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号:无法客观评价的电影

《海角七号》是一部我没办法客观评价的电影。也没别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电影里的场景拍得太漂亮了,让我想起了已经是20年前的00年代。

我知道,一部电影的画面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基础仍然是情节与表演。而《海角七号》除了在念日文独白时略显惺惺作态之外,其余地方几乎都在水准线以上,这才给了我不出戏,能好好欣赏影片场景的可能。

但我说了,我的评价不是客观的。《海角七号》中所展现的台湾滨海小镇风光,根植于我的童年记忆之中。我一生从未踏足台湾,但影片中的每个场景,却都让我有一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从庙会到海滩,从沿海地区的老房子到旅游酒店,再到阡陌交通的水泥小路,甚至还有村民的乡土情结,都让我觉得似曾相识。

你们能体会吗?你从没到过一个地方,可第一次见这里就觉得特别熟悉。

我仔细回想过后发现,影片中的所有场景我几乎都在童年时期见过另一个版本,只不过有差异而已。结合闽南文化与原住民文化的台湾文化与广府文化毕竟不同。但二者中敬畏海洋、崇尚神灵、尊重宗族的部分,仍然有很大相似之处,这是其一。

其二,是影片所拍摄的年代。这是一部2008年出品的电影,展现的当然也是2008年左右的台湾滨海小镇风光。而在2008年,台湾对于大陆人来说还是一个值得仰望的地方。现在的一些年轻人——1998年之后出生的——恐怕很难想象,那个时候大陆的饭圈女孩,迷恋的是台湾的偶像。

这么一个狭小却又高度繁荣的地区,与香港一起,成为了当时华人社会潮流和时尚的风向标。

这是只有在那个年代才会发生的事。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后,中国大陆逆势而起,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成功地避开了危机,并且在一年后,超越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直至今日。

从那时候起,台湾和香港的光芒就逐渐暗淡了。

2008年的《海角七号》,像是台湾影视行业最后的余晖。后来的《刺客聂隐娘》当然也是载入史册的水准,李安和侯孝贤他们也仍然维持着强大的创作能力,但台湾影视行业再也没有了《海角七号》之前的文化输出力。这种在现在看来略显悲凉的走向,也为《海角七号》蒙上了一层柔和的滤镜。

最后则是一首歌。范逸臣的《无乐不作》。我第一次听的时候还是在学校,午休时间广播站会放两首歌,其中一首就是《无乐不作》。当时智能手机还没普及,没有所谓的听歌识曲,只能努力辨别歌词,暗暗记下来,回家上网搜索。从此我就知道了这首《无乐不作》。

但也只是记得而已。十几年过去了,在《海角七号》中,我又一次听到了这首歌,有种瞬间回到过去的感觉。真的,不信的可以试试,翻一些你小时候听过,但已经很久没听的歌出来。你会相信,如果真的有时光隧道,它一定是音符构成的。

《海角七号》被称为“神作”,当然是过誉了。客观来说,这并非台湾影史的巅峰,甚至连魏德圣个人的巅峰都算不上,但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没法彻底客观评价的电影。

拍得太漂亮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角七号:无法客观评价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