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机制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区块链的各类特性提供信任机制,具备改变金融基础架构的潜力, 各类金融资产,如股权、债券、票据、仓单、基金份额等都可以被整合到区块链账本中,成为链上的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上进行存储、转移、交易。区块链技术的去中介化,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使金融交易更加便捷、直观、安全。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相结合,必然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业务模式、服务场景、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以及金融业态发展带来更多影响。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改进以及区块链技术与其他金融科技的结合,区块链技术将逐步适应大规模金融场景的应用。下面对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信用证、保函、福费廷、保理、票据)、征信、交易清算、积分共享、保险、证券等典型金融场景的应用展开梳理。

(一)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是一个新兴的、规模巨大的存量市场。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为 13 万亿元,这个数字预计在 2020 年增长至 15 万亿元。供应链金融能够为上游供应商注入资金,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和整体竞争力,对于激活供应链条运转有重要意义。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和融通仓融资等。其中,提供融资服务的主体包括银行、龙头企业、供应链公司及服务商、B2B 平台等多方参与者。

供应链金融参与方主要包括:核心企业,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持服务。其中,在供应链链条上下游中拥有较强议价能力的一方被称为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上下游的融资服务通常围绕核心企业所展开。由于核心企业通常对上下游的供应商、经销商在定价、账期等方面要求苛刻,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常出现资金紧张、周转困难等情况,导致供应链效率大幅降低甚至停止运转。因此,供应链金融产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本高,周转效率低。供应链金融平台、核心企业系统交易本身的真实性难以验证,导致资金端风控成本居高不下。供应链中各个参与方之间的信息相互割裂,缺乏技术手段把供应链生态中的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打通,信息无法共享从而导致信任传导困难、流程手续繁杂、增信成本高昂,链上的各级数字资产更是无法实现拆分、传递和流传。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的中小微企业中有 4 成存在信贷困难或无法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外部融资的问题。小微企业自身受限于公司业务、资金和规模,存在抗风险能力低、财务数据不规范、企业信息缺乏透明度等问题,信用难以达到企业融资标准。另一方面,由于担保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落后,中微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更低,利率更高。尤其对二级供应商经销商来说,他们未与核心企业直接建立业务往来关系,在申请银行融资时处于不利地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