不包括“知识”的。因此,为了避免陷入伪科学(pseudoscience),我们最好对科学采取一种相对主义(relativism)的态度。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相对主义的含义。相对主义主张“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其共同的主题是:经验、思想、价值,甚至现实存在,总是相对于其他东西而成立的。例如,正义、道德准则或真理的标准总是依赖于产生它们的环境所影响,和其他与它们平行的标准是相对存在的。这种思想在胡适《容忍与自由》中“不承认有‘绝对之是’,更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即有所体现。

相对主义在愈发包容的现代社会思潮中,是一种趋势。现代相对主义之父弗里德里希·尼采的那句“没有事实,唯有解释”,成为后代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奠定基础下的相对主义者的箴言。他认为,不同人类文化中所使用的各类“有关善恶的语言”是意志的产物,而不是出自真理或理性。启蒙不会带来有关权利或道德永恒的真理,它实际上展示了在道德约定问题上无穷的多样性。

观念多维多向蓬勃发展的现象,同时也应验了埃米尔·涂尔干关于道德相对主义的断言:现代社会中唯一能把人团结一起的价值观恰恰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因为人们将最大的道德义愤留给了道德主义。

社会观念水位的上涨,对他人观念的互相包容一定程度阻止了文化互斥、歧视甚至冲突,更是对自由民主社会的健康发展有深远的裨益。

相对主义分为两种,实质相对主义(substantive relativism)和方法相对主义(substantive relativism)。实质相对主义是基于这样一个推论:首先,对于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多元的判断意见,且这些意见均是有理有据的,来自不同的系统且互相制衡着;因此,要采取一种相对的态度,而不能评判这些意见的高下。比如有些古文化中有同类相食的传统,因此正因它的存在,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文化而下断论:同类相食是不可取的。

而方法相对主义的应用更为普遍,主要是指在行为方面,尤其是研究中采取一种相对主义的态度。它更像是一种包容开放的态度,提倡在研究过程中尽量避免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估(avoid-evaluations-while-researching sort of viewpoint)。比如一个古人类学家在研究食人族的时候,他/她需要抛开自己的成见去试图理解这种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它强调一种理解手段,却并不需要像实质相对主义要求的那样,去真正承认同类相食是“可能可取的”。

因此,这里就可以引入科学研究了。类比文化研究,科学研究手段其实也需要方法相对主义的角度。就像我上篇提及的,伽利略(Galileo)与天主教会关于哥白尼日心说的争论,我们都知道这个争论代表的两大阵营:科学和宗教,以及它们产生矛盾的话题:日心说还是地心说。然而很多人对于这一场对峙忽略的一点是:伽利略本人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也就是说,他坚持日心说绝非是出于反宗教思想,即为了科学辩护而辩护。

具体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伽利略与教会的争论根源不是在于他们所持观点本身,而是在于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评判标准:伽利略认为,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与旧有亚里士多德宇宙论和托勒密体系相悖的天文现象是支持“日心说”的证据;而天主教会认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互相吻合的“地心说”才是传统不可动摇的权威理论。

再如依然是上篇提及的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在化学等同于药理学的时代里,开拓了将精确测量应用到化学研究里的一场革新。拉瓦锡坚信“研究化学的唯一途径是量化”,基于这一点信念,他与道尔顿(Dalton)等人日后建立了测量标准,将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独立出来。在这个层面上,其实科学的进步也是一种自我否认自我怀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没有止境的,就像拉瓦锡最终创立的测量方法并不能测出所有的元素。

在发展的过程中,科学的理论阵营有时也很像宗教,科学家们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去探索发现,日复一日从事枯燥且重复的试验,若没有对科学事业的激情与虔诚,大概也是无法持之以恒的——甚至,敬业的科学研究者将科学事业作为信仰,也许没有比“虔诚”更贴切的词来形容科学家对自然科学理性探索的信念了。

因此,我认为,还是最好采取一种相对主义的态度看待科学的发展。过去不是一段实质上已经完成的历史——历史其实是还处在构建之中的,依然对当前和突然出现的挑战,对反叛者、有待探究的一切敞开着的进行时。因为,任何一个人类的重大成就,无不与那个阶段的新事物,或者是艺术、思想或文化中最璀璨的结晶有着不可或缺的结合或包容。思想道德文化中,不存在“绝对之是”,更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在某种意义上,与文化道德类似地——科学,也是每一代科学家的思想的碰撞得以生机勃勃的一座熔炉。


许卓然

2018/04/17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学还是伪科学:科学相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