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我观照到有我感触

此夜忽然很有感触,随手笔录一下。写着写着之时,忽然想到了“无善无恶心之体”。正是由于我摆脱了预设的感情倾向,我怀疑自己最初那带有感情色彩的理解,才尝试从另外一个视觉找答案,忽然就有瞬间清透的感觉。

以物观物,从无我观照到有我感触,简直神清气爽。

 感触之余,放下了笔,想起了昨夜的“看出问题了吗”的竞猜。

应该是“得意忘言”。

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很多心学的“心法”,比如“知行合一”、“一念发动处”、“无善无恶”…可是,实在是真的没必要把这些关键词、概念单独提取出来反复斟酌,并泥滞在里面。

如果你真的已经透彻当中意思,其实也不用再去纠结应该怎么去辩答,这就是“得意忘言”,这也是“无善无恶心之体”不执着的莹明清透。

所以我们难道就该舍弃文字不作解释,不分享感悟吗?当然也不是啊,世间事倘若只有彼此、黑白、是非两极端,就不会有那么多趣味了。

 “得意忘言”的精妙,就是在于不执着。既不执着于文字,也不执着于舍弃文字,心领神会就好。

心领神会,所以,贴吧里那些问题,很少人去回答,很难回答,因为问的人实在执着纠结字眼,倘若他自己本身不能消融化开去理解,我想,再好的解答也是徒劳的。

 所以,施主,请你好好放低啊!


还是看书吧

跟现在的文化课老师学习一段时间。我觉得先生有一个高明之处,就是他讲学的时候,很喜欢提到哪位前辈的那本书里有着非常出色的解读,然后他说自己就不多啰嗦了,大家去看书吧。他要说的是他自得精要而又觉得需要补充或强调的部分。

好吧,这样一来,有些根本没有去看书的同学总难免会跟不上节奏。这一次的课后有一场辩学,就是因为有位同学了解太少而想太多了……当然我是绝不会错过这种可以抛书包的机会。

先生也会不经意中说,我以为你看过了……然后还是会不厌其烦再极其简述一下。但经他这样一说,就会使我们感到,既然先生都好好介绍过书录了,我们还要认懒去问是不是太拖后腿啊?

所以我们还是会很积极、很努力地抽空去看书,免得自己在讲堂上问一些显得很“智障”的问题。

想起了当年在贴吧的岁月。或有人动不动开个贴问“王阳明心学大概说什么”。我在想,假如我现在还泡在贴吧,恐怕会忍不住回复说:“你连他的学说都没肯去了解过,还有什么要问的呢?搜索一下去看也懒的人,还谈什么学问呢……”

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位恩师,他能推荐我们一些值得阅读的书录,以至于我们不会走上漫漫书海的迷途。这其实已经相当节减了我们非常多走弯路的时光,倘若我们连去看这些书的时光和精力都不肯花,那是不能好好为学的。

是夜,在想,假如连《传习录》哪怕那么一篇都不愿意去看的人,到底有什么底气拿出来问学?连王阳明到底说过什么话都不知道的人,还有什么好去问阳明先生到底什么意思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无我观照到有我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