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拿来主义”

美国和日本是创新的先锋,美国有硅谷,日本有机器人(日本地域狭窄,只好拿产品说话)。

腾讯的发家是模仿美国的社交软件ICQ,ICQ在中国有些水土不服,便没有风生水起。倒是腾讯的“拿来主义”运用得恰到好处,在充分了解用户之后,注入中国特色,符合国人的心理,把即时通讯社交软件盘活出一片灿烂。

美国人或许会指摘中国人的“精明”,实际上是美国人未曾放低姿态去了解中国人的各种习惯和心理。在他们潜意识里,中国人似乎多少被划分为二等公民,按照规矩办事就已经够仁至义尽了(中国人就是不爱守规矩,让他们很苦恼)。

跨国企业要在异国他乡存活,就要灵活变通,而不是靠着一成不变的规矩来运作,这是图省事。毕竟,要适应所在国的消费者习惯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心思的,还需要调整策略。

也是模仿外国的内容平台起家的,不过目前似乎没有达到国外该有的水准(针对国外平台在本国的表现)。或许,可以借鉴国外经营的一些思路去管理平台以及策划运营方案。

模仿是一个开端,怎么在模仿之后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同时又能够让用户明显感觉到是为其着想,的确是需要慎重思索的。

腾讯能够把社交软件拓展至全国,一定是费心研究过用户的行为动态等,每一次更新都是带给用户惊喜和便利(但怕麻烦的人可能不这么认为,不过更新了之后倒也就习惯了)。

中国,没有所谓的原创,都是有创意的模仿,只要能够造福社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就是好的。

外国人似乎也不计较中国人的模仿,因为他们在不停地奔跑,他们习惯了别人的“拿来主义”,所以他们不会停下来等着被超越,而是更奋力的奔跑。

有人模仿对他们反而是一个促进发展的作用,更是体现出他们卓越的创新力,与其计较模仿,不如壮大自身的创新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人的“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