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说实话,这本书看的时候有些晦涩难懂,读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时不时分散的注意力,让本书读的很是艰难,但好在也还坚持了下来,加上晚情姐的拆解,对本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专注自己,停止内耗

       作者在罗伯特通过科学、哲学解读为我们解读了佛学中的一些现象,他说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受人喜爱、钦佩和尊重的人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基因传播,这让我们在大多数时候会特别在意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时间久了,我们就会表现的患得患失,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了烦恼、忧虑和恐惧。

       但大部分时候这些事情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很多痛苦都来源于想象,是自己大脑里构建的假象。如果我们长期处于这种假象中,不仅会想不出来答案,还会浪费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其实如果我们意识到,他人很少会在心里评价我们,就不会花那么多时间,担忧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了,停止内耗和纠结,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会让我们的人生轻松许多。

2.保持自律,懂得规划

       我们的大脑并不是像我们所想的一样有一个CEO在整体控制着我们的行为,而是由“自我保护”、“吸引配偶”、“保住配偶”、“友好关系”、“关爱亲属”、“社会地位”、“预防疾病”七个模块组织。每个模块都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当我们去不断强化各个模块后,就会获得人生的掌控感。

       自律则是我们强化各模块的有效工具之一,它不是要我们学会怎样制定行动计划表,怎样做到早起,而是要我们的大脑非常清醒,早早地明白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当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清晰的规划后,在遇到困难时,才不会左摇右摆。同时保持正念,专注正在做的事情,会让我们的人生更自在清爽。

3. 多些宽容,少些苛责

        我们喜欢用我们的主观看法给世界的万事万物打上一个标签,但我们的主观判断有两大倾向:一个是“贪”,希望把好的东西占为己有,一个是“嗔”,希望远离不好的东西。

       “贪”和“嗔”所形成的“痴”,会造就痛苦和执念,它会让我们无法客观的看待世间万物,对事物形成偏见。所以我们要学会客观、理性的看待事情,对这个世界多一份宽容,不要对他人、对自己过分苛责。

       洞见的过程并不是批判的过程,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成长性思维。这本书中需要学习、实践的内容还有许多,值得我们重复的去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