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每天如何做决策,看看英特尔和谷歌的例子

哈哈,导读系列换题目风格啦。


这次延续前面的安排,读《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的第5章,“不挥舞权杖的决策”。

最近因为备课的需要,读了谷歌前CEO施密特的《重新定义公司》,有一章也是谈论决策的。所以就自然而然做个对比,发现两家公司和CEO看待决策相同点多过不同点,这样的决策经验就更值得借鉴了。

一、群体决策要素

决策一般分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企业里基本都是群体决策啦。格鲁夫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决策要素,施密特则表明了类似的看法。

图1    群体决策要素

二、谁是决策者?

      想当然的答案是管理者,两位CEO说no,no ,格鲁夫的解释更加明确,在他看来,传统的组织决策都是位高权重的人来做,但在信息及科技主导的公司里,决策权不再完全由职位决定,掌握知识的人更能承担决策的职能。这样一来,管理者岂不是没事干了吗?当然不是,管理者在此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分析数据,鼓励讨论,引导大家达成共识”。

图2  决策者

三、群体决策过程

对于群体决策过程,格鲁夫和施密特观点正好互补,施密特定义了什么是理想群体决策,而格鲁夫阐述了理想群体决策过程。两者的共同点都认为群体决策实际就是寻求共识的过程。

施密特认为最好的决策应该是正确的决策,而不是竭力争取大家一致同意而找出的最低标准,也未必是领导人自己的决策。

格鲁夫认为理想的决策阶段如下图:自由讨论-清楚地决策-全力支持。

图3 理想的决策阶段

四、如何解决群体决策中出现的弊端

群体决策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群体互动出现缺陷,格鲁夫称之为“同级群体症候群”,施密特称之为“摇头娃娃”,心理学或管理学上称为群体思维。简而言之就是群体成员感受到群体规范要求共识的压力,不愿表达不同见解。

格鲁夫和施密特的解决方法比较接近,基本都是指派一个有更高职位的人来主导会议,并规定出最后的决策期限。施密特的具体说法是“决策者有权决定课间活动的时间长短,也有权拉响上课铃”。施密特的说法是“当一群职位相当的人要开会时,总要有一个职位较高的人与会——他不见得最能干或最具有专业知识,但他能够控制会议的进行”。

以上介绍,对于你再参与或主持群体决策时有没有帮助呢?欢迎留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理者每天如何做决策,看看英特尔和谷歌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