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样说话,我真的不想和你聊天

纵然很生气,却不会乱发脾气,只有弱者才会咆哮,强大者只用智慧和观点反驳他看不惯的事物,并让对方哑口无言。

我不是追求无情绪,而是追求恰如其分的情绪。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有情绪时,发泄不是目的

解决问题才是

曾有家电影杂志,做了一份问卷去问 16 位好莱坞的顶尖导演,受访者包括斯皮尔伯格与李安。

其中有一题是:是否曾经在拍片时气到乱摔东西,愤而离开现场?

16 位导演中,只有一位说他曾经气到摔东西离场,而其他15位导演,回答大都是:生气免不了的,但摔东西走人,这样能解决什么?

那位摔东西离场的导演后来也反思自己的行为,说生气归生气,但不要太夸张,收拾残局的,终归是自己。

被激怒时,首先要想到的,应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胡乱发泄情绪,这样不但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往往还会让局面雪上加霜。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写过: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前段时间,一向好脾气的何炅老师因为“发飙”上了热搜。

因为在一档节目的录制现场,由于对比赛结果不满,选手之间开始互怼,一位小鲜肉甚至一脚踢飞衣物。

何炅多次叫停无果后,撂下一句“我对你们很失望”,便离开了。

事后他解释:我觉得他们在那里吵吵闹闹的样子很不体面,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以解决问题为前提,而不是以发泄作为自己唯一的选择。


生气时发泄怒火,是很容易就能做出的本能反应。


但在有怒气时依然保持冷静,且在语言上克制地表达自己,在行动上积极去解决问题、平息局面,则是对一个人修养、智慧的终极考验。

不加克制地释放情绪

只会使沟通变成灾难


在一部名为《恶语》的短片中,那些曾被粗暴对待过的人,回忆起曾伤害自己的话语:


我造了什么孽,才生出你这样的儿子;

你就是个废物;

说到底,你做什么都远不如你哥哥。

......

有的人已经年至耄耋,还能清晰记得,曾经遭受过的恶意评价。


口无遮拦地发泄情绪,会换得自己的一时爽快,但对于那些接受这些信息的人,却可能需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消解。

有人说,一个人有修养的标志,是在盛怒时,也没有说出那句最伤人的话。


赤裸裸地释放自己的情绪,只会使沟通变成一场灾难,更有甚者,会带来无法逆转的悲剧结局。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

前段时间,震惊全国的重庆公交车坠江案,15人无一生还。这场灾难的起因,是乘客与司机之间一场情绪失控的争吵。

女乘客坐过了站,在公交行驶时,她强行要在中途下车,司机不能同意,暴怒的乘客对司机辱骂,甚至用手机击打,不依不饶。

司机用手隔挡,随即车辆失控,拐入逆行车道,在躲避一辆小轿车后,坠入江中……

如果乘客尽快停止了责骂,没有去击打司机,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

如果司机稳定好情绪,在理智中停车,将争端交给警察,也不会有15人命丧江底的惨剧。

......


很多时候,人们就像这位乘客一样,一陷入生气状态,就无法再驾驭自己的情绪,沦为情绪的奴隶。

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不加控制地发泄情绪,会杀人。


因为不能控制情绪,大吵一架之后,一位妻子开车,活活将自己的丈夫撞死。

因为不能控制情绪,一位妻子在野生动物园强行下车跑到丈夫主驾驶外争执,自己被老虎咬得体无完肤,还连累自己的老母亲命丧虎口。

因为不能控制情绪,一位司机在与挡了他道的年轻妈妈发生争执后,举起了婴儿车里的婴儿,将其活活摔死。

......

本来只是平心静气地沟通,就能解决的小问题,却演化成一场场悲剧。

他们盛怒之下的所作所为,早已偏离了他们原本的意图。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把这种远离目的、并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的沟通,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当“异化的沟通方式”被逐渐放大,失控的情绪,就沦为杀人的工具。

生气时的反应

最见修养


人在日常的状态下,常常会带着面具生活,但在生气时,却很容易暴露自己的本性。


美国很多《财富》500强企业的CEO,在进行招募甄选、寻找合作伙伴时,常会使用“服务员法则”,来进行审查。


这个法则是说,如果一个人与陌生的服务员、清洁工等弱势群体打交道时,一生气就大打出手谩骂不绝,那么,此人品质不佳,绝不可用。


一个人对陌生弱者的态度,反映了他人品的高度,也反映了他个人修养的高度。

在李敖和余光中这对宿敌的争斗中,余光中的表现则更胜一筹。


李敖常常在各种场合痛骂余光中,蒋经国去世之后,余光中为他写了一首诗《送别》。


李敖骂余光中“马屁诗人”,还给余光中的这首诗做了“补充”:

悲哀的马屁,臭臭的马屁,为你而拍,

悲哀的新诗,无耻的新诗,为你而写,

亲爱的朋友,辛苦的领袖,慢慢地走,

快了我跟不上,因为我是你的狗。


有人就去问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茬,你从不回应,这是为什么?

余沉吟片刻回答:天天骂我,说明他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面对别人的指责,不轻易动怒,这既是做人的修养,也是高明的处世智慧。

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

非暴力沟通

不轻易动怒,并不是要一味压抑自己的情绪,也不是无条件地迎合对方的指责,而是要学会正确地表达情绪。


美国著名心理医生派克说过: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要想人生顺遂,我们一定要学会生气。


马歇尔·卢森堡则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指出:


人们只有有意识地使用语言、专注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非条件反射地指责对方,他们才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他把这种真正有效的沟通方式叫做非暴力沟通,它也被人们称作“爱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在实际运用中,要遵循这样四个步骤:


 描述事实:观察所见,但不评价。

如你可以说出事实“她买衣服花了2000元”,而不是说出评价“她花钱大手大脚”。

 表达感受:不要表达想法。

 说出需要:让沟通充满爱意。

对于第二、三步,马歇尔给了一个万能金句模式:我感到……因为我......

前半部分描述了感受,后半部分表达了需要。

 提出请求:不是命令。

如你可以对同事说:“你下次可以把资料整理后再给我吗?”

而非:“我不希望你下次什么都没整理,就把资料发给我。”

举个例子,当一位妻子看到丈夫将臭袜子到处扔,很生气。她可以发火、指责丈夫:

你怎么老乱扔东西,我刚整理好的房间又被你搞乱了。


她也可以用非暴力沟通的技巧,更温和巧妙地化解矛盾、表达需求:

我看到地上有你两只穿过的袜子(事实),我不太高兴(感受),我想让咱们的房子保持整洁(需求),你可以把袜子拿到洗衣机里去吗(请求)?


极有可能发生的一场家庭大战,也许就在这种克制、有技巧的表达中止息了。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里说:不顺心的时候,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发狂,你可以破口大骂,诅咒命运,但到头来,还是得放手。


格局大的人,不是没有情绪,而是懂得得体地释放情绪,能够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


生气时,最考验一个人的修养,能在有情绪时还不乱阵脚,合理地表达感受,提出需求,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沟通能力。


这不但是化解与别人之间矛盾的有效武器,更是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的人生大智慧。

想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这样说话,我真的不想和你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