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头采用插叙、倒叙的方法,讲述了林祥福的身世来历,以及他为了一个承诺带着小女儿从遥远的北方漂泊至此,后来他在溪镇落叶生根发展起来,从未放弃寻找,一心期盼的那个人却从未出现。
在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林祥福最终死于匪徒手下。
他死得太突然,让人不知所措,他还不知道顾益民尚在人间,还不知道陈永良所做的努力,还不知道他深深牵挂的小美有何苦衷······
然而他死得大义凛然,他早已做好诀别的准备,他死得无怨无悔。
只是他永远也不知道小美早已离世,不知道小美在死去的前一刻仍在为他和女儿祈祷,带着对他和女儿深深的愧疚和自责永远离开了人世。
小说以一个不存在的地名“文城”为题,并围绕其展开,将南方小镇各色人物的爱恨情愁联系在一起。
“文城在哪里?”
“总会有一个地方叫文城。”
这个问答式乍一听像哲理鸡汤,可其实就是说谎一点不脸红的阿强编造的一个地名,让执着的林祥福没有尽头的漂泊和找寻,让人心疼又无奈。
但在途中他遇到了陈永良一家,收获了无限的温情、深厚的情义,胜似亲人;女儿也健康地长大成人。
所有的遗憾都在于他找寻不到的小美。
而小说最后一部分“文城补”作为补序,让小美这个迷幻的角色趋于完整,交代了小美的身世来历、隐情和苦衷,以及最终的归处。让读者能够体谅小美,但也深深地为林祥福惋惜。
“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文城》讲述了林祥福的一生,小美的序章,林祥福为爱追寻了一生,最后的结局令人让人叹惋。
在林祥福落叶归根的路上,他的棺材曾停在了小美的墓碑旁,两人左右相隔咫尺,却再也不能辨认彼此了。
阅读之后整体的感觉是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叙事流畅,多处细节很打动人,总体情节深刻有温度,即使主人公命运多舛,结局惨烈,但林祥福活在了很多人心里,人性的光辉永远不会被抹灭。
但小说整体是群像式写法,总体看有些涣散,除了主角林祥福和小美之外,感觉其他人的形象有些单薄。
尤其是女性角色(比如林百家),基本只有表面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很难让人感到立体。
另外情节几处不合理,总让人持怀疑态度,比如林祥福带着刚满月不久的女儿坐船遇到龙卷风,昏迷后醒来,布兜里的女儿竟安详的挂在树枝上睡觉;阿强和小美两个有技艺在身的年轻人,却要以极端方式欺骗林祥福;小美一家跪在雪地上祈祷一起被冻死······
以下内容为我发牢骚式的吐槽,可不看。
1、顾益民:
作为溪镇商会的会长,面对“比土匪还要土匪”的北洋军都能沉着应对,化险为夷,各大小事都处置得很妥帖,实为气度不凡的统领者。
然而自己的儿子们却是一个个混世魔王。。
我实在不明白林祥福怎么会同意林百家和顾同年定亲!(最后看到顾同年被卖去澳洲的时候我实在没忍住笑出来);
作为溪镇民团的团领,出城剿匪要坐八抬大轿,招摇过市。。说是为了鼓舞士气,我看却只有让心理残暴且扭曲的匪首眼红的作用。
2、陈永良
他的重情重义、善良温厚令我非常感动,可解救顾益民的时候,当曾经被土匪割去一只耳朵的儿子说要杀了看守顾益民的土匪,竟被其制止:“万万不可,我们是救人,不是杀人”。。
两个被绑的土匪挣脱后报信,土匪马上向村民展开惨绝人寰的杀戮······
3、阿强
阿强带着从家里偷来的钱和小美远走,小美看着阿强神采飞扬,然后逍遥快活,肆意挥霍,钱花完了,阿强心不在焉,蔫了。
想起可以投奔姨夫,又神采飞扬。
去京城的路上又忧心忡忡,“京城这么大,何处才能找到姨夫?”······
路遇一个独居的有钱男人,阿强和小美就成了兄妹,阿强重又神采飞扬,说话滔滔不绝,眼睛闪闪发光······
深夜里他决定放弃去京城,不管小美说出多少自力更生的计策,阿强都不以为然,最后告诉小美他要小美留下,自己离去,到车店等她。。
后来小美找到他的时候,他以乞讨为生。。
从头到尾他做的任何决定都没有问过小美同不同意。
再后来小美生完孩子回来,他什么决定都不做了。一切听小美的。
听到林祥福找到溪镇来的消息,又责怪小美要回来溪镇。。
我实在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他好了!
小美欺骗了林祥福的感情,还偷走了金条,但是我也不舍得怪小美,全怪阿强!
4、内容上
个人觉得一些内容引起不适,比如描写土匪残暴行径的篇幅,简直太细节太残暴了,不忍直视······
不能否认有那般黑暗岁月的存在,但个人感觉这些片段让小说总体基调有些不协调,下笔太重了!
并且这样细致地描写出来,实在是太残忍了······会吓坏小朋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