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的生活被碎片化了吗》一文的思考

这是子静的文章《你的生活被碎片化了吗》的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05PbWaeV3gy4G3KxrWtug

看的同时感到被戳中了痛处,像手机瓜分了我们太多的精力,不看就像有东西在挠一样难受,形容得简直太准了!对曾经能够高度专注到现在变得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做一样丢一样也深有同感,直接触发了我对以下几个问题的反思,记录下来与子静共同探讨。

      碎片化的意思是什么?

如果你想学好英语,利用碎片时间来背单词有问题吗?不但没有问题还会提升学习英语的能力,甚至可能因为有效果还能激发出更大的动力和热情。但是如果你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写作和弹琴再去健个身,安排一天工作之余的时间要同时做这三件事你能坚持多久呢?就算不是一天要做这三件事,一三五做这样,二四六做另一样,周末再做一样,如果你不看重短时间的出效果还好,否则也会压力重重导致你做不下去。原来我自己的计划就是这么定的,觉得没什么问题啊!时间很充裕嘛!现在回想自己每周一篇作业都完成得磕磕绊绊,还有多少小伙伴已经不见了的时候不得不相信只靠意志力是坚持不长久的。

如果一块时间被不同的事情占用了,他们之间暂时没有关联,也没有明显促进的作用,并且都是需要集中精力才能做好,这样就会在不同的事情上去转换,耗费掉更多的精力,效果却比集中整块时间和精力做一件事差,人就会疲惫和看不到希望而放弃。

          放弃恰好是正确的

我们都知道刻意培养好习惯只能一个一个地来,大人孩子都是如此。我曾看过一个在多个领域都取得过好成绩的人介绍经验时说,每一个新的爱好他都会用大约两年时间去专注学习,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才转入下一个爱好。所以你看,高手也不是精力无限,一次也只能做好一件事。

当你无法同时做这么多事的时候,你的潜意识会自动做出选择,帮你舍弃掉一部分,好让你能专心做好最重要的事。

手机是我们心猿意马的替罪羊

手机对我们精力的影响已经无需赘述,但是只管控手机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能执行的计划可以走下去,在犹豫纠结中很容易拿起手机就放不下。

察觉手机微信占用我们太多注意力的时候是我们内心觉醒追求改变的起步,趁着这股动力想想我想要什么,可以为此做些什么?我觉得比纠结为什么我做不到减少在手机上耗费时间要好的多。

多想怎样往前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自律。


      只有经历了才能断舍离

我曾跟子静一样想学好多东西,过了那个新鲜劲儿后就扔到一边了,然后又心疼当初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会犹豫纠结要不要捡起来继续。

当我接触断舍离的时候最初的做法也就是扔扔扔,扔完了之后没得用又买,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我听到这样一句话:极简的断舍离其实并不太适合现阶段的中国普罗大众,因为还没有拥有过丰盛就不容易轻易舍弃。

断舍离不只是舍弃一些物品,更是一种能安然放下的心态。所以,我们不断尝试新东西又不断丢下是顺应自己内心的,是正确的,只有体验过才能让我们的经验更丰富,才能安下心来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断反复只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而已。

开始的时候行为是无意识的,慢慢地有了觉察后那一次一次带着觉知地尝试就像是刻意打上的记号,让我们更容易辨识出自己要走的路。越是当初花费越多的事情越能让你记忆深刻,你的标记就越明显,所以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选择你最想做的事情去尝试,而不能坚持下来并不见得真的只是一件坏事。

不断带着觉知问自己:我舍弃的东西背后代表着怎样的心态?舍弃之后我还想要什么?是否和我舍弃的是同一类?这些问题能帮你拨开重重迷雾找到更清晰的自己。

    以灵活的心态应对变化

人是不断变化的,问题的答案可能会不断地改变,解决的方法也会随之改变。

家里使用鞋柜的时候都会尽量按照适合每个家人的身高的那一层分配给他,尽量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很方便地拿取鞋子。但是这个方式只在某一个阶段内适用,孩子在不断长高而老年人在不断变矮,分配方式也要随着家人需求的变化而改变,使用起来才会感到方便。所以当你用以前的方式做现在的事感到不顺手了也就是应该改变的时候了。

当我们顺应了自己内心的需求,才是能沉下心来专注做事的时候。

所以清单法不如减法,减少时间精力的耗费,只专注于最想要的,用这样的方式做事会提高效率,达到身心合一。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你的生活被碎片化了吗》一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