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烁分享《有爱还不够:nlp亲子沟通宝典》悟到
2018年分享《有爱还不够》这本家庭教育书籍应该卖出了400多本,缘起我想从大学说起。
对于家庭教育的认识应该是从大学开始。记得自己2005年~2009年大学特别爱旅游,去全国旅游,很多时候是借同学学生证买半价火车票,蹭住同学家。就有了近距离观察全国各个同学家庭的机会,去到北京、海南、山东、安徽、青海西宁等等同学的家,从原生家庭一下就能理解了很多我之前不能理解的同学的性格形成原因。
大一大二时候,我比较内向,只和聊的来的同学和大学社团伙伴交流的多(组了个证券投资社)。大三梦想周游全国,这个时候鼓起勇气向那些一脸倒霉相的同学、长相高冷的美女同学请教他们家乡有什么好玩的,结果同学们都是那么热情善良。毕业那年一个月我也在人人网和豆瓣分享了我的游记《我的大学地理志 我的24座城市的城市笔记》,被转载无数,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加我好友,收获了很多美好的友谊。在旅途中或者在准备去旅行的那一个,身心特别喜悦,凌晨三点半经常做梦到笑醒。
那个时候觉得深刻了两个词:梦想和分享。
梦想:人一定要有梦想,美好的梦想一定要有人际关系做支持,你需要好的同伴和老师。他们一句话的事就可以节省你好多时间和精力。
分享:我在分享游记的时候,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友谊。越分享越成长。
2015年做企业培训,可以接触到全国很多优秀的教育机构客户,我一找到机会就会请教交流。2017年我用NLP时空角的理论,通过自己制作的会务DJ培训PPT,让我们全国80%的同事近600人都认识了我,也通过这些同事认识好些教育界的好老师和好老板。
2015年我就有一直请教我一位教育公司客户(2个孩子的妈妈)家庭教育如何学习,她给我推荐了胡因梦、张德芬的微信小时空、萨提亚的书,甚至她们公司做幼小衔接的推广课,我还去旁听(整个课堂就我一个男的),那时候多是头脑层面的学习。2016年她给我推荐了《有爱还不够》(还是旧版本),她们公司30多人人手一本。我在客户公司花了2个小时通读了一遍,觉得挺好的,就决定去买,后来发现网上断货了,后来在当当电子书购买的(现存在我旧手机里)。
有一次和一个同事在鸣泉居湖边散步,突然来了兴致,用沟通5个层次和理解六层次分析同事弟弟的性格形成原因,同事非常受益,从此开始了我分享《有爱还不够》的历程。
我们有个同事是个美女,长这么大从没谈过恋爱。我用《有爱还不够》分析她的原生家庭,她也很认可。后来也是因为网上没有卖,这个姑娘发了条朋友圈“哎,好想看这本书,但是没有买到”附上我《有爱还不够》电子书截图。
后来不知道哪个暗恋她的兄弟在网上找到电子版,印刷了一本给她。
2017年我去惠州一家机器人教育连锁机构交流,送了10本《有爱还不够》给管理层和老板。
2018年3月还没有入职现在的公司有思教育,就有给有思的校长推荐购买。来有思后,刚开始是一对一的推荐教学老师、销售、校长购买。后来教研负责人和我说我看我在教学群发一个通知,如果想买的话可以接龙,后来就团购了50本。
接下来公司开青少年领袖课程和我在给教学部、市场部老师做家庭教育培训,老板和我也会把《有爱还不够》在现场作为重点推荐书目去卖。
我去新塘给我们公司一位妈妈交流nlp(她本人跟着一位老师学习nlp家庭教育近3年),我当时问她你知道理解六层次和十条假设么?她说不知道,我说我用2个小时和你分享下654321,抵得上你去学习三年,信不信?分享完后,这位妈妈心悦诚服。
我们公司VIP客户群一位妈妈看我的家庭教育分享(蛮多来自有爱还不够),从来不在群里互动,但是经常会把信息转给自己闺蜜看。后来她闺蜜孩子教育出了问题,来有思找我咨询,后来我做了一个小时咨询后,我推荐了《有爱还不够》音频,也让她闺蜜购买了纸质书。这位从来不看书的妈妈,听音频加看书兴奋到凌晨两点没睡觉,深夜给长期在珠海工作的老公打电话,第二天我、孩子、孩子父母又做了深入沟通,后来孩子在我们机构报课学习。
上周一和老板去黄埔某中学做家庭教育讲座,又把一个中学地理老师拉入淳光教育《父母绽放之道》群
上图是这次讲座一位孩子的心声……
越分享越成长,我的体会很深刻。稻盛和夫分享过多次专注于产品和工作上,会感动神明。专注~利他~分享~点燃,就会离智慧近一点。
分享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人喜欢阅读纸质书,有些人喜欢听喜马拉雅,有些人喜欢体验。所以我发觉针对VAK不同类型的人应该分享的方法不同。
从给一个人分享,到4-5个人分享,到给30人、80人分享。其实是一个从点~线~面~立体思维的过程,你不是从自己的角度,而是站在时空角的角度去看问题。
给一个人分享的时候需要及时反馈~全情投入~积极主动。
给4-5个人分享需要统筹兼顾每个人的感受和吸收信息的特点vak。
给30人、90人分享,必须要学会造场。PTT讲师周平老师讲课程设计需要遵循“感性带入、理性分析、互动加强”的思路,按分钟、小时、半天去设计互动体验。我在大场分享《有爱还不够》的时候都用上了。
因为在给他们多人分享《有爱还不够》654321的过程用,感受了太多人的喜怒哀乐。以至于我一站上公司的讲台,就想到2个词“大数据”,“正态分布”。马云说3个人里一定有人才,7个人里一定有混蛋。我面对80个老师,我就知道,一定有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父母一方早逝的家庭,众生皆苦,同体大悲。
Nlp十条假设中沟通的意义在于反馈、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我也反复在分享中用到。
刚开始分享,我是买了送人。
后来发现送人人家不一定珍惜不一定看。
后来是说服人去买,后来发现80%的人是买了但是也不看。
后来发现大多数人适合线下体验去学习。
后来我发现,学习的发心和愿力太重要了。学习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能量平衡。
要么用心
要么花时间
要么花金钱
而金钱背后往往是信用和信心。
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马太福音 6:21 和合本)
不是没有用,而是你没有用。道理很简单,大抵如此。如是如是!
Ps:当当云阅读有电子版❤
有思教育刘佳老师对于《有爱还不够》第一次理解分享。
自从拿到这本书,首先是颜烁老师跟我解读了目录,从目录中可以发现整本书的思路很清晰,按照5.4.3.2.1的递减模式去阐述,加上颜烁老师的极力推荐,所以对书中的内容有很大的兴趣,以下就是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感想和收获。
读完整本书,我对于整本书的思路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框图结构:
5:化复杂为简单。把生活中的具体亲子事例(行为)总结为打招呼、谈事实、谈想法、谈感受、敞开心扉
4:形成、影响这些行为的原因又分为行为、思想、情绪、环境,这四个决定因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分别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去分析。由内而外的改善亲子关系。
3:通过行为(沟通话术)去改善。不、对、比,让孩子在自信、快乐、有爱的环境中生长,通过家长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
2:通过内心去改善。给孩子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正向的接纳和肯定,做加法,不做减法。
1:一个目的也是核心,就是爱,虽然有爱还不够,但是有爱也是核心,对孩子要有无私、无条件的爱,方法和模式成就最终的“爱”。
通读完整本书,主要收获有以下三点:
1.接纳。无论孩子的好与坏,家长都要去接纳。习惯了孩子的好,对于孩子的坏往往是不接受,其实家长自己本身才是一切的根源,孩子的变化往往都是跟原生家庭有关,所以生活就是一面镜子,孩子也反映出了家长自身真实的一面,孩子的问题也是家长的问题。接纳不是溺爱,而是接纳事情本身。
2.欣赏。在众鼎的学习,也是了解到欣赏也是九点领导力中的一点,所以发现、挖掘、培养孩子的优点,再放大优点,让孩子形成自信的心里素质,同时也会去欣赏别人。
3.负责任。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关键问题就是,对于孩子的独特想法,要先去尊重,让孩子感受到,然后对孩子的每个想法去负责任。
以上是我第一次的心得体会,不够全面和深刻,其中的部分内容我并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后面会继续研读,感谢颜烁老师的推荐!
图片发自App
颜烁《有爱还不够》读书分享——
五、沟通的五个层次
先有关系,后有教育。沟通的品质决定了关系的品质。人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决定了沟通的重点不一样。
四、思想~情绪~行为~环境
情绪和你的思想观点有关,你需要松动和柔软你的思想观点。情绪是波浪,只要有风就有情绪,我们需要察觉情绪,察觉思维。
情绪就是我们的感受。
1.感受自己的感受
2.感受他人的感受
3.感受自己带给他人的感受
4.感受他人带给自己的感受
这是所有关系的相处核心方法。
三、不~对~比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个思维过程:初级思维过程和次级思维过程。初级思维过程的语言是图像和声音,次级思维过程的语言是文字。调动潜意识的就是靠声音和图像。父母语言的习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潜意识。潜意识就成为孩子的命运。
二、两个方向
时间是最伟大的幻相。我们的思维掉入过去就容易愤怒、委屈、后悔,进入未来就会焦虑。唯有当下是平静喜悦。只有在当下为自己的感受负起责任,就会升起平静喜悦。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自我觉察,生命就是每一个当下的庆祝。
一、爱(接纳、欣赏、尊重)
接纳 :爱和情的区别是什么呢?
爱是不加分析&不用头脑判断的用心[爱心]感受对方。爱和情的区别在于,爱是用心,情是用脑。
泰戈尔说,情是你深深的理解对方(用脑分析判断),当你头脑理解不了的时候,情就不存在了。很多人就是错把情当做爱,所以造成了很多痛苦。“彰显”、“证明”、“害怕”是因为用头脑而不是用心。
爱是从心从受的,爱是以对方感受到你的爱为标准,而如果我们用头脑分析判断,往往是站在“我”的角度,而不是对方的角度。
心的潜力如此巨大,所以有哲人说, 心的力量是头脑力量的三万倍,而真正双方用心的时候,双方情绪感受是一体的,此时头脑的分析判断就消失,爱就显现了。
欣赏:小王子的星球上忽然绽放了一朵娇艳的玫瑰花。以前,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些无名的小花,小王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花,他爱上这朵玫瑰,细心地呵护它。
那一段日子,他以为,这是一朵唯一的花,只有他的星球上才有,其他的地方都不存在。然而,等他来到地球上,发现仅仅一个花园里就有5000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这时,他才知道,他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花。
一开始,这个发现,让小王子非常伤心。但最后,小王子明白,尽管世界上有无数朵玫瑰花,但他的星球上那朵,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那朵玫瑰花,他浇灌过,给它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除过它身上的毛虫,还倾听过它的怨艾和自诩,聆听过它的沉默…一句话,他驯服了它,它也驯服了他,它是他独一无二的玫瑰。
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
——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
尊重: 当你心中不去物化别人为“它”,心怀尊重,爱就在关系中产生了。
在马丁·布伯的《我与你》这本书中,他说,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我与你”,一种是“我与它”。
这两种关系的意思是,当我把你看作是实现我的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的时候,关系就是“我与它”;当我放下了我的预期和目标,而与你相遇,这时的关系就是“我与你”。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犹太人,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市,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宗教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
《我与你》是马丁·布伯的主要代表作,对现代西方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已深入到哲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各门社会科学之中。
马丁·布伯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不是“我思”,也不是与自我对立的种种客体,而是他自己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和事件发生关系的方式。基于此,马丁·布伯论述了人的两种关系,即“我与它”和“我与你”的关系。
图片发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