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阿婆与埃及风光:《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版)》

文/小关平

目录:

第一章:最爱的阿婆

第二章:波洛正传

第三章:埃及风光片

第四章:大侦探的可爱个性

第五章:两版对比

第六章:推理手法

第七章:意味深长的结局

————

1、最爱的阿婆

阿加莎·克里斯蒂能成为我最喜欢的欧美作家,得益于她写了大量的侦探推理小说,这是我最喜爱的西方小说类型。

最爱的欧美作家前10:

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安徒生(丹)

卡尔维诺(意)、格林兄弟(德)

J.K.罗琳(英)、柯南道尔(英)

爱伦坡(美)、斯蒂芬·金(美)

高罗佩(荷)、埃勒里·奎因(美)

(年轻时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婆的作品,我虽然买了很多,但看完的很少,即便是影视剧,看过的也寥寥无几。

在看电影之前,我看到很多网友都说新版远逊老版,把波洛的形象和性格都做了魔改,变成了《波洛自传》,而且缺失了阿加莎作品中最重要的悬疑气氛。

之前看过莱恩·约翰逊自编自导的悬疑电影《利刃出鞘》,虽然不是阿婆所写,但影片的剧情、氛围和诡计设定都像极了阿婆的小说。我们在改编名作的同时,也应该学习《利刃出鞘》,推出一些原创的作品。经典永不过时,但也要不断创新。

(电影《利刃出鞘》)  

阿婆最经典的作品当然还是《无人生还》。不过她的小说体量都不大,更适合拍成电影,2015年拍的剧版《无人生还》倒是让剧情显得冗长了。

《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都属于异国他乡、交通工具上的杀人事件,一个在火车上,一个在轮船上。《尼罗河》因有着埃及文化的背景,更富有人文气息,而《东方快车》案件发生在封闭的场景中,推理上更烧脑一些。

两部作品都借助了“地图”的作用,看书时根据不同嫌疑人在火车(或轮船)上所在房间的布局来分析案情会更有趣。

(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  

《尼罗河上的惨案》与《东方快车谋杀案》相比,除了精心设计的诡计之外,还有埃及的风土人情,这是它的独特之处。

《东方快车谋杀案》发生在一个封闭并不断行驶的空间里,每个人都在撒谎(《尼罗河》里很多人说的是实话),也很有意思。

阿婆的这三部经典作品,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看完电影后,我觉得它并不像很多观众说的那么差,可能还是小说的底子好,所以无论怎么改编,案件的内核还是很棒的。

虽然我看过老版,但剧情完全忘记了(我看片之后,经常不记得其中的剧情,自认为这是个优点,每次重温影视剧都不会失去新鲜感),所以当我知道真正的凶手是谁、是如何布局杀人的真相时,还是感到十分惊喜的。

阿加莎·克里斯蒂能在不同的小说中,设计出各种谋杀方式和诡计桥段,真是个天才侦探小说家。

————

2、波洛正传

小说中并没有提到波洛参军的历史,而导演为了揭开波洛留胡子之谜,给他设计了前史,拍了波洛年轻时参加一战的经历,因其在战火中嘴和脸部受了伤,所以才留了个性的胡子。

(2022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波洛的胡子)  

波洛运用他的观察、分析、逻辑推理能力,改变了一场战役的形势,拯救了很多战友。一战的背景虽然对案件没什么意义,却给观众带来一种新的思路:即便是在战场上,名侦探的聪明才智也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反过来说,中国古代的军师、谋士、智者,也可以成为名侦探。比如说三国时期的郭嘉,他基于对人性的理解,对人的心理分析得十分透彻,还有着对事物发展方向的直觉和洞察力,如果去当侦探寻找凶手、侦破案件,绝对不比波洛差。

(电视剧《三国机密》郭嘉)

像诸葛亮这种不仅对人性十分了解,还懂得天文地理各种科学知识、擅长发明创造的人,不当个“神探伽利略”,怎么对得起他“卧龙”的名号?

所以把战场上的谋士或名将想象成名侦探,把这两种高智商的人物互换身份,真是一种有趣的角度。我喜欢历史作品,也是因为很多历史人物富有智慧,与推理小说中的名侦探一样,都是对读者的智力挑战。历史和推理小说正因为有此相似之处,都成为我很喜欢的小说类型。

————

3、埃及风光片

我对《尼罗河上的惨案》感兴趣,更主要是因为它拍出了北非的自然风光和异国情调,加上埃及独特的历史文化,这都是中国人很感兴趣的东西。

肯尼斯·布拉纳拍的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上映在即,所以提前补一下老版表示尊敬。阿加莎·克里斯蒂原作改编的电影都是很好看的。

(1978版《尼罗河上的惨案》西蒙和琳内特)

老版电影中,有一段是西蒙和琳内特爬上孟卡拉金字塔,享受埃及的自然风光。孟卡拉是吉萨城三大金字塔中最小的一座,另两座是更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就是书和电影里经常出现的那个)和哈夫拉金字塔。

从小我们就知道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图塔卡蒙二世这些名胜古迹或知名人物,当然希望在大银幕上感受它们的存在和魅力。

(1978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波洛与金字塔)  

比起东方快车这种迷宫地图式的限制性场景,《尼罗河上的惨案》有着很多真实的埃及外景,光这美丽风光就已值回票价。

老版拍了很多埃及的名胜古迹,看得实在太过瘾了。现在的电影很少有这么多真实的实景拍摄,为了省钱省事喜欢用绿幕做特效,而真实场景的自然风光才是对观众的尊重。而且还有骑骆驼游玩的闲笔环节,我非常喜欢。

(1978版《尼罗河上的惨案》)

无论哪个版本,前面几十分钟都只是在交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彼此之间的矛盾,从神庙中的大石头砸向男主夫妇开始,影片才进入了正题,变得悬疑起来。

有人想对这对夫妇不利,后面其中一人可能会被谋杀。善良的观众心都提到嗓子眼,害怕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两版的落石情节都极具震撼力,这也是影片的精彩之处。

这个落石自然不是意外,而是被人推下来的。波洛敏锐的嗅觉,开始观察每一个人,观众也在猜谁是未来的凶手。这也是克里斯蒂很擅长的群戏。

(2022版《尼罗河上的惨案》)

新版中的埃及风光虽然没有老版那么“古朴”,但布景也有着浓厚的古典气息,虽然在电影院看,并不是那种4K极清的效果,但朦胧的颗粒感更能让人感受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复古之风,足以提升观众的代入感。

————

4、大侦探的可爱个性

每一个侦探,作者都要给他塑造独特的个性。波洛的强迫症、洁癖、选择恐惧症都有,唯独他是个爱交际的话痨,不存在社交恐惧症。

(有着选择困难症、强迫症、洁癖的大侦探波洛)

在《东方快车》中,他吃鸡蛋必须要吃两个(偶数)。而《尼罗河》中,服务生给他七个蛋糕,他要去掉一个变成偶数,不吃奇数的东西。波洛选择去掉哪个蛋糕还选了半天,服务生随便拿走一个蛋糕,他还不愿意:“那个小可爱,怎么可以拿走?”又把它换了回来。多好玩的选择困难症!

他还要把六个蛋糕摆成完美的三角形,让每一块蛋糕坐落在黄金比例上。波洛房间里床的两边相同的距离各摆放着一双黑色皮鞋,这都是其强迫症的表现。

同时波洛的房间总是十分整洁干净,很好地延续了他洁癖的个性。

一个将选择困难症、强迫症和洁癖集于一身的侦探,真的世间罕有。这也是非常个性的一点,导演对这些细节的展示就很用心。原作中应该没有这么详细描写波洛的小毛病,而在影视镜头中加入这些好玩的细节,会让观众对波洛印象更深。

(2022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波洛与金字塔)      

波洛在欣赏金字塔时,坐在埃及金字塔对面的正中间,椅子两边各有一张小桌子,也十分对称,而且又出现了《东方快车》中出现的两个鸡蛋。

他在欣赏金字塔时,突然看到了好友布克穿着红色大衣在字塔上放绿色的风筝,这个色彩细节为后面的谋杀剧情做了巧妙的铺垫。

波洛眼里容不得沙子,也带动了观众的强迫症。从美术上说,这反差的色调也严重破坏了金字塔肃穆古典的画风,让观众产生一些不适感。

————

5、两版对比

很久之前看过老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在看电影之前,我又把老版重温了一遍,但只看到了50分钟左右就去影院欣赏新版,所以早已忘记了后面的剧情,不知道谁死了,不知道还有谁会死,不知道谁是杀人凶手,也不知道整个案件的精彩布局,没有任何的剧透,就像第一次看这部电影。

对于一部好的悬疑侦探片,没看过剧透去看电影是非常过瘾的,而且看过两版之后,也更容易理顺复杂的人物关系。

老版的演员更朴素,也更漂亮一些,新版加入了一些黑人元素,但并不影响整体剧情,几位男女主配的演技还是很不错的。

(1978版《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美女罗莎莉)  

不过老版中有一个惊为天人的配角奥丽维娅·赫西,饰演美女罗莎莉,在新版中变成了一个黑人女孩,感觉有些违和。大帅哥布克为了她抛弃了所有,甚至去偷死者的项链(从而被怀疑成凶手),有些说不过去。不过现在美国电影都喜欢增加一些黑人元素,我也就见怪不怪了。

新版整体来说演技还不错,不要因为以前的版本经典,就打压所有新版。即便像94版《三国演义》已经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但我仍然期待拍摄新的三国题材。不同的主创团队对经典作品可能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即便无法超越老版,也会有一些亮点存在。

包括金庸剧,李添胜的所有版本都很经典,但我也并不排斥那些认真创作的导演团队去翻拍、尝试和创新。

我还是更期待波洛系列能继续拍下去(听说肯尼思·布拉纳已经在创作《罗杰疑案》了),让中国观众了解阿婆更多的精彩作品。

不管是老版还是新版,剧情都很有代入感。前文说过多次,开篇的埃及风光和异国他乡的新鲜感,就足以吸引观众去了解众多容易脸盲的复杂人物。

老版只有一些埃及当地乐手在船上伴奏,音乐场景没有喧宾夺主,不是故意做对比的话,可能都不一定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而新版加入了很多音乐元素,有大量黑人布鲁斯的场景,有时会有音乐剧的感觉。这应该是导演的个人喜好,好在并不影响整体剧情,也可以让中国观众感受一下黑人音乐的魅力。

(2022版《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黑人角色)

可能是原著本身就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所以很多还原于书中的台词,表现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即便是在电影院看,无法暂停和回放,我也有一种想要把这些台词记录下来的冲动,可见编剧在对白设计上还是很下功夫的。

电影有些画面比较吓人,码头的蛇、水边的鳄鱼、海底的不明生物,都突如其来地出现,甚至开香槟的声音,配合剧情都感觉非常恐怖。提前没有心理准备,这些情节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这些恐怖的意象其实有着隐喻和象征性,表明这趟旅程并非顺旅,尼罗河和游轮上都存在危险,甚至是一个精心准备的杀人布局,而并非只是为了吓人而吓人。

这对杀人犯情侣预先布局,请了很多与死者有矛盾的人来参加婚礼,就是为了转移视线,让人以为他们都有可能是凶手,从而降低查出真相的几率。但没想到还是没有瞒过智商高超的大侦探波洛。

(2022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杰奎琳)

我认为,被一个敌视自己的人一直跟着,这种感觉更可怕。如果不相信请代入一下,想象一个仇人天天跟着自己,看着自己,却什么都不干的感觉。是不是很没安全感?感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和意外?

一开始我们也不理解,为什么这个被抛弃的女人一直要跟着这对新婚夫妇。看到最后才知道,原来这是他们的精心布局,这样就都有了不在场证据。

新版在人物方面做了一些改动,其实改得还不错。比如说把盗窃珠宝的老妇人和追美女的帅哥合二为一,就比原作更有意思。而且让船上的三名死者从三个女人变成两女一男,从性别分配上也更均衡一些。

(2022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布克与母亲尤菲米娅)

还有增加了帅哥布克的母亲这个人物,她是来埃及写生的画家,但画着画着,红色颜料突然找不到了,这是点睛之笔。比只用红色指甲油来当道具更加巧妙和复杂,这段改得很有水准。当时画家说红色颜料不见了,经常看悬疑片的我,就猜到了它肯定和案件有关。

她把风景画金字塔上的儿子画成了绿色衣服,和前面的剧情形成很好的呼应,而这件红色大衣后来被布克扔了,又引起了波洛的怀疑,也和前文衔接上了。

可见,主创团队只要用心去改编和创新,都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前作,不一定非要完全按原著和老版的剧情来拍。

我在没剧透过的前提下,看出了西蒙被杰奎琳枪击之后倒地,突然拿出纸巾止血的镜头有点不对劲,感觉有些怪怪的,只是没猜到原来他是在和杰奎琳演戏。

新版的不足之处是,原作中关于波洛发现表哥推石头、杰奎琳偷走手术刀、波洛发现红色指甲油等线索的重要推理过程,在新版中都弱化或干脆省略,让探案解谜部分变得虎头蛇尾。

————

6、推理手法

我更喜欢老版的推理手法,波洛每一次推断时都会有剧情的闪现,哪怕是错误的推论,也会通过波洛之口,由角色进行剧情重演,回放给观众看。

这种拍摄手法在《刑事侦缉档案》中经常用,但《刑事》只会放真相的回忆,如果是错误的推论,就用台词一笔带过,细心或聪明的观众便会猜到哪个推断是错误的;而回放中如果有真实的内容,那么就只会放一部分,而隐藏了一些真相的视角。新版《尼罗河》也是如此。

(《刑事侦缉档案》闪回情节)

但老版中,波洛的所有推论都会回放,这种拍摄方式更具有迷惑性,误导观众认为每种推断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可见老版的推理更完美,对角色心理的分析和事件逻辑的解读更到位,让观众感受到智商受到了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中波洛把游客们召集到会客厅,然后将所有舱门关闭,自信又坚定地说:“凶手就在房间里!”

(动画《名侦探柯南》)

这一段好酷,好像老年版柯南。如果不要放波洛当兵时被炸伤的镜头和后来剃了胡子的样子,他的形象就更迷人了。

————

7、意味深长的结局

除了两部电影版之外,英国BBC还拍过电视剧版。剧版男女主角的颜值达到了巅峰,使得杰奎琳的精心设计的“美男计”更有说服力,毕竟西蒙是这么迷人的男子。

除此之外,女主在后面杀死女仆和老妇人的时候,也表现出了果断和狠绝。因此一切布局出于她手,就更能说得通。而新版的女主在谋杀计划中表现的一直是被动状态,没有剧版那么敏捷和凌厉,也没有散发出神枪手的潜质。

最让人惊喜的是剧版的结局,完全符合原著精神。波洛准备把两个凶手交给当地警方,从游轮下船时,女主突然开枪杀死男主再自杀殉情。可能是原著中波洛猜到女主要这么做却没制止,两个电影版认为有损波洛形象,便不约而同将这个情节提前到了波洛分析案情之时。

从“东方快车”一案中可以看出,波洛内心柔软,情感丰富,有可能再次做出打擦边球的事情。

只不过东方快车的死者罪有应得,而尼罗河的死者却没那么坏,尤其是女仆和老妇人更是无辜,所以波洛不会放纵这对情人,会让他们受到处罚。

不过到底是抓他们去坐牢,判死刑?还是让他们“体面”地死去,达成女主心愿?就在于波洛的选择了。

(动画《名侦探波洛和马普尔小姐》波洛)

阿加莎·克里斯蒂设计波洛这个人物,让他有时游离于法律之外,做一些自认为是裁判官的决断。虽然未必合法合理,但这就是波洛的个性化设定。

让我感触的是,原著中杰奎琳在杀死西蒙并自杀之前,与西蒙的对话。这段描写不论是原著还是剧版,都表现了出来。我们读一下台词或小说原文,都会忍不住感动。

虽然他们精心策划了一场谋杀,罪该万死,但彼此之间的情感却是浓烈又真实的。

对于杰奎琳来说,西蒙此时腿部受伤、躺在担架上的样子,就像一只被驯服的绵羊,又回到了他们初识时最单纯的感觉。

“(西蒙)原来那股稚气又闪现在脸上了。”

看到原本的幸福被这两人亲手毁掉,变成了凄惨的结局,读者和观众也随之叹息。

(2004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杰奎琳)  
(2004版《尼罗河上的惨案》西蒙)

摘录一下这段场景的小说译文(虽然不是最好的译本),真希望本文的读者都能默读一遍:

游轮靠拢码头准备停泊,周围拉起了警戒线,并要求旅客们等一下再下船。

理查蒂黑着脸,怒气冲冲,被两个轮机技师押送上岸。

又过了一会儿,西蒙·多伊尔躺在担架上从甲板被抬到舷梯口。

他看上去与之前判若两人,怯懦、惊恐,原来有些稚气的随随便便的样子已经无影无踪了。

杰奎琳·德·贝尔福特在后面跟着,一个女侍者陪着她,不过她看上去只是脸色比以前更苍白一点。她走近担架。

“嗨,西蒙!”她打了个招呼。

他立刻仰起头来看着她,原来那股稚气又闪现在脸上了。她对他微笑着说:“没关系,西蒙,我们干了件傻事,就是失败了而已。”

她退后了一步,抬担架的人拿起了把手。杰奎琳弯腰去系鞋带,接着她的手从长袜上方掏出一样东西,然后又站直了身子。

突然,砰的一声。

西蒙·多伊尔的身体抽搐了一下,就不动了。

杰奎琳·德·贝尔福特点了点头。她拿着手枪静立了一会儿,然后对波洛微微一笑。

接着,她用那把闪闪发亮的、玩具般的小手枪对准自己的心脏,扣动了扳机。

当瑞斯跳过去时,为时已晚。她身体蜷缩起来,颓然倒下。

瑞斯大喊:“真见鬼!她从哪儿弄来的手枪?”

波洛觉得有一双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阿勒顿夫人轻声问:“你知道答案吧?”

波洛点点头。“这款手枪她有一对。那天搜查时听说在罗莎莉·奥特伯恩的手袋里找到一把手枪,我才知道。杰奎琳和她们坐一桌,当她知道要搜查时,就把手枪偷偷塞到这姑娘的手袋里。后来,她又走到罗莎莉的房间,假装比较几支口红,引开罗莎莉的视线,把枪拿了回来。由于当天搜过她和她的房间了,所以大家都认为没必要再搜一遍。”

阿勒顿夫人说:“你想让她以这种方式结束吧?”

“是的。但她不会一个人走上不归路,因此西蒙的死是便宜了他。”

阿勒顿夫人有点发抖。“爱情真是个很可怕的东西!”

“所以,很多伟大的爱情都是悲剧。”

这段对话和心理描写,无疑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性格、心理塑造得更加复杂,也让这本小说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尼罗河上的惨案》堪称经典中的经典,除了杀人手法的设定和推理非常本格,足够吸引读者之外,对人物情感的描写也真实生动,让人产生共情。

本想借着“波洛正传”的开篇聊一聊“郭嘉也能成为名侦探”的有趣话题,但最终还是被本片精彩的故事情节拉了回来。

希望导演肯尼思·布拉纳能少些魔改,多些推理细节的创意,将阿婆的更多佳作搬上大荧幕。

————

附: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喜爱度排名:

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

东方快车谋杀案、阳光下的罪恶

罗杰疑案、ABC谋杀案

云中命案、五只小猪

底牌、谋杀启事


2022/2/21初稿    2022/3/16修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视评论】阿婆与埃及风光:《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