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的书摘与思.4 - 提高期方法论&了解自身并进阶自定学习策略

前文介绍了对于早期学习者(也就是零基础人群)在开始第二外语的学习时,建议采用的方法论,即建立画面与声音的联系,以此来越过母语形成客观事物与外语的直接联系。当在大脑中的联系超过1000个时,便可陆续提升,进入后面的阶段。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早期的应试教育对这一数量联系的建立已经实现。因此,先行了解早期学习的方法论,理解背后的目的,就可以视自身情况,直接进入后续的阶段开始提升。

Whoa!

提高期

经历了早期阶段的这一千个联系,加上长时间的听,到这时已经摆脱了”完全听不懂“的无效输入,虽然在听整句时,依然会听不懂,但已对声音建立了不错的响应速度。进阶下一阶段前,要明确几个目标:

  • 学会听懂单句,建立整句的英语(这里仍以英语为例)思维;
  • 能听懂简单、慢速的整段句子;
  • 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开始尝试简单的说,实现简单沟通;
  • 开始引入阅读材料(并非学习如何阅读);
  • 稍微了解一点语法(时态,动词变化,句子结构),但不深入。(正确的语法靠说实现,不靠了解知识来实现)

听力内容设计

遵循原则依然是 可理解性输入+1 即比所在能力段位稍高一点点,有视觉辅助为佳,且新增内容的出现(+1的部分)在现有水平下“可预测(Predictable)". 此时一个较为理想的学习体系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序列法 (Series Method), 其次是生成对话 (Dialogue Generation). 可单独使用,同时使用最为理想。

需要注意的是,练习期间遵循一些原则:场景要尽可能被学员熟知,尽量用视觉或动作代替语言,可听懂内容占全句的80%-90%,学生只听不说,禁止阅读和记笔记,可以录音并反复听。

序列法

外教用简单英语结合肢体语言、实物和实景来描述生活中熟悉的连续动作,超出现有水平的新词汇控制在10%-20%. 比如开门:

First take out your keys (拿出钥匙)。 This is the key. (晃晃钥匙)。 Then find the lock of the door. (找到门上的锁)。 Use the key to unlock it. (用钥匙解锁)。 Turn the doorknob this way. (拧门把手)。 Push the door open. (推开门)。 Enter the room. (进屋)。 And then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然后关上门)。

有早期基础的学生,对于理解以上内容没有问题,直观形象。这类训练反复一段时间,就可以掌握很多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实际语句。

生成对话

这里的对话,特指有交流互动的对话,对话背景可以从序列法开始,先由单人介绍背景内容,然后学生听对话。比如外教单人用序列法先介绍,如何打车,然后学生开始听对话,比如司机:去哪里;答:去...,离XXX很近。路上人多车多司机抱怨:周末会好些...到站了。答;多少钱...

由于所有的对话都是发生在序列法已介绍过的语境之下,大部分内容其实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经验来猜测和匹配,或者说“预测”。素材可以来源于真实场景,或者模拟,或者录音。

北美有一档电视节目 Yan can cook, 节目内容便是华裔厨师Yan一边操作一边叨唠,就是非常好的“可理解输入”体系。

Which comes better for understanding?

额外内容

原书作者漏屋在这里引入了几个附属内容,间接佐证了一些前文的观点。故事包含

  • 耶稣基督末日圣徒会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的快速语言学习中,序列法和生成对话法的实际应用。
  • 2005年人民日报报道的的脑功能科研成果,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常用区域为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而使用中文的人常用的是前脑的布鲁卡区。中文语言区更接近于大脑运动功能区,而英文语言区更接近听力区,二者本质有许多不同,因此学习英文和学习中文的方法很难互通。比如,英文不需要认字,会说就会认,但中文汉字是需要额外学习的,会听说不一定会读写。
  • Phonics 和 Whole Language 两种获得单词拼写能力的方法在中英文中的应用,导致了一些英语母语者学习英语拼写和汉语母语者学习英语拼写时的差异,而逻辑证明,汉语母语者反而更占优。

第二阶段提高期将延续至少六个月,结束后,将可以听懂生活中的简单用语,词汇量在2000-4000之间,也就是高中毕业的量级。当然,如果有好的学习材料,以上环节也不一定需要外教来执行。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多听标准音(不着急纠正口音),不着急说,也不要开始读写。

增长期

主要任务为掌握语言在难度和量上增长,重点依然是听力,可以有针对性的说,同时进行阅读(不是为了学习如何进行阅读)。这一阶段结束,可以正常交流和阅读,应对面试、出国生活和一般技术性工作。从这一阶段开始,会愈发需要学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这一阶段学习的核心原则,来为自身制定具体的学习策略,即“如何教”变为“怎样学”。在这之前,先可以来判定自己是那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习型分类

尽管二语悉得不提倡有意识的“学习”,但对于成年人,学习的部分仍不可避免,加之成年人的学习能力更强,更应充分利用。通常而言,学习分为三大类型:

  • 视觉学习,占学习类型70%,特征表现为喜欢看:老师的脸、文字、图标、笔记,回想书页具体位置和形式;
  • 听觉学习,占学习类型20%,特点为听说:喜欢自己和他人进行描述、对话、讨论和表演,通过声音和旋律来回忆,通过说来理清思路并解决问题;
  • 运动学习,占学习类型10%,特征为:通过活动学习效果最佳,难以长时间不动,用动作辅助记忆。

上文的人口比例尚存争议,且有一些由于教育系统导致的样本偏见,具体不再详述。测试自身的方法比较简单,网上有很多测试 Learning Style 的试题,搜搜就好。了解自身学习习惯,对长期学习方法的选择会有所帮助。

Which style for ya

增长期的听力特点和应对策略

听力困难绝非“不熟”或者“单词不会”即可概括,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困难:

  1. 内部声音库和声音识别的问题 (Acoustic Reason): 自己头脑中声音库的声音不能和听到的声音匹配。
  2. 解析过程 (Parsing): 理解单个单词,但听句子时需要组合其他内容才能解析意思。原来需要视觉辅助,现在仍需视觉辅助或其他辅助。
  3. 文化知识库 (Cultural Knowledge Bank): 由于文化知识背景不同,听者对理解产生困难。(这里不是中西方文化之类的大型差异,而是一些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比如 You've lost me 不能用字面意思来理解)
  4. 母语翻译:习惯性翻译为母语再理解,前文已描述,效率很低。

解决方法(在练习听力时,需同时应用的两个策略):

  1. 自上而下的听力处理:先对内容做大致了解,限定范畴,方便预测内容中不熟悉的部分。
  2. 自下而上的听力处理:从单个音,到单个词,再到字组,再到整句的理解。

额外内容

笔者漏屋再次引申了一些其他内容:

  • 母语思维对阅读和写作有一定作用。虽然存在许多害处 (detrimental), 但能提高对文章理解的深度。当然,这不能作为“它是个好方法”的佐证。
  • 语法学习会填补一些学习空隙,但无意义专程去学。
  • 再次强调二语悉得理论中简单基本,已被证实的结论:
  1. 建立外语思维:Able to think in the target language.
  2. 语言掌握不通过翻译和记忆,而是与思维、概念或图像直接建立联系:Through association, not translation or memorization.
  3. 语法掌握是下意识的过程,不应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An implicit subconscious learning process rather than explicit conscious learning or active instruction.
  4. 注重理解含义而非结构:Meaning-focus instead of form-focus.
  5. 语言环境和掌握语言的关系(前文已述):Linguistic environment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6. 关键是提供可理解输入条件:Comprehensive input i+1.
Image-Meaning

To be continued

你可能感兴趣的:(外语学习的书摘与思.4 - 提高期方法论&了解自身并进阶自定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