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我会有多少钱?

最近在上「丰硕人生」的课,对于家庭财务的关注和计算是前所未有的多。这几天发挥了我的本行,做了一个表,计算出了在不同情景假设下,家庭财富变化的情况。我一直觉得我不太善于长期思考,但当把表格的时间拉到2050年,感觉视野也长远开阔了很多。

基本假设

表格里的基本假设见下图,主要是投资收益,工资增长率,通胀率。情景假设就是孩子的年份,还有孩子带来的花销是原来花销的多少倍,以及孩子的教育情景假设。表格里的假设数字通过公式连到下面打马赛克的表里,可以看到变动假设的时候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另外是否财务富足一行,是用公式计算出当投资收益可以覆盖安全、成长、梦想加总的支出时候,称为达到财务富足,公式结果为「Yes」。

没有算进去的有父母养老加医疗、创业、二胎。因为时间和花销的不确定性都比较大,算起来比较混乱。也看到了有医疗支出时,如果能通过保险来覆盖,会减少很多的总体财务情况的不确定性,近期打算重新配置保险。

启发——时间的力量

首先拉到长远的时间周期来看,这种感觉非常不一样。当我做表的时候,会发现能想到的不同情况在增加,虽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更能看到未来不确定性的来源是什么。

并不是之前想不到未来会有这些不确定性,而是在没有落到纸面上的时候,粗略大概想一下就结束了,能逃走的话就不去直接面对了。

也看到了假设中小小的百分比真的十分关键,资产收益是5%还是8%,工资增长是5%还是10%,放到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会发现对资产的影响是巨大的。下图是一个40岁家庭时总资产的敏感性分析,百分比指的是新假设相对于我们的基准假设是多少,比如5%收入增长,6%投资收益是基本假设,那它对应的就是100%。会发现仅仅改变投资收益率和10年收入复合增长率的假设,最高最低结果的差距就有3倍!

而且越往后,越能看出来资产积累从而带来的投资收益的重要性。看到随着资产增长,投资收益不断增加,从而带来的财务富足,感觉到安心和确定。

另外,通胀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我假设的通胀只有2%,如果假设3%的话,2050年的支出会增加小几十万。不管是通胀还是投资收益,都是时间带来的复利的力量。

当然,我的假设大概率是不准的,不过即使不准,有一个可以看到的数字也算有了个基准。

关键情景1:职业发展

在一个假设情景里,我继续做之前的工作,收入增长比较稳定。在第二个假设里,我几年后转行,收入下挫,但是收入增长时间由10年变成了15年。虽然从数字上看,好像最后稳定的收入差的不太多,但是其中财务上的不确定性骤升高,当然可能内心的价值感也会骤升。把这个假设拉出来表格,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转行在财务上可能的影响。而那些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就是情感了。

关键情景2:孩子

如果要孩子的话,几个关键假设是:什么时间要?有孩子会多花多少钱?以及要几个?

做完表之后,我的一个感觉是:尽量早点要孩子。按照基准假设的话,我们40岁孩子刚上小学,50岁的时候孩子才上大学,可能已经退休了,孩子刚刚参加工作。不管是体力上还是精力上,都觉得有点umm……

在孩子的假设里,对于开支的最大影响变量是: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我算了国际学校、学区房的可能性,可以负担得起但是都很贵。真的要在学校上花这么多钱吗?而且私立学校大部分很远,真的要在小小年龄让孩子寄宿吗,或者每天巨长的通勤时间吗?真的想让孩子出国读大学吗?我觉得国内本科的教育也挺好的。

关键情景3:买不买房?

买不买房是我们也会不时提起的一个话题,要问买得起吗?凑一凑也可以买得起一个不大的或者远一点的,但是因为远的话也不会去住,于是没有买。

如果是自住需求的话,目前租房性价比高太多。如果是投资需求的话,结果是我们不确定的,我们不知道房价会怎样变化,但十年前的暴涨大概率是不会出现了。

房子的投资情况本来是不确定的,但这次算了一下才发现,买房实在太影响现金流了。首付掏空大部分资产不说,用网上的购房贷款计算器一算,才发现每月贷款要还3万多!财务富足时间直接推后十年。

那么除了住房、投资,还有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学区房。不过在学区房的开支里,很大程度上是「梦想」,如果只是安全的话,我查了下,原来不用买房,也可以在北京(不是最好的)公立学校上学、高考。原来如此…这样就放心多了。

另外还看到,我经常有一种「机会不会再有了」的心态。比如现在不买房以后就买不起了,不买学区房没有好学校上了,这个工作机会不接的话以后就不会再来了,现在不买保险之后没机会了等……我之前会把这种感觉当做事实,从而做出一些冲动而短期的决定。

当然,很多商家利用的就是消费者这样的心态。另外,我的成长过程中,对于很多事情,外界传递给我的也都是这种感觉,比如高考,申请研究生,都是「机不可失,赶紧把握」的感觉,慢慢习惯了这种状态,以为这就是事实。但是实际上,放长远眼光,渴望的人生的状态,不是一定要通过某一件事来达到。当我们目光只看到这里的时候,会觉得这就是一切,是唯一的道路,但回头看去,或者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往往发现还有很多可能性。现在我看到了这只是我的这种心态,观察到了它影响我的倾向,感觉可以不那么受它的控制了。

发现在北京买房从资产增长上来讲,结合我们目前的情况,真的未必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

另外在我们梦想资产里,有一个在植物较多、最好有水域的地方、有大窗户和充沛阳光的房子。但这样的房子如果不是在一线城市,其实很便宜的,当我们年龄大一些,有这样一个度假房,也是不会太影响资产情况的。

如何生活,比数字重要

拉出表格之后,发现孩子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支出」,早期有找阿姨或月嫂带孩子的支出,孩子大一点有学校和学习的支出,如果狠狠心,买个学区房,那财务富足推迟十几年没跑了。如果精力财力可以支持,再生个二胎的话…我还没敢算。

假如两个人没有孩子,继续这样过日子,财务富足指日可待。看到这么大的差距,我也一瞬间想:没孩子多爽啊!但想想最重要的,是这一生想经验什么,想怎样度过自己的生命。那么孩子带来的体验是无价的。

做出表格,可以随意调节假设之后,也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贪婪。好像是否「财务富足」成了一个最重要的目标,那个要去的目的地,只要达到了这个点,人生就美满了,没有达到这个点之前,生活都是一种过渡状态。看到表之后,一瞬间恨不得让自己尽量减少支出,赶紧多赚钱,快点到财务富足的「躺赢」状态。

这时又有一个声音说:财务富足了然后呢?生活会有什么实质性变化吗?其实想想好像也不会。我不会从此躺着生活什么也不干,也不会因为没有财务富足就天天提心吊胆。不管是不是财务富足,内心充盈,享受生命每一刻的馈赠,对我来说是更重要的。而这无需等待,此刻就可以。我想到了《当下的力量》里关于「等待」的一段文字:

「等待是一种思维状态,意味着你需要未来,而不要现在;你不要你所拥有的,而要你所没有的。任何一种形式的等待,都让你无意识地在你的此时此刻创造了一种内心的冲突:你不要此时此刻,你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丧失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会大大降低你的生命质量。」

「努力改善你的生活状况并没有错。你可以改善你的生活状况,但是你不能改善你的生命。生命是最主要的。生命是你内心最深刻的存在。它是圆满而完美的。你的生活状况由你所处的环境和你的体验所组成。设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你将它看成是你对生命和对本体的感受的替代品。通往生命和本体的唯一途径是当下。」

财务本身不是目的,是我们生活的一种辅助,就好像打游戏时的装备。不管装备好还是差,我们在游戏里的目的是享受游戏,体会其中的乐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2050年,我会有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