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得失·初心我知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逝去的是青春,丰满的是灵魂

    工作已近七年,虽断断续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错过了很多机会。得失的交替,重新整合了我的生活,塑造了我的秉性,洗刷着我的三观。工作的得失也是人生的得失。工作虽然是自己在干,但也不是一个人在干,教师这一行业的特色注定了有多方势力和工作捆绑在一起。在与工作的羁绊中,你无法主导得失,一年如是,七年亦如是。忽然想到一个俗语“七年之痒”,它最早源于美国电影《七年之痒》,形容爱情在七年之后会进入一段危险时期。爱情太“自我”,我只想问,工作的“七年之痒”会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吗?

    刚工作的时候,我时常会想,七年之后我会在历史教学中取得哪些成绩?学校会发展得如何?我会在这个澎湃的教育波涛中扮演一朵什么样的浪花?如今站在这个分水岭上回望,我难免要问一句:工作了七年的是谁?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2012年春城的夏天有点凉,8月份的尾巴拖着青春的梦想,我辗转到小街昆明市第三十一中学正式参加工作。一心想着我的满腔热血和专业技能应该要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才能发光发热,为此还自信满满的找了领导交流。后来被安排上初一、初二历史,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欣然接受,并决定要做最好的自己。比较幸运是遇到了三个优秀的班级,初一(8)班,初二(1)、(3)班,我竟然还是8班的小班,小班是什么东西,我定位了很久也摸不清位置。好在学生们友善的眼神、真诚的态度以及面对年轻新教师想表现的冲动还是深深感染了我,他们会在我说了一句很普通的“历史的表述”后哈哈大笑,这一度让我以为我的课堂很幽默;他们也会在课后拿着课本和我探讨一些“历史的问题”,当时的我认为那是幼稚的,在旁的老师提醒下和现在看来,那是多么珍贵的学习态度和对历史本身的探求,也是对我的热爱和认可。


图片发自App



    学生的表现和自身的要求让我在工作上不敢放松自己,我也慢慢定位自己,认真思考、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我与学生就只是“师友”关系吗?我可以做他们的人生导师!历史和历史课本什么关系呢?课本并不会阻碍学生看到“历史”!我和学校又是什么关系呢?我和同事应该保有什么样的关系?……一直到今天我还在想厘清这些关系。但就在停笔刹那,脑海中闪现好多老师浅浅的笑脸,他们好像在对我说着什么,一眨眼就听不见了。

    工作第二年,渐渐开始了解这所学校的历史和环境,原来这所学校分成两个部分,虽然同属一体,但却泾渭分明,只要你往前追溯也就明白了。学校的周遭都是城中村,由于住在校内,仿佛校外的熙熙攘攘喧嚣拥挤和自己没有太多干系,更何况我如愿教了高二,兼带初三。初中生和高中生虽然在同一个学校,课上都听着我的历史课,课间一起做操、追逐打闹,但它们却像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人,有着自己顽固的坚持,单纯的善意或是邪恶的目的,在每日每夜的交流、冲突中形成了一条鄙视链。于是我才发觉,学校的这一方天地很大,我的这一方天地很小。

    历史的战场,因为年级的不同显得有些奇特。高二(1)班是艺术班,本想用“我初中时代美术课画竹子被我们的美术老师大加赞赏,并给了最高分73分”这样的“历史”来和学生拉近距离,后来被证实是我想得太简单了,因为学生看的是老师的颜值和气质,土味满身的我很难和不学无术的他们找到共同的话题。其实只要看看2013、2014年这些高中生做课间操的样子,你就能明白他们需要的不是教学上的专业,学科上的热情,亦或是求学之路上的孜孜不倦。你很难在全国其他地方找到这样做操的高中生,广播在响,班主任站在后面,领导和老师们来来往往,他们就站在原地,但师生都习以为常了,课间操可是“时代在召唤”啊?!我还为此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换来的却是他们逃避、终止话题的笑脸。反而是初三的学生让我收获了专业上的自豪感,他们期盼着上我的课,甚至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听你的课很温暖(?)”,其实那是历史的温度。历史总会在让你感受到麻木之后给你一些阳光雨露。送走了初三,我迎来了初二,高三,下一届是每一位教师憧憬的对象,中途接手已经习惯的我少了一些希冀,多了几丝谨慎。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也就是从高三那一届起,自己这个年级一直是高中所有老师关注的中心,工作在聚光灯下,干事都愈发起劲,成长都显得更加自信。不过三年之后才明白,别人闲暇之余比你还关心高三不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为校着想,并非所有单位的元老都一身正气愿意以自己深厚的经验指导下一代,关心年轻人的成长,真正关心的反而是领导。正因如此,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掩盖了自己对专业成长的呼号,每一次传到耳边的正能量好像都是些别有用心的企图。第一届高考最终还是失利了,原因很多,倘若让我总结一个主要原因,我认为是与学生的相处出现了很多问题,追溯问题的由来,百分之七十的因素都要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最关键的还是自己专业能力不够硬。第一次的失利也让我入职以来第二次思考我应该和学生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不甘平庸的年轻人总是不知天高地厚,以为仅凭自己的满腔热血就能在这所普通中学的发展中添砖加瓦,反倒忘了这样的激情只能在习惯平凡的浪涛中激起一点点浪花,浪花过后一切都会趋于平静。成绩的浪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来成就。纵观自己的求学生涯,好成绩的取得源于好老师,但自己也用成绩成就了不少老师。高三这年,因为眼里心里都是学生成绩,反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本真。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老师,这样的思考更多是在张亚东老师的基地班里,因为有一群爱学习、勤思考的同行,你也会见贤思齐,努力做一个专业能力突出,教学成绩优异的历史老师。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工作第四年,当了高中班主任,完完整整送走了一届学生,四年来做了很多事,仿佛又没做什么事。耳边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告诉你要怎么走,也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和学生、家长的交流中逐渐看清一个现实,原来每个人的世界是如此大相径庭,当我们从学生的全世界路过时,却可能惊不起半点涟漪。

    工作第五年时,新校园落成,偶像终于兑现了自己在我刚入职时教职工大会上对全校老师的诺言,一所学校的更新绝对取决于校长的作为。其实早在学校更新之前,三十一中的师生就已经展现出了不同的风貌,专业、向上、严谨、奋进是同行在我心中的新貌,当然也有人醉梦于往日的乐土中,那是别人的最终选择。新校园意味着新希望,每一位老师恐怕都会对此事大书特书,可能是历史老师敏感,比较恋旧,对新鲜事物缺乏冲动的特质,我对新校园在三十一中发展史里的意义却只有寥寥数笔,因为一所学校的气质并不会随着门面的改变而发生质变,成熟的学校需要历史来淬炼。


图片发自App



    身为班主任的我完成了自己预设的很多目标,开展过当时觉得很有意义,现在看来如此低幼的活动;即将成年的学生不应该用“小学生”的游戏法则来抚育,他们应该得到更专业的舞台,滋润更专业的雨露。学校组织的辩论赛,师生群策群力,其实只要再多花点时间,师生再多交流沟通,或许又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自己组织的篮球比赛,年级组织的拔河比赛,其实从事前准备、比赛过程、赛后总结都应该更加科学完整一点。还有高一时每周二班会课上的读书活动,学生认真分享每一篇高考满分作文都让我感动,读书能让内心喧嚣浮躁的师生沉静下来,重新审视工作学习。还有让我高一时开心,高二时难受,高三时珍惜的春游,心情会随身边的学生不一样了而波动吧。包括每年的广播操比赛、五四文艺汇演,我切身感受到自己是作为一个班主任出现在比赛活动中,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就是在这一刻得到最好的体现,“英雄少年”的广播响起仿佛就能看到学生们整齐的动作,坚毅的目光。我也喜欢我们班的每一个节目,高一时为梦想而《奔跑》,高二时因为班主任而改编《历史朝代歌》,高三因为留恋校园生活而《不说再见》,节目如此的切合主题,积极乐观,节目中的学生才是真正的高中生,但学习上的学生则会让你觉得是不是教着一群“假高中生”。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高中三年一晃而过。高考是遗憾的艺术,虽然最终的成绩符合我对(1)班的预想,但每每再看那一纸成绩单,内心如自己参加高考之后那般感叹唏嘘,为自己,也为自己的学生。那“差之毫厘失以千里”的艺术会让师生成长,高考是利国利民的心灵工程。我期盼每一年的高考。时代的机遇,改革的浪潮对于一所学校也是一次“高考”,初中已然改革三年,高考改革就在明天,师生在新机遇里的所作所为让人期待。


图片发自App



    工作每一年都是不一样的我,有时的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时的我却自暴自弃,每况堕落。还有的我会沉浸在文史当中,任凭知识的涓涓细流注满我的心田,然后枕在知足的美梦中怡然自得。更多时候的我是那个平凡的历史老师,身上深深打上了城乡结合部新青年的烙印,希望自己满身正能量且对社会抱有强烈的希望,每确定一个目标都会为之奋进,每找到一个爱好都会持之专注。当然,我还是那个徜徉在中学历史中的我,因为热爱历史教学,所以想做好一个历史老师,不管一年,七年,七十年都是如此!

    七是一个特殊数字,除了“七年之痒”,以生物学角度来解释,人的细胞平均七年会完成一次新陈代谢,七年的得失,既是终点又是起点。七年已过,初心仍在,是一件幸福的事。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年得失·初心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