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思】32.怎么能把深奥的管理说得简单些

        最近专门读了几本管理类的书籍,日本迅销集团(旗下品牌“优衣库”)董事长柳井正写的内训资料《经营者养成笔记》,北京大学教授陈春花写的《中国管理问题十大解析》,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美国人埃米尼亚·伊贝拉写的《逆向管理:先行动后思考》,可口可乐教父美国唐纳德·基奥写的《管理十诫:影响你一生的管理哲学》,几本书视角不同,各有千秋,作者都从自身经历,提炼出对多年管理和经营的经验和教训,谆谆教诲至真至诚,读完受益良多。

        如果说想要归纳整理一些自己的笔记,我几乎从几本书中找不到太多共同点,或者说我不想人云亦云。这些年我常常思考一些最本质的问题:什么是管理,管理什么,怎么管理,管理的本质是什么等等问题,理论上这些问题都是大课题,都能够写成不同的著述,与我而言望尘莫及,只写几句零碎的体会,或许偏颇,那就当是贻笑大方了。

        一、什么是管理?

        每一个管理学大师都有自己的解释,如果想要标准答案,只能去读一些原著,或者百度找寻答案,而我更想歪理邪说,或许这样的话听起来会容易理解一些。

        管理,我的理解就是“管事理人”。管,是强势的发号施令、遵照执行,比如行政命令、规章制度、战略目标、发展布局、对标、绩效,都可以划分到“管”的范畴。管宏观、管大局、管目标,侧重于顶层设计,总体看来是领导层决策的事。理,是人性的自动自发、关心关爱,比如办理、整理、梳理、治理、理睬、理解,都可以归集为“理”的范围。理计划、理日程、理细节,侧重于日常行为,大多需要经理层、执行层的人脚踏实地的去完成。

        “受够了!你凭什么管我,我为什么要听你的?”管的人常遭反唇相讥、顶撞回怼;“求求你,可以不爱我,但是不能不理我,好吗?”若是惨遭冷遇不被理会,该是多么尴尬与困窘?管得太严,可能鸡飞狗跳,反击报复;理所应当,更能心悦诚服,涌泉相报。

        我说的是中国式管理吗?不一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企业的管理都会不一样。有些企业完全靠制度管理,有些企业则更多人文关怀,有些可能兼而有之。谁家更胜一筹?几乎没有定论。管企业和管孩子道理上是一样的,哪里会有脾气、爱好相同的父母?哪里又有性格、气质一模一样的孩子?

        二、管理的目的

        我曾认真阅读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和《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试图弄清楚管理的目的和本质,或者寻到“宝藏”和“秘笈”,读了这些管理类书籍后,我略微明白了:管理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的管理都是纸上谈兵,经验的总结、理论的形成都源于实践。

        我所理解的管理目的就是为了提质增效。它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概念,绝不仅仅是字面意思,其根本意义是企业通过高效率运转,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取高收益(效益),并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彰显品牌优势等等,持续稳健地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分支之一,我试图管中窥豹,从这个角度说说管理的目的。

        企业财务报表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分别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从资产负债表上看资产周转效率高不高,能不能扩大投资规模,够不够偿债、分配股利,可以说体现的是企业运转的“效率”;从利润表上看产品好不好卖,赚不赚钱,体现的是企业经营的“效益”;从现金流量表上看经营活动有没有产生现金流量,钱往哪儿投资了,从哪筹得资金,体现的是企业的“质量”。华为的《价值为纲》,厚厚一本书留给我印象深刻的就一句话:追求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不重资产化。就是这一句链接了三张财务主表,揭示了财务管理的内涵。我想至少有几层意思:要有利润,不追求虚高的收入;要有真金白银流入,不要纸面富贵;要体格轻盈,不要资产规模虚胖臃肿,要做强并不追求做大;收入的质量体现在利润够不够丰厚,利润的质量体现在赚的钱是不是都有现金流。

        管理的目的,不管在哪个领域,大致都是如此,必须来源于实践,为了提质增效。如果说非常复杂,那恐怕是理得不够清晰。管理根本上就没有什么大事,只是一些细节而已。

        三、如何管理

        按我的理解,“严管厚爱”就够了。

        严管,就是高标准,严要求;厚爱,就是设身处地的关心关爱。

        平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征服别人,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引领别人,让下属以你为标杆、为榜样、为骄傲,心甘情愿地信任你、拥戴你、追随你。

        要求下属标准要高,要精益求精,好上加好;追求精致,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可不是小富即安,得过且过,不是应付敷衍,轻率苟且。标准高,取法乎上,可得其中。标准低了,工作质量就难以保证。

        高标准还要严要求,名严师出高徒。要像“魔鬼”一样严厉,如魔鬼般严格指导,使下属能够很快胜任工作,早日独当一面脱颖而出。善解人意的领导,不仅培养不了下属,反而潜移默化中消耗和剥夺了下属的成长机会,使其不瘟不火碌碌无为。“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没有什么事比培养人更为重要,让下属的未来一片光明才是领导的要务。

        严管还要厚爱。一方面要像“魔鬼”般严厉要求下属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另一方面又要对下属体贴入微关心关爱。《亮剑》中的李云龙能把独立团带成一支虎狼之师,就在于他能时而做“魔鬼”,时而做“菩萨”,他训练团队时如“魔鬼”般严厉,在敌人面前也是“魔鬼”的样子,为替和尚报仇,亲手砍杀匪首;又像“菩萨”一样,经常身先士卒,和弟兄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这样的队伍永远让敌人惊恐万状、闻风丧胆。深度的人性关怀,胜过所有的大饼与鸡汤。只有真心诚意,以心换心,才能激发下属的干劲,使其愿意舍生忘死肝脑涂地。

        四、管理的本质

        其实原本只想写这一段,因为可能只有这个段落会有些正经,而当我思考写下这个文章标题的时候,不经意间蹦出了上面的一些文字。

        德鲁克阐述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性就是成就。”

        所以说,知行合一就尤为可贵。“管理”可以片面的理解为“知”,是一种理论的层面,是蓝图、是使命;而“经营”才是“行”,是实践的层面,是行动、是执行。所以当我看了不少管理类的书,再看柳井正的《经营者养成笔记》,才豁然开朗,比使命更重要的是行动。管理是要培养经营者,通过经营者执行决策、完成使命,当两者合而为一时,才算是所谓的经营管理。

        管理真的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经营。经营就是为了取得成果,所以企业的责任至少包括: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有利润,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实现社会的期望价值。如果不能取得这些成果,基本上可以说是经营失败。

        一个优秀的经营者就是比别人更高标准行动,而且取得优异成绩的人,企业也如此。不能只看战略目标、发展布局,更要看行动计划、月度安排,脚踏实地的做好每项工作,认真细致地解决好眼前的每个问题,就是行稳致远的道路。夸夸其谈的思想家永远抵不上脚踏实地的实践者。

        行胜于言。赢在执行。

        或许我上述言论真是歪理邪说,或许也是另一个视角,我的体会都是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经验,我也一直坚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至于是否正确其实根本就不重要,只要我不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我就是清醒的、陶醉的。

        我们身处的这个商业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今天的变化速度基本上是一种化学反应的速度,不仅表现为量级提升,而且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危险与机会,喧嚣与骚动,希望与失落,光明与黑暗,都同比被放大了若干倍,如果仍然固守定式的理论,不去创新和与时俱进,那只能被时光遗弃,且悄无声息。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不能洞悉深奥的道理,就只求简单一些。

                2021年12月2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遐思】32.怎么能把深奥的管理说得简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