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5/25目标闭环练习

老喻在人生算法里,把人的认知行为拆解成了“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四个步骤的闭环。说到闭环,我发现自己做了一半,或者是开了个头之后就不了了之的事情太多了——买了才听一两节的课,买了却没读完的书,完成度甚至不到20%的年度计划等等。这些都是怎么造成的,又要怎么逃脱这个“完不成”的魔咒呢?

有的人可能是闷头憋大招,就是不行动,而我的问题却可能正是“行动力太强”造成的。体现在兴趣非常广泛,像“猴子掰玉米”,想要的太多,结果东一下西一下,以至于许多事情悬而不决,徒增焦虑。

想起之前看过巴菲特的“5/25”目标原则。意思是巴菲特指导他的私人飞机员:把前25个目标写下来,然后从中挑出最重要的5个。之后,要把剩下的20个列入“不惜一切代价都要避免做”的清单,除非你完成了那5个目标。

这点真的非常开脑洞。对于我这样的“效率派”,往往会想利用每一分钟,于是就会见缝插针地想完成更多的事情,结果注意力难免被分散,许多时间花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成果。而巴菲特的这个举措,重点就是要限制注意力集中在完成最重要的事情上。

于是我开始认真地列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并认真思索哪5个才值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比如,到底什么才是目标?如果是一个大的目标,可能包含很多小的项目,那么5个就根本完成不了。如果目标比较小,那么5个又完全无法填满我内心的期盼。

后来通过一些删减和合并,我定出的5个目标基本上是两类,一类是需要长期花时间维持的(比如锻炼身体,维护身心健康和亲情),这类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列进去就很容易被挤掉。还有一类是半个月左右能有个结论的,先聚焦在不多的几个项目上,完成了再去做别的。

之后,我在滴答清单里特别加一个“5个目标”的清单,属于完成这5个目标的事务都统一标上特别的颜色,这样每天的事务里一眼就能分辨,提醒自己优先完成。

实践了大约一周,发现就算是5个目标也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因为很少有事情能没有阻碍地直接完成,有的可能是需要等其他人的答复,或者又会受是否工作日的限制,或者受自己身体状态的影响等等,还是需要废脑筋来排日程。或许需要再进一步拆解,变成能具体执行的每一个行动,并按先后顺序排好。而就这5个目标,也需要再一次进行排序,比如一有时间,就优先考虑其中的一件。

另外,这期间也确实觉察到了制定5个目标的作用。比如我在写字的时候,会想要练书法;看到古筝会想要学古筝;看到数据统计又会想学Python,这些都是我曾想过,而且真的都买过书,买过课想过要做的事。但是结果很显然都是没有坚持下去,原因也一样很简单,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很快就会被其他事情挤掉。这就属于刚开始就知道结局的故事。所以现在我一有这些念头,就在“避免做”的清单上写下来,灭了自己这个念头,继续只聚焦在5个目标上。

事实上,这目标制定的过程也是一个“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的闭环,我们产生各种念头,是感知;去买课学习是行动。而这是否真的是我们想要学习的?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学习?这是认知和决策的过程。如果跳过了认知和决策,没有完整的闭环思考,我们的很多行动可能都无法有结果。

作为一个试验,我打算继续下去,把这第一次的“5个目标”作为一个闭环的练习,持续推进,直到完成或者是决定放弃为止。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菲特的5/25目标闭环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