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对生活的热情未曾动摇,牙齿却开始动摇……
吃东西要是不小心磕到,心里准会咯噔一下,担心它们随时会掉……
大规模松动的牙齿,配合小肚腩和发际线,不断提醒你:欢迎加入中年人枸杞养生群!
到底是谁动了中年人的牙齿?这桩尴尬悬案有解吗?
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大侦探,一起寻找牙齿松动背后掩藏的蛛丝马迹。
一.老掉牙,从中年松动就埋下伏笔
不少中年人把牙齿松动、掉落视为自然规律,而不是口腔疾病。一味地漠视,后果很惨烈——牙齿大规模缺失。
在中国,60岁的老人平均缺失8颗牙齿,65—74岁的老人平均缺失9.86颗牙齿。而正常人的牙齿,除去智齿,满打满算也就28颗。
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12.6%的人全口无牙,如果把年龄放宽到80岁,33.3%的老人没有一颗牙齿。
实际上,老掉牙的观念已经“老掉牙”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8020计划,80岁的老人至少拥有20颗健康牙齿,才能保证正常的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
而中国的老人,忙碌了一辈子,好不容易能享享口福,却因为掉牙指望不上了。这一切,从中年甚至更早就埋下了被不断忽视的伏笔。
二.牙齿松动,一场因为土壤变少的失衡
我们知道,牙齿长在我们的上下颌骨中。在牙齿和骨头中间,有一层牙周韧带,它就像绳子连接牙齿和骨头。在牙齿和它附着的骨头的周围,还有牙龈共同加固牙齿。
牙齿埋在牙龈和牙槽骨里,就像树根埋在土里一样。当牙龈发生炎症,会造成牙龈红肿、萎缩,炎症甚至还会牵连到牙周膜、牙槽骨。后果就是土壤变少,树根逐渐暴露,树木开始摇晃。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牙齿松动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牙周支持组织)的减少或丧失,牙齿没有了安全感。
三.口腔细菌吃了牙齿的土壤?
那土壤究竟是怎么平白无故地消失的?
牙齿作为人体组织中最硬核的部分,它也最脆弱。在它的一生中,要负责咀嚼平均50000kg冷、热、酸、辣、甜、硬的食物。高负荷的工作量下,还有数以亿计的细菌日复一日侵蚀牙齿和牙龈。
食物残渣、唾液中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留在牙齿上,成为细菌繁殖的理想环境。随着细菌安居乐业,形成了牙菌斑。它像一块冲不掉的膜,紧紧粘在牙齿上。
清洁牙菌斑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持久战。刷牙过后12小时,残留在口腔里的牙菌斑又能全部长回来。而且经常藏在刷牙够不到的地方,比如牙缝、窝沟、牙龈下方,快乐地繁殖,慢慢引起口腔问题。
如果没有及时清理牙菌斑,一些细菌会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另一些细菌会产生毒素,时间久了会引起牙周膜、牙槽骨、牙龈发生炎症,导致牙周病,最终使土壤越来越少。
四.口腔细菌作案手法:温水煮青蛙
最致命的是,这个过程并不像常见的蛀牙,会很快导致牙齿疼痛。相反,整个发展非常缓慢,没有特别明显的急性症状,像温水煮青蛙,温吞却冷血。
刚开始你可能只是刷牙出血、有口臭、牙龈有点退缩,但是没有疼痛感。你以为这算不上什么,牙疼才需要去医院。细菌倒是感谢你为它们的进一步破坏土壤争取了时间。
再后来,你会发现牙齿不仅仅松动,它们开始移动位置了,牙齿和牙齿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摇摇晃晃的节奏启动了,有时牙齿还会隐隐作痛。
随着牙槽骨吸收,这时候支持牙齿的土壤更少了,牙根开始暴露出来,牙齿松动越来越严重。有一天,这颗晃晃悠悠的牙齿终结使命,离开口腔。
再到某天,你的全口牙开始松动,接下来只有一条路可选:全部拔除、烧钱植牙。
五.这桩凶案,我们能逃脱吗?
纵观整个案件,这其实是一场策划精密的多米诺骨牌。口腔细菌、牙菌斑、牙龈出血、口臭、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牙齿脱落……
它们每一个都是案子里的一张牌,前一张牌倒下,后一张牌也逃不脱一样的命运,牵一发动全局。
触发这一切的那张王牌,终极幕后大BOSS,却不是它们任何一个,而是你自己。你,是这桩案件的唯一主谋!你过去的所有忽视,都是案卷上一锤定音的铁证!
那你我究竟有机会从这桩凶案中逃脱吗?答案是:有的。
1.一天两次刷牙,配合使用牙线、漱口水、冲牙器,做好口腔清洁,营造良好的牙齿周围环境,这是牙周健康的基础。
2.如果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牙龈萎缩等症状,及时去医院洗牙,减轻牙龈炎症,别怕麻烦,多关心自己的牙。
3.要注意的是,牙菌斑会不断形成,靠几次洗牙无法一直维持牙周健康,更重要的是日常控制它。
在嘴里开一辆宝马,还是开着奔驰吃香喝辣?避免牙齿松动,才有机会做后一种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