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162/200】《允许孩子哭,是培养情商的第一步》

【快速阅读162/200】《允许孩子哭,是培养情商的第一步》亲子关系:孩子为什么和你对着干?1、未得到尊重。很多人都知道要尊重孩子,但“知”和“行”是两回事。我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是赢得孩子配合的重要因素。孩子有时候反抗的不是我们的说话内容,而是说话方式,他们不过是想得到尊重而已。2、需要获得关注。叛逆和退化的行为,都只是为了获得妈妈的关注而已。3、权力之争。当我们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时,都会导致权力之争。当你温和、明确且坚定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孩子就知道了你的底线在哪里,而不会有逆反心理。

     

      允许孩子哭,是培养情商的第一步。1、对大脑的研究表明,人体的大脑前额叶要到二十岁左右(是的,二十岁左右,你没看错)才能发育成熟,而前额叶的功能就包括理性思考和控制情绪等。情商最核心的三种能力是:认知和管理情绪(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孩子哭闹的时候,正是教他认识情绪和管理情绪的最佳时机。01 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宣泄情绪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02 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愿天下为人父母者能够明白,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情商的培养,就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心理学:读懂孩子的哭声。每个生气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未能被满足的愿望,或者被阻挠而无法达成的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六个月大的胎儿,就可以识别妈妈的声音,并试图去理解这声音中所包含的喜怒哀乐。也就是说,打从娘胎里起,宝宝就对我们深深地依恋着,他渴望被妈妈理解、包容和爱护。当孩子哭闹时,其实他内心最期盼我们这样做:01 妈妈,请接纳现在的我。完完全全地接纳他此时的“不完美”,允许他慢慢成长。02 妈妈,请您理解我。要理解孩子,要共情,03 妈妈,我该怎么办?所谓共情也不是说必须随意地附和,认同孩子,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这时需要我们给予回应并解释他的疑惑,从而得到正确的引导,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认知。愿孩子的负面情绪都能够被接纳,而不是被压制。

        表达共情:被安慰的孩子,为什么仍在哭。所谓跟孩子共情,就是用语言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和痛苦,让他感觉到自己被理解了。共情从来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居高临下地去同情别人,而是真正说出他内心所想,才能起到安慰的作用。在面对孩子的哭闹时,父母用共情去理解、思考孩子的感受和诉求,接受孩子当下的情绪,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安慰方式。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真正共情。那么,具体到跟孩子的沟通上,我们该怎么共情呢?肢体语言用起来。当孩子哭闹时,我们可以抱抱他,亲亲他;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先动怒,后共情,效果不会太好;共情,不是孩子一哭,立马就得开始的事儿;让孩子认识情绪。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当心1+1=0。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一定要坚定立场,统一战线。

        对孩子影响最糟糕的,是着急的妈妈。适度的焦虑是好事,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会督促我们积极解决问题,从而变得更好。01 关于英语启蒙。儿童时期学习外语,最有可能运用和母语一样的机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习得”,而不是“学得”。02 关于安全教育。对于很多小孩来说,他们对危险的感知能力比成人都强,记性也比我们好。比如你苦口婆心说一百遍暖水瓶不能碰,都不如把他的小手放在上面感受一下高温,来得更有效。所有的安全教育,不是你一味地禁止、命令就可以的,而是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可以”,然后形成自我约束。因为你总有走神的时候,不可能跟着他一辈子。平时一点一滴地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孩子的脑海中,让他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己留心,注意安全。03 关于吃饭和睡觉。吃、喝、睡对于孩子来说是大事。因为这些不仅关乎着长身体,还关系着长智力。04 关于成长和阅读。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比阅读能力强,一直到八年级才能达到相同的水平。

      内驱力才是孩子一辈子学习的秘密。外驱力使你爆发,内驱力使你坚持。01 具体而诚恳的称赞。具体而诚恳的称赞,是指父母要用赞赏的语气来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或感受到的,所谓具有成长性思维,就是能这样看待问题:我总是能比现在做得更好。遇到困难,我能坚持。我能从错误中学习。我能学会任何我想学的东西。别人的成功能给我带来启发。我觉得努力和态度非常重要。我喜欢挑战自我。02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以及对知识的渴求,都是源自父母在他们好奇心发展的关键期给予了积极的保护和引领。在孩子好奇心发展的爆棚期,我们可以带他去科技馆、博物馆、海洋馆等多看看、多玩玩。特别是看了科普类绘本,有一些知识基础之后,去了更加有意思。03 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04 让孩子有自主感。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其实是不懂时间管理。孩子做事或写作业磨蹭、拖拉,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时间观念:01 认知和感知时间,沙漏计时器,看着时钟去感知时间。02 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某事。03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有规划、有规律的生活,才能养育出懂得管理时间的孩子。当然,想让孩子规划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家长一定要少一些包办代办,尽量让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04 督促和提醒。所谓监护人,提醒和督促,就是我们的责任呀。05 家长本身没有做好时间规划。如果我们做事分配好优先级,提前提醒孩子做准备,

        孩子发脾气不是坏事,憋着才是。儿童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说:“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当孩子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时,通常是有情绪上的阻碍。孩子爱发脾气,没什么不好,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他合理发泄。1.不要企图用更大的声音和火气压倒他。2.转移注意力。3.超赞的情绪宣泄法。情绪如洪流,宜疏不宜堵。我们可以借助绘本,帮孩子找到排解和宣泄情绪的方式。如何提升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呢?1.培养孩子的耐心。孩子提出某种要求时,家长不妨“延迟满足”,过一段时间再实现他的愿望。让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学会有耐心,学会克制自己,这是自控力形成的前提。2.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只有具备规则意识,孩子才能提高自控能力。当孩子用哭闹来试探我们的底线时,要温和而坚定。当孩子明白你的底线,有了规则的界限之后,就不再做无用功了。3.通过游戏培养自控力。4.父母做好榜样。5.给孩子足够的爱和陪伴。高质量的陪伴,能够满足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满足的孩子,其安全感才会真正建立起来,慢慢形成幸福感。

      专注力:不打扰,是对孩子专注力的最好保护。在这个充满选择、诱惑和干扰的时代,专注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01 让孩子知道什么叫“专心”。02 不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其实,无论孩子做什么,都有自己的自由和乐趣在里面,父母只需要陪在孩子的旁边,任由他探索就好。03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喜欢画画,喜欢剪纸,喜欢搭积木,我们只需要提供相关材料就好,玩的事儿就交给他自己。当孩子完全沉浸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能在无意当中提升自身的专注力。04 减少唠叨和催促。05 亲子阅读或大声朗读。只要每天坚持阅读,总有一天,孩子会把你讲过的故事复述出来,或者能主动拿起他感兴趣的书,安静地看几分钟。06 控制玩具数量。

        秩序敏感期:给孩子立规矩的黄金期。儿童的秩序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呢?如果孩子的执拗是合理的,或者是不触犯公共道德标准、不危害他人的,那我们就尽量给予满足,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敏感期。如果孩子对自己的物品所有权有特别强烈的控制欲,不愿意分享,我们也不要强迫,应该尊重孩子对自己物品分配的权威,让他自主选择给或不给。如果孩子的有些要求实在没办法实现或者不合理,我们就需要灵活变通,先接纳情绪再好好商量,可以通过拥抱、讲道理或者转移注意力等平息孩子的情绪,但切记蛮横镇压。如何充分利用“秩序敏感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1.培养整理的好习惯。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最喜欢物归原位。2.培养规则的意识。3.培养孩子的生活规律4.促进智力发育。

        一份超实用的妈妈情绪管理清单:01 降低期望值。降低期望值,扬长避短,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努力发现他身上与众不同的亮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亮点更亮,至于短板嘛,只要不阻碍人生的发展就好。02 建立预期心理。 如果我们能够无条件接纳孩子的这些负面情绪,并在考虑过所有的可能性之后,建立预期心理,也就是做好心理准备,就不至于怒火中烧了。03 用有趣的语言跟孩子沟通。04 让不发火成为一种习惯。一个行为或思想重复二十一天就会成为习惯,一种潜意识的惯性。当我们下定决心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制定了二十一天不对孩子发脾气的目标,不妨预设一个奖励。05 让家人管管娃。人生最重要的事便是开心快乐,其他都是细枝末节。当我们的心太累时,不妨给心放个假,排空一下不良情绪,这样才能愉快前行。要知道,我们心底最真实的愿望以及最初的期望是孩子健康快乐。在做父母的修行之路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培养孩子自主意识的有效方法:01 没有界限感。02 没有主见。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1)给足孩子安全感。孩子三岁之前,安全感的储备很关键。这期间的安全感有没有给到位,决定了孩子将来能不能顺利度过与妈妈的心理分离。2)不要控制孩子。“可怕的两岁”应该叫作“了不起的两岁”。正是从说“不”开始,到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看法,再到形成独立自我的过程,才逐渐派生出优秀的个人品质、喜好、性格和意志。3)让孩子认识自我。“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能要什么?”人的一生都在回答这三个问题,可有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搞明白。阅读经典绘本,就是帮孩子不断内化自我认知的过程。比如通过阅读《田鼠阿佛》,孩子会知道,与众不同并不可耻,关键在于“我想要什么,我能要什么”,让孩子懂得肯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让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对于他现在的学习,以及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调整方向:孩子需要的是进步,不是完美。我们要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长处,而不是短处上。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慢慢地,孩子的成就感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一种叫作自信的品质。请记住不要只盯着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你的鼓励和表扬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习得性无助:如何引导孩子逃离失败的“恶性循环”。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认为,个体是以他人作为一面镜子,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的。尤其学前期儿童还没有独立、稳定的自我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完全依赖于他人,特别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他人,比如父母、老师、爷爷奶奶等。当孩子做错事或表现得不尽人意的时候,心里肯定是很脆弱的。


        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态,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沮丧,建立再次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当他们有了勇气和信心时,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他们只会越挫越勇,越碰壁越成功。真正的挫折教育,并不是我们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陪伴孩子面对挫折,最终陪着孩子走出挫折。01 学会正确归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探讨,他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划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性和不可控性。02 不包办、不代办。学习生存技能,能让孩子获得对生命的掌控感,避免“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的发生。孩子就是在生活中一次次的小成就里积累了“我能行”的掌控感,从而凝聚成一种叫作自信的气质。03 让孩子独立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最好能够在他背后,轻推一把,让他顺利渡过难关。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是希望他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保持乐观心态,而不是让孩子无助,更不是让孩子怀疑自我。04 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想让孩子从小建立自信,摆脱习得性无助,我们需要做的是:多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和鼓励。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包括家务,多体验“我能行”的掌控感。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时,我们要站在旁边,适当助推一下,而不是放任自流,让弱小无助的他独自面对一些可能不符合他年龄段的挫折。给孩子以恰当的期望。因为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产生压力,带来挫败感和失落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希望家长们能给予支持性的期望,从而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信、自强。

        审美敏感期:孩子,你可以“臭美”。追求完美是正常心理,家长请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执拗,尽量提供完整、完美的食物或物品。家长在尊重孩子追求“外在美”的同时,更要偏重对孩子进行“内在美”的培养。审美能力,才是孩子一辈子的教养,才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1.经典启蒙绘本实乃艺术品。2.多带孩子看画展、儿童剧等,接受艺术熏陶。3.带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玩耍,爬山、游泳、露营,看小草萌发、百花盛开,让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开阔孩子的眼界。一个人走过的路、遇见的风景都会藏进他未来的气质和修养里。4.规范孩子的言谈举止。


        这些小小的仪式感,带给孩子大大的幸福力。仪式是什么?法国童话《小王子》中的小狐狸曾说:“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01 注重仪式感的家庭,孩子更自信。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其实,这个小小的仪式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用心去做好这件事。在孩子每个年龄段的成长中,妈妈一个小小的心思,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能让一个内向的孩子敢于去表达、去表现自己,因为妈妈的爱与他同在。02 有仪式感的日子让人记忆深刻。 仪式感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它不仅能带给孩子更多美好而深刻的记忆,还能让孩子有满满的自信心和认同感。03 仪式感,让生存变成生活。仪式感是生存与生活的界限。它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

        你替孩子避开的风险,生活都会如数奉还。给孩子安全感,并不是指家长时时刻刻跟着孩子,千叮万嘱地提醒他注意安全,细心周全地保护着他,而是默默地站在孩子的身后,待孩子需要时能够及时出现。国外的教育却是教孩子面对危险时如何自我保护。与其一味地教孩子如何规避危险,不如教会他们应对危险的正确方式。这才是保护孩子最好的办法。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不仅在于情感的付出、关心和照顾,更在于主动割舍,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以独立的人格面对世界。父母放手越早,孩子就会越早走上独立之路。

        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01 适时放手。02 不要去打扰孩子。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自‘做自己’的‘儿童世界’。”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儿童成长过程中应尝试做的事情,就该让他们自己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专注力并不需要刻意培养,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打扰”。父母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但是爱的表达多种多样,给孩子适当的独处时间,也是每一位家长需要学习的爱的方式。03 旁观也是一种爱。旁观也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更具智慧的爱。在孩子的人生路上,父母永远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

     

      聪明人都在用笨办法,因为那才是捷径。聪明的人都在下笨功夫,愚蠢的人却在找捷径。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偷过的懒,都会在以后的岁月里尝到苦头。”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力。熟练掌握任何一门知识或一项技能都需要大量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其著作《刻意练习》中所写:“一个人要在某个领域成为顶尖人物,需要经历漫长的刻意练习。”艾利克森强调,这里所说的“刻意练习”,并不是指简单重复的练习,而是突破一个人的舒适区,有目标、有方法地去练习。学习并没有捷径,有目标、有方法地刻意练习,这个看似最笨的方法,却是最有效的捷径。真正聪明的人老老实实用笨办法一点点地实践着自己的目标,做着做着就实现了。

        妈妈会“示弱”,孩子更出色。只要父母双方各司其职,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会形成性别角色认同,而不是靠某一方一味地强调。在适当的时候学会示弱,是每一位妈妈的必修课。1)巧妙提问多启发。2)鼓励孩子多动手。3)遇到困难先“旁观”。4)拉着家人一起示弱。不贴标签、不设限,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烟火。方法对了,孩子并不抵触批评:01 用身体接触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 温柔而坚定的沟通方式能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只是在批评我、教育我,而并非不要我、不爱我了。02 注意你的语气和语调。我们与人交流时,55%要靠肢体语言和脸部表情,38%要靠语调和说话方式,而只有7%是靠言语本身。我们进行批评教育的目的,不是打击孩子使其心灰意冷、垂头丧气,也不是受到孩子的伤害要以牙还牙,而是要帮助孩子认识错误、纠正坏习惯。所以,就算是批评,也请尽量“温和而坚定”。03 切记对事不对人。04 正面鼓励比批评更有效。 05 把自尊留给孩子。

        育子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你想要什么就表扬什么,你表扬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步骤:01 你想要什么就表扬什么,02 夸努力,不夸聪明,03 表扬孩子,请尽量具体化,04 降低自己的期望值:1)你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一定很努力。——表扬努力。2)尽管很难,但你一直没有放弃。——表扬坚毅。3)你做事认真、踏实,值得学习。——表扬态度。4)你在_______上进步了很多!——表扬细节。5)你这个方法真有新意!——表扬创意。6)你和小伙伴们合作得非常默契!——表扬合作精神。7)这件事情你协调得很好!——表扬领导力。8)你一点儿都不怕困难,太难得了!——表扬勇气。9)你帮________完成了他的任务,真不错!——表扬热心。10)你把自己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继续保持!——表扬责任心和条理性。11)我相信你,因为你向来说话算数。——表扬信用。12)你踊跃参与各项课外活动,值得称赞!——表扬参与。13)你很重视别人的意见,这一点非常好。——表扬虚心。14)真高兴你做出这样的选择。——表扬策略。15)你记得________!想得真棒!——表扬细心

     

      抗挫力:孩子犯错误时,你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1.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是一种对自己孩子的亲近感,是发自内心的,无关其他条件。“我爱你”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句话,是一个家庭内心力的源泉。2.沟通步骤很重要。情绪管理的第一步——认识情绪。我们要先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是什么,“你很生气,看得出你特别生气”;再允许他将情绪宣泄出来,“如果你想哭,就哭一会儿吧,来,妈妈抱抱”;同时,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一些使心情平静下来的方法,比如邀请孩子一起做深呼吸。等孩子平静后,我们要帮助他弄明白,到底是什么让他出现了如此的情绪,第三步是最关键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应对挫折。

叙事性语言:用游戏提升儿童表达力。引导孩子描述梦境,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倾听,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孩子叙事性讲述能力的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锻炼呢?01 复述故事。02 看图说话。看图说话,顾名思义就是要用眼睛看、用嘴巴说。我们如何训练孩子学会看图说话的能力呢?首先,“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观察有顺序,思路才清晰,这样才能整体有效地理解画面中的内容。其次,“构思,充满想象力”——我们要提出一些适当的提问,让孩子以此为支点,在符合图画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使静止的人或物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丰富起来。03 直面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不敷衍。三岁是孩子用语言表达好奇心的萌发期。04 父母要善于倾听和回应孩子。05 假装游戏。

     

      多说多问多读,让表达力飞起来,从小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儿童的语言发展大致会经历语言准备期、语言发展期和语言成熟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零岁至一岁:语言准备期。我们要经常面对面与宝宝说话,语速要慢,口型要适当夸张一些。一岁至两岁:语言发展期。语言发展期又分为两个阶段:单词句阶段(一岁到一岁半),双词句阶段(一岁半到两岁)研究表明,一个人语言中枢的机能成熟与外界刺激密不可分,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是宝宝语言启蒙的关键期,对其日后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这需要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与引导。语言是在交流中产生的,只有输入到一定程度,孩子才有东西输出。所以,我们在孩子小时候就和他多说话,可以潜移默化他感知语言的能力,促进他的语言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什么说什么,两岁以后:语言成熟期。如何有效引导呢?第一,多说——跟宝宝多交流,可以是聊天,也可以是读绘本,等等。第二,多问——当宝宝主动跟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要多问“还有呢”“然后呢”,这样不仅能激发宝宝说更多,还能锻炼宝宝的发散性思维。第三,少看电视多读绘本。多说多问多读,耐下心慢慢培养,孩子就会越说越聪明。

      不分享也OK: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占有敏感期”。我们不是不鼓励孩子学会分享,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保护孩子那颗小小的需要尊重的心。“分享”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那些说孩子小气的成年人,可能还不了解一个概念——“占有敏感期”。通常,孩子在两岁左右会开始不愿意分享玩具或吃的,不愿意让别人碰自己的东西。就算是自己不想玩、不喜欢吃的,也不让别的孩子动,谁一碰,他立刻就说“我的”。这种强烈占有和保护的行为,就表明孩子进入了“占有敏感期”。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当儿童占有自己的东西,当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儿童才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也是儿童自我诞生的标志。“占有敏感期”是孩子自我意识以及性格、人格等健全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占有敏感期”呢?第一,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包容孩子的情绪,可以尝试从正面的角度去鼓励孩子,告之正确的行为,并耐心劝导。 第二,这个时期,家长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这会给孩子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大大减少孩子因得不到而变得胆怯自卑的性格。第三,家长可以借助绘本,让孩子从中体会分享的快乐,以及明白分享后东西还会回来,不会永远消失。比如让孩子学会分享与交换的经典绘本《彩虹色的花》。总之,当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萌发的“占有敏感期”时,家长一定要拉得下面子,给孩子足够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允许孩子慢慢来。

          孩子的嫉妒源自“不自信”和“怕失去”。孩子小,认识水平有限,还没有独立稳定的自我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完全依赖于他人,特别是来自父母的评价,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孩子产生嫉妒心还有一种心理是,想要独占父母——“妈妈的爱只能是我一个人的,我要独占妈妈所有的爱,不能分享”。从独占到学会分享爱,是成长的必经历程。 家长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减少妒忌心理,以及教会他们如何克服这种情绪。首先,不横向比较。多多进行纵向比较。让孩子和过去的自己相比,有没有进步;只要有进步,哪怕很微小,也值得鼓励和肯定。不要小看眼下只进步了一点点,累积下来就是一大步。其次,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最后,正视嫉妒,准确引导。父母的陪伴和爱,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良药。因此,我们应该多对孩子倾注爱心,多花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内心充满爱,他自然会变得更阳光,拥有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大让小:伤的不仅是大的,还有小的。01 大的缺乏安全感,小的任性不听话。正确的谦让,应该是一次愉快的分享,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让”的心甘情愿,“受”的心存感激。02 我们应该树立老大的权威。“二胎家庭,家长的教育重点,绝不应在‘护小’,而是要放在大宝身上。”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成人和孩子都一样。”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都需要不断学习,共同成长,一起幸福。

        学会拒绝和被拒绝,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一课。作为父母,一定要教孩子学会拒绝、敢于拒绝、善于拒绝,让孩子活得真实明白,活得开心快乐!我们还可以怎样引导孩子学会拒绝呢?1.让孩子知道在什么时候要说“不”:第一,当他人的要求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甚至是违反了法律规定时,第二,当别人的要求和自己的意愿相冲突,自己并不想做时, 第三,对于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力所不及”的请求,不必死要面子活受罪,把自己弄得苦不堪言,要坦然说“不”。2.让孩子坦然接受拒绝。3.家长不要越俎代庖。4.自我认同感真的很重要

        为什么一定要陪孩子读绘本?小孩子的读图能力比大人要强,绘本,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说过:“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除了能感受到快乐之外,绘本还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呢?01 让孩子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我们的孩子呢,有时候就像这只鸽子一样执拗,越是不让做的事就越想做。此时,我们与其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讲大道理,倒不如高高兴兴地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他们在趣味十足的互动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02 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用阅读丈量世界。孩子对世界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和探索。读书,不仅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增长见识,还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放大人生格局。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的书房。03 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父母需要创造环境和机会,让孩子从无到有,从零到一。04 绘本是儿童早教的大功臣。在孩子三岁前进行早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其感知觉能力,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的感觉器官施以良性刺激,促进其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发展。05 绘本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陪孩子读绘本的六大雷区:01 读绘本,要不要照书念?我们平时可以用口语讲故事,但读绘本时还是尽量照书念吧,保持语言的原汁原味。这样可以给孩子输入书面语言,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词汇,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02 孩子总以听为主,不主动讲怎么办?孩子仍然以听为主,不主动讲,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说。 有时候碰到同类作者或是相似场景,我们也可以运用联想学习法,抛出问题,让孩子回忆相关绘本的相关内容。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添加故事情节和改编故事结尾的游戏。这些都是让孩子主动讲绘本的方式,在玩中讲,更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03 孩子喜欢跳着读怎么办?其实,妈妈大可不必担心,孩子喜欢跳着看,那就随着他的节奏来就好。04 请记得,亲子阅读的主体是孩子。良好的习惯靠坚持,而坚持的动力和前提是有兴趣。当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体会到快乐时,他就会更加热爱语言,也会更加热爱学习语言。所以,永远不要小瞧我们的孩子,也不要急于求成,聚沙成塔,坚持读下去,孩子总会给你带来惊喜。05 孩子喜欢反复听一个故事怎么办?心理学家指出,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情是幼儿共同的心理特点,重复是他们最好的学习方式。

        “六不要”“六要”,教你亲子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亲子阅读“六不要”:01 不要考试性阅读。我经常启发她思考这三点:第一,由本书联想自身经历;第二,由情节联想其他绘本;第三,通过听故事想到了哪些其他事情。父母在亲子阅读中的提问需要掌握一个度:不打断阅读的完整性,不设置标准答案,让提问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延伸,而不是孩子的负担。02 不要为识字而阅读。识字,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任何正常人都能在短期内掌握,但通过绘本阅读逐步发展起来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图画鉴赏力、逻辑思维能力,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等孩子到了识字敏感期,不用父母刻意教,他们也会主动热情地学习。03 不要总想着归纳道理。我们只负责给孩子内心留下痕迹即可,内化知识的事情,就交给孩子自己去做吧。04 不要过早地要求孩子独立阅读。研究儿童阅读的专家说: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要到八年级的时候,才能达到相同的水平,在这之前,听力理解能力都比阅读能力要好。也就是说,孩子能听懂的故事,不一定能自己看得懂。所以,只要孩子愿意听,我们何必早早地结束美妙的亲子阅读时光呢?05 不要只念文字,不读图。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朱迪思·史奇德斯教授提出儿童早期读写行为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拿书行为、读图行为、理解行为、语用行为。06 不要强迫孩子阅读。亲子阅读“六要”:01 要调动多种感官。02 要认真对待阅读。03 要鼓励孩子翻页、提问和评论。04 要绘声绘色地读。05 要角色扮演。06 要看到画面。

        别把三十元的绘本,读出三块钱的价值。绘本一般分为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这几个部分。01 封面如何读。在阅读前,不妨跟孩子一起猜猜这本书的内容。02 可别漏看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通常一半粘在封面的背后,一半是活动的,因其以两页连环的形式被使用,所以叫“环衬”,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蝴蝶页”。不少绘本的环衬仅仅是白纸或者彩色纸。但不管是白纸还是彩色纸,都是大有讲究的,它们的颜色往往与讲述的故事十分吻合,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还有的环衬是跟故事内容息息相关的,而有的环衬则会说出故事之外的另一个结尾。03 会讲故事的扉页。扉页通常会告诉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谁。04 细细品读正文。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甚至还能发现大人忽视的细节,读出意想不到的效果。05 神奇的封底。有的绘本封面和封底连在一起会构成一幅图画,所以我们可以同时翻看封面与封底

        只读“有用”的书,根本不是阅读。在孩子小时候,思维和习惯的培养比知识的灌输更重要。阅读能力超强的孩子,都在这五点上下功夫:01 预测故事内容。02 将文字可视化。03 读懂比读完更重要。04 表达自己的观点。05 将读书与实际生活关联起来。如何给孩子选书,孩子才爱读?01 适龄适性。02 从亲子阅读开始就不应该“偏食挑食”。03 看作者和翻译者。04 看出版机构。05 看获奖情况。不要让庸书害了孩子,要读就读好书,读适合孩子的书,读对孩子有用的书,读孩子喜欢的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快速阅读162/200】《允许孩子哭,是培养情商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