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我的朋友彪,去年10月份的时候,彪的同事因碰到一位大老板出资而拉彪出来一起创了业。彪的同事做一把手,彪做二把手,彪的薪资从前公司的9k跳到了新公司的20k。
我当时是有一丝羡慕的,毕竟要想步入财富快车道创业确实是条途径,我亲眼看到跟我一届的人拿着年薪10万而最后与他老大创业2年的时候,年薪变成了200万。
是的,我内心是有些觉得彪运气挺好的,认识了这么一位同事带着他去发财,但同时我隐隐约约也为彪有些担心,因为那时我已经算是养成了“好就是坏,坏就是好”的想法(在天虹干了一个月的经历给我的启示),不是我要咒谁,也不是我嫉妒彪什么的,我当然希望他好,他越好我也沾光,只是我内心是想提醒他——“如今上位了,一定要小心谨慎,切忌自负”——不过这句话我没说出口,因怕对方有什么别的想法。
后来三个月后,彪告诉我他们公司解散了,他失业了。解散的原因是他的同事欺骗大老板,做假账私吞了一些公款被大老板发现了。
“本来按照发展的这个进度和趋势来看,我们下个月基本上就可以达到收支平衡了,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好好做肯定能做起来的,哪晓得TM这人(他同事)忒不靠谱了,捅这么一个笼子出来,算了瞎了眼!”彪对我说。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呀!”我内心这样感慨。
“这三个月我的感受真算是过山车啊,哈哈哈!”彪苦笑道。
“你这经历就像我去天虹,原本蛮憧憬以为多好,结果自己待一个月就跑出来了。”我对彪说道。
是啊,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大概是我半年多来最大的感触。
其实从当初李靖宣布要进入百度公司当副总裁的时候,我赞扬、羡慕的同时,内心也浮起一句话——“恐怕进去后不是那么容易”。人进步得太快,一定会有很多地方无法顾及,所以我当时在想,他倒不如先把自己的公司发展3~5年再说,可能会更好一些吧,尤其于他的个人成熟度来说。所以当我今天看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倒没有觉得多么意外,反而我还对自己有一丝欣慰——就是我这半年饶了一大圈又回到原点,看起来非常运气不好,折折腾腾,但也不是一无所获的。将来如果说哪天我也像他、像彪一样上位了,我想,就算我不能把人事处理得很好,但至少我相信自己不会犯比较大的错误,因为我会不断提醒自己身居高位更要小心翼翼的道理。
1、
当一个人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一定谨记乾卦第一爻——潜龙勿用——不要标新立异,急于表现,和同事搞好关系,和和气气做人做事——那我现在在新的这家公司也是这样去做的。等我想要表现的时候,是在我摸清了所有状况的时候——包括行业、公司人事、领导风格等。
2、
这篇文章中写道百度说李靖KPI没达标,而认为他的方法论或工具无效。其实这个事情,我想并不是这么简单地去判断出来,因为什么呢?就是人的执行。一个决策下达下来后,即使决策再怎么高明和正确,只要执行的人不用心,一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我相信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些人对李靖不满,因而并没有非常认真地去执行到位。
3、
李靖应该深知从他进入百度的那一刻起,有部分老员工是绝对不欢迎和不服气他的,人怕出名猪怕壮,我能想象他要做事的阻力非常大,除非李彦宏每天为他“撑腰”——但这不可能,李彦宏没时间也不会说把他当成身边的红人而得罪很多老干部,所以大概李彦宏也还没意识到自己挖过来的新人即将面临这多么大的阻力吧!
所以我想了想,李靖要么先要花很长的时间来摆平这些敌意的情绪,要么就是拿出很大很大很大的撒手锏,说——既然这么多人注目着我,也有想看我笑话的,那么我不可能潜龙勿用,只能马上一下飞龙在天,抗住巨大压力,做出成绩来——但这其实非常非常不容易,恐怕只有诸葛亮这样德智兼备的人能做得来。
对,德智兼备,德很重要,因为它是化解这些不平之气的利器,德能服人,所以李靖进入百度后,千万不可妄自尊大(当然,他可以这样,假如他觉得自己够资本的话)
4、
关于其方法论正确与否的问题,我倒觉得不可一下全部否定李叫兽的思维方法论。我现在是真真切切认识到——不行道,不足以谈知道——你不去践行的方法论和理论,其实于你永远只是理论,并无多大用途。既然是理论,那它就是可正确可错误了。
真的,很多事情真正你去实际应用理论的时候,实际状况与理论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所有唯有实践、应用才有这个知识的价值,不然它很可能就是错的或是过时的。
5、
我现在也不是特别相信什么问卷调查,尤其是对中国人。因为中国人跟外国人不同,中国人在乎面子,所以我也不太相信心理学那一套了,因为心理学那一套很多都基于外国人的研究,就算哪怕你说现代心理学是基于行为研究,我还是觉得对中国人不会有多少用,因为中国人的行为还是会跟面子挂上钩,老外要是不懂这一点也是白搭,所以我也奉劝有部分朋友,还是少去做点心理咨询比较好。我自己呢,以前还曾自己去当心理咨询师,现在对其一点兴趣也没有了,因为觉得给中国人做这种心理咨询,大概也就是说点好听的话吧,不知道它到底能不能实际地帮到中国人——尤其是这个心理咨询师不懂中华文化的情况下。
6、
好像还有一些可以说的,暂时只想到上面这些了。我想所谓的“阅历”,一定是在自己开始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判定思维开始的,当你看见一个事物时,你马上就能套在自己的这种判定思维上,继而不断验证它的正确性,从而不断加强。好比如我现在老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它就是一种判定思维,它能让我解说很多人事,这样我就不断从别人身上吸取很多经验教训,让自己少犯跟别人一样的错误。
7、
结语:过去半年跟着曾教授学习领悟了很多,感觉于自己将终身受益,我不怕我这半年慢了别人半拍,因为我有了这些收获,后面我就会少犯些错误。
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不过此原点非同彼原点,我的心态变了,认命了(或者换种说法,叫更加务实了,看事物更加透彻了,更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外在的现实),更加踏实了,更少浮躁了,更不会什么迷茫了,接下来就是一步步按照自己的设想和规划走。
有人问我为何如此推崇曾教授?我的答案是——我是看着他在一步步践行自己的道理,不是空口说白话的人,这一点足以令我敬佩,因为我也看到有些所谓的国学大师连自己的生活都处理不好。如今曾老年岁很高了,我很惋惜哪一天他去世,真有想去见他一面为他送行的想法,真没想到一个与我非亲非故的人,我会对他有这样的感情。
当然我最后还是要说一句,你们不要以为好像我就着了他的魔,认为他一切都好,讲得一些都对,不!他也有我不认同的地方——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也对的,也会有不合适的——自己一定要学会因时因地制宜,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不可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