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独属于日本人的“盛唐大梦”-看了《妖猫传》

妖猫传上映有一段时间了,我看了也有一段时间了。看完以后,我很郁闷,千种感觉合成一句话,就是“不对”。对电影有些想法,但又说不清楚,这篇文章就暂时放下了。

这期间,各种评论看得七七八八,好评差评,两极分化。直到最近,妖猫传要在日本上映了,日语版的名字叫《空海:贵妃死亡之谜》,还做了一版预告片。预告片一出,评论转发惊呼:“这才对啊!”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配上日语配音,配上日本名字,看过、爱过、骂过这部电影的人突然发现,这部电影,拥有日本电影的色调,日本电影的构图,日本电影的世界观。也就是说,在这部电影里,中国导演和主创,中国唐朝的故事和人物,没抵得过日式风格和梦枕貘的原著。

妖猫传,就是一部日本魔幻大片。

这部电影是不折不扣的大片。

当画面在大银幕上,像一幅卷轴轻轻展开,整个画面的光影、色彩如同一匹华贵又低调的丝绸,不急不慢。整部电影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倒不是极乐之宴,而是从皇宫走向市集的那几个镜头。从皇帝的卧榻到商贩住家,整个转化还算和谐,但信息量极大。还有一处,是白乐天到塔里取出杨玉环的一缕头发的一连串,庭院和塔还有锦囊,镜头、画面表现出来的色彩令人震惊。

专门提到色彩,是因为色彩是诸多元素里对视觉冲击最大的一个。光影也参与构建了画面。至于电影里出现的建筑,刚开始的小楼、秋千、池水、廊桥,皇宫和街坊,安史之乱皇帝和一行人驻扎的地方,杨玉环最后所在的山洞和石床,等等,元素很多但很和谐,不吵不乱。

以上这些,足以证明妖猫传的制作水平。确实是大片配置。

但是说到人物,说到故事,虽然仍旧是大片手笔,却感觉差了一截。

这一部偏魔幻题材的电影,虽然通稿吹“历史感”吹上了天,但没谁真得把它当成历史大片,顶多吐槽一下通稿吹过头了。整部电影,前半部分以白乐天为线索讲述人,领着一个日本来的和尚走街串巷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写进自己的《长恨歌》。前半部分埋了很多伏笔,有很多看起来要爆发的点,但这些都消解在后半段的描述里。

这种感觉并不好。就像看着一颗颗珍珠泡在白醋瓶子里冒泡一样,电影后半是对前半故事的浪费,暴殄天物。

空海和尚,那大碎步扭得倒是好看,可即使日本和尚也不是这么走路的(问过学日语的)。而白乐天,这位早已不是历史上的那位白居易了,可他在这电影里,除了他的名字、表字、别号还有《长恨歌》,历史上那个白居易啥也没剩下。

这两位人物,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即使只是借名字,一部通稿吹了“大唐”的电影也得留点东西。但是,这部电影里,有一切的一切,就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大唐”。

这部电影上线以来,评论两极分化,喜欢的喜欢得如痴如狂,讨厌的讨厌得咬牙切齿。细看来,倒是能看出两边说得都是一回事,就是各人关注点不一样,所以好恶截然相反。喜欢的,盛赞色彩和布景,说它华丽而梦幻;讨厌的,骂“史实不符”的都少,因为太明显了;最爱说的,应该是“枉你借着盛唐的名字,皮下全是日本的东西!”

是的,日本的东西。目之所及,影片里出现的,被拿出来夸考据的,被点出来说大唐的,基本都是日本的东西。

茶具是淘宝的日式小清新。茶汤是日本的抹茶,唐代不喝清茶而是喝煮沸的加料茶饮,但绝对不是茶末。出了皇宫以后,九曲十八弯的住家商铺是日本的,长安城平平整整,“街坊”一词是由此而来的。极乐之宴上杨玉环的衣服上,有两只日本的鹤,而不是中国的。

这些在影片里好看吗?挺好看的。通稿吹大唐了吗?吹得不轻。这些是大唐吗?一点关系都没有。

(故宫博物院,清代,“宝蓝缎绣平金云鹤夹马褂”鹤纹展示)  

不止是器物,还有人物。电影里面的人物,思维方式很奇怪。人物的逻辑,普遍能看懂,但是正常中国人会这么看待事情吗?不会。不过想想这是一部改编自日本小说的电影,这一点可以理解。

这部电影里,有些地方确实不是日本的,也确实是唐代的。这些点,被访谈和通稿提出来无数次,拍仕女图拍壁画,翻来覆去地夸,夸到似乎如果不给电影一个“还原史实”的评价,就对不起电影的主创团队了。但这些点,拿出来其实非常让人无语。

没错,电影中女性的服饰,主创团队特地从史料中翻找,定出了几个形制,套在了剧中演员身上,尤其是极乐之宴。于是,在同时同地的一场宴会上,观众能看到广眉,能看到柳叶眉,能看到女扮男装。能看到宽袍大袖,能看到大拖尾,能看到窄袖。有些服饰,甚至是李隆基朝结束以后才出现的。

或许,极乐之宴可以被理解为一场梦,所以细节并不符合现实。但是,从影片的表现形式及各种访谈来看,主创团队完全没有意识到,唐代横跨数百年,而服饰潮流多变,有些服饰虽然是唐代的,但放在这个故事里并不合适。虽不至于严格按照历史,五年十年为一跨度考虑,但至少初唐、盛唐、晚唐这种基本划分,主创心里应该有个意识。要不然,打着“考据”“史实”的名号,还要观众用“极乐之宴是梦”这种挽尊理论解释电影的高潮,让宣传都能偏了方向。

话说回来,“梦”倒是理解这部电影的钥匙。

这部电影细看有很多逻辑不通的地方,但是用“梦”解释,就都能说得通了。电影是个梦,梦里有梦,梦里套梦。《长恨歌》这首长诗是白居易对李隆基杨玉环发得梦;整个“盛唐”,是盛唐以后的文人墨客共同的梦;对于盛唐的描画是后人的梦;这部原著,是作者梦枕貘对古代中国以及白居易的梦;而这部电影,是导演对于“盛唐”、对于自己的电影梦想、对于中国的电影事业,发得一场美梦。

美梦美矣,只可惜,是春秋大梦。

导演可能真得想拍出一个“大唐气象”的电影,宣扬该宣扬的,彰显该彰显的。但是他取经日本,不仅找了日本人写得原著小说改编,还把日本的器物当成唐朝的。而且,导演在影片里又塑造了一个绝美的女性形象作为最高的寄托,再把这个形象打碎用以表达“美的逝去”,感慨万事无常。这方式很多年前导演就在用,这么多年过去了,导演在这方面毫无长进。看到一条评论,“区别就是,当年这样被骂,现在这样还被夸,大环境真是变了”,说得很对。

不知道导演对于原著小说、日本、中国、唐代、“大唐气象”的理解浆糊成什么程度,反正至少从这部电影来看,他了解得不清不楚。希望下一回,拍出了借力(原著小说)的电影,就不要指着力说太阳能了。毕竟这部电影,导演能合理分配自己讲故事的欲望,除了可能的思考以外,原著拉得线,应该也很重要。

这部电影是部打着“大唐气象”的名号,披着历史皮的日本魔幻电影。电影对很多都很用心,唯独“大唐”部分,浆糊得一塌糊涂。虽然不可能,但诚挚希望这部电影能日语版上一次大屏幕,让一部分看完了,感觉憋屈、困惑、感觉不对的观众洗一洗对这部电影的印象。

不是电影不好;只不过,说它是中国电影,就是不对劲嘛。

一小段碎碎念的后记,来自小甜饼好吃:

        在帮无角獬豸排版编辑的时候,因为要上网搜索官方宣传图,不出意料的再次被画面美感折服。我是对色彩光感运用好的作品毫无抵抗力的,导致我没有办法认真看这部电影。偏心到了有人说除了画面还有什么?都忍不住小声反驳:就是很美啊。

        真的是很美啊,宣传的物料很美,海报很美,宣传期出的壁纸都很美。一部适合学习构图色彩光源运用的电影……


作者:无角獬豸

编辑:小甜饼好吃 

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编号05-

一个的视野太过狭小,

借对方的视野看多一点世界。

“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本是独属于日本人的“盛唐大梦”-看了《妖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