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记忆

上了一点年龄的人,对春晚应该是记忆犹深的,在那全民关注春晚的年代,春晚成了大年三十晚上不可或缺的年夜饭,伴随着我们度过了一个个欢乐喜庆的守岁夜。

瞬眼功夫,春晚已经举办了四十届,已经进入四十而不惑了,它伴随着一代代人在大年三十守岁,伴随着一代代人慢慢老去。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家家户户在大年三十吃完团年饭后,就烧大柴火守岁。

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

三十晚上农家的火塘里一定会烧一堆柴火,火红火红的柴火伴着一家人守岁,火旺人旺天天旺。农村过大年就图个红红火火,大吉大利,烧一堆旺火,一家人守围着守岁,这是老辈传下来的习俗。

后来,农村通了电,富袼一点的农民买回了黑白电视机,那黑白电视改变了农村几千年的精神生活。大湾堂里有了电视机后,村民一到晚上就围在电视机前,看那雪花点点的电视节目。电视机的屏幕少,只有15寸,又是黑白的图像,几十个人围在堂屋里看不清楚的电视节目,却仍然看得津津有味,比看电影还兴奋。

那时候农村的精神生活太贫乏了,有电视看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他们的观念,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农村有了电视机后,大年三十晚上又有春晚看,大湾堂里的老老少少在吃了团年饭后,便守候在那台黑白电视机前,等着八点准时开播的春晚。

那时候的春晚,节目丰富,精彩纷呈,小品相声,歌曲舞蹈都能让村民们评头论足,都能引起村民的阵阵笑声。

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一直要看到零点以后,当电视机里面的春晚进行新年倒计时,大湾堂里的村民便会拿出一圈炮仗出来,在自家大门前铺开,等着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便噼噼啪啪地放起开门响来。

那时候守岁看春晚,都要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大湾堂里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时,村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电视机。

一曲《难忘今宵》响起,春晚也落下了帷幕,春晚在一片拜年声中结束,村里的人在新年里互道新年好。好客的电视机主人在春晚结束后,会摆上花生,瓜仔,糖果让看春晚的村民一块吃,欢欢喜喜过新年。

一直到夜深了,看完春晚的村民才陆陆续续地回家去睡觉。第二天大年初一拜年时,村民们仍然关注着春晚上的精彩节目,谈论那个节目特别精彩。像陈佩斯,朱吋茂的小品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那时候,只要上了春晚的演员,必定是一夜爆红,全民知晓。因为那时候的人们太喜欢看春晚了,对表演节目的演员关注度也比较高,不想红都不可能。

后来,农村家家户户都买了电视机,黑白电视机逐渐被彩色电视机替代,屏幕也再是小小的15寸。而是17寸,21寸的大屏幕电视机,大年三十看春晚也就不聚集在一起了,各家各户守着各家的电视机,一家人齐乐融融地看春晚。

看完春晚,新年钟声敲响,鞭炮声响起,满山村都是新年的炮竹声,此起彼落非常热闹,大年三十看春晚守岁,逐渐成为农村的新现象,春晚逐渐融进了农村人的生活里,成了一道特殊的年夜饭。

后来,农村人逐渐走出山村,走向城市。乡村的年味越来越远,那围炉看春晚守岁的场面很难看到了。不过,对了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对春晚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大年夜他们会打开电视机,在八点准时观看一年一届的春晚。

他们的记忆还留在过去那全民齐欢的岁月里,过去那津津有味的春晚节目,他们还能耳熟能详,随口就可以说出几个经典节目来。春晚年年有,留给我们很多难忘的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晚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