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杏花。春雨。江南。江南是一个说不完的人文话题,也是一个地理话题,这里,我大体上把它限定在环太湖流域及周边地区。

环太湖流域是一片水乡泽国,河网密布,水系连接长江太湖,为吴语地区之一。《史记》说大禹曾在这一带治水,开出三江五湖。

这一带基本是平原为主,为长江冲积平原,也有一些秀丽低矮的山丘,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从唐朝中期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吴语地区逐步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


因为是水乡,所以地名的取用必然多与水相关联。如“湖”、“泾”、“浜”、“荡”、“渎”、“浒”、“漕”、“浦”、“湾”、“港”等等。环太湖流域因为自然条件优越,所以农业生产非常进步,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

据资料说,春秋时代吴国人民根据地形高低开辟了大量的塘田、浦田。所谓的塘浦田,是在低湿的地方,开凿陂池,筑堤造田。纵向的叫“浦”,横向的叫“塘”,类似今天的圩田。

“陂”的意思是池塘,在书面语里,“陂塘“常常并用。如清代王士祯诗句,“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

“塘”的本义是土坝、堤岸。那么,与塘相关的地名就来了。相传吴王曾经在吴都西郊亲自监督开辟的土地,这地叫“吴王田”,也叫“鹿塘” ,亦称“鹿陂”,是著名的塘田。

在中国古典文学里,与水有关的地名,常是文人们喜欢采用的,大约是水波荡动流逝特别能引发文人骚客的情感思绪。著名的如“横塘”、“南浦”、“瓜洲”、“桃叶渡”,这些地名一再地出现在诗词文赋中,已经成为有审美意味的文学意象。

战国屈原《楚辞 河伯》写道:“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两句的大意是黄河的河伯拉着爱恋的女子的手,他们向东方走,然后把她送到大河之南的水滨。自屈原之后,南浦提升为凝聚着离情别绪的审美意象的地名。

南朝江淹《别赋》写着:“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在春草青青,春水泛着碧波的时候,在南浦送你远行,这是怎样的伤感啊!朋友间的离别,也是黯然销魂的。

初唐诗人王勃写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这里南浦与西山相对,方位感非常突出。两句是说,早晨南浦飞来的轻云在雕梁画栋边上掠过,傍晚时分西山的雨吹打着楼阁的珠帘。王勃形容滕王阁气象万千,又寂寞冷清,而人世间的事情也一样的盛衰无常。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祝英台令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南浦一带,烟柳浓密,渲染了词人的愁绪,词人怕上高楼眺望,因为烟雨迷蒙,十天里有八九天使如此,更使人愁绪绵绵,心情抑郁。

叫横塘的地名,更是非常多。

唐朝崔颢《长干曲》:“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里的横塘在今天的南京。一对男女,在他乡萍水相逢,女子大胆地攀谈,我俩或许是横塘同乡呢。

宋代贺铸《青玉案》有名句“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之处。”此处横塘在苏州,苏州有横塘镇。词中的横塘路,是水边的路。

宋代范成大诗,“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南浦、横塘,齐活了!这里的横塘大概就一水塘吧!横塘路,水边的路。

南宋刘克庄《横塘》:记取横塘风景好,归程摹入小诗来。横塘其实就是江南意象的某一个代称了。

明末诗人吴伟业的长诗《圆圆曲》,写陈圆圆的出身和故乡,“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陈圆圆是苏州的女儿,出身平民人家,却如横塘春水,明眸善睐,天姿国色。

对江南一往情深,历代不乏其人,如宋代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中有句子写道:“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诗中的“三十六陂春水”,意思是江南的三十六处池塘,三十六是个约数,不是具体确定的数目,但表现江南水塘处处,碧波粼粼,烟柳画船。如韦庄所言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之美,美在春水潋滟,摇荡多情,所以能不忆江南啊?王安石这时候人在中原汴京,“白头想见江南”,表达了王安石对江南的无限怀念,无限惆怅,其中蕴含着多少来自江南的情致。

三十六陂春水,横塘、南浦等等,从地名,寻找江南的文化与自然中的某些隐秘,也许是有意义的寻找。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