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7探讨人性的真相

本章探讨人性的真相,分为三个阶段:1.由古希腊的经典出发,认识人的现状;2.由中世纪的宗教信仰出发,探索人的起源;3.由欧洲近代“进化论”出发,思考人的未来。西方文化的发展从古希腊、罗马到近代欧洲一脉相承,是本章参考的主要材料,后面会有专门章节探讨中国文化对人性的看法,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轴,并与西方文化进行对照。

  就人的现状看人性(古希腊思想)

  谈到古希腊思想,我们要参考三种观点:荷马(Homer)史诗、德尔斐(Delphi)神殿以及亚里士多德哲学。

  (一)荷马史诗:能够=应该=必然

荷马是古希腊盲眼诗人,生前四处吟唱,著有《伊利亚特》《奥德赛》等著名史诗,其中对于人性的界定,可概括为“能够=应该=必然”的公式。

  《伊利亚特》的故事与古希腊神话有关。公元前12世纪,特洛伊城王子帕里斯(Pais)诱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Helen),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希腊城邦组织联军,渡海远征特洛伊城2。战争延续十年之久,最后希腊人以“木马计”攻破城池,焚毁特洛伊城。

    特洛伊战争中表现最为勇敢杰出的当数阿喀疏斯(Achil山les),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颇像金庸小说《雪山飞狐》里的苗人凤。这反映了远古社会“能够=应该”的思维模式,即我有能力做到,就代表我应该去做,天生我材必有用,否则上天何必赋予我超凡的能力呢?因此,史诗塑造的英雄都是人高马大,武艺超群,靠赤棵棵的力量取得胜利。

  “应该=必然”,必然代表命运。一座城池应该被毁灭,所以必然被毁灭,最后都是命运的安排,人们不需要抱怨,只能接受现实。“应该”也意味着“正确”,代表着“权力”,由此衍生出“强权就是公理”的可怕论断,这种想法毫无正义可言,对人类文明构成了重大挑战,至今仍深深影响着西方人的思想。

    人们常常好奇特洛伊城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它真如史诗中描绘的那般美丽和富饶吗?1870年,从小为特洛伊故事着迷的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1822一1890)按照《荷马史诗》的描述,成功找到特洛伊城的位置。地下挖掘显示特洛伊城有九个地层,其中第七层与《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相仿。施里曼从中挖出了大量金银珠宝,更重要的是证明特洛伊城确实存在过。

  没有人希望重新回到“强权就是公理”的时代,但是“能力=应该=必然”的思考模式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黑格尔曾说:“实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实在的。”‘希腊人打下特洛伊城是事实,代表这种行动是合理的,这与古代思想类似。一件事能够做成,一定有其成功的理由,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找借口,如此一来,大家都不择手段,先下手为强。手段不关乎好坏,只看能否达成效果,这种观念对西方人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人生是完整的历程。当我们年轻力壮时,即使为所欲为,别人也无可奈何:但人终究会衰老,到那时我们会不会后悔当初的行为太过分呢?

    这种以能力决定权力的思想,最后常常演变为暴力,使人类得到惨痛的教训。这样界定人性显然不够理想,由此演进到德尔斐神殿阶段。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617探讨人性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