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逆境共修的道场

疫情最初爆发的时候,对我的启蒙是——这是一场逆境修行的机会。我和我的伙伴们组织了数十场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公益培训,十几个省市的培训师都有参与。

然后疫情时断时续。我所在的城市相对幸运些,在今年春天才又有管控风控。这个时候网上的课程已是精彩纷呈,更可以看到很多人对赛道的精准把握。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为了不偏离我们的目标,我和我的伙伴们把焦点放在了内训上。重温经典有特别的意义所在,于是我打开了十几年前读过的《最有成效的管理者》。

起初选这本书只是想,经历了一个特殊假期,需要用一个有难度的内容来让人收心。后来发现不是这样,我们今天的工作内容本身发生了很多变化,就像今天许多工作形式的本身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德拉克的很多内容在今天来说依然是简单的,透彻的,经典的。比如说管理者最稀缺的资源是时间。对紧急事务的压力说no。关注责任和贡献而非职权。注重贡献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用人时只看到短处,团队必然平庸。用人的时候,要把工作建立在所有人的长处上(我理解,这就是领导说的要赋能)。要推陈出新,因为过去的成功往往演变成自我主义的资产。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异见是最大的战略储备……。

十几年前,我对高效的理解是,我高效了就能领导别人管理别人。重读后的理解是:高效是我可以学会的,高效是我们可以一起学会的。

十几年前,我对时间的理解是:要掌握自己的时间。重读后的理解是时间通过我们可以放大并提高效率。

十几年前我对贡献的理解是:我要想明白在哪方面可以创造价值?重读后的理解是:贡献必须是实实在在的。

十几年前,我对“发挥他人的长处”的理解是弥补别人的不足,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多听取别人的建议;重读后的理解是觉察并更好地发挥人的长处。

十几年前我对决策要素的理解是如何在若干方案中选择,如何做最好的决策,重读后的理解是,问题的边界是什么?人容易犯错,什么是能执行并能应对不确定性的决策?如何反馈和修正?

十几年前,我觉得这书里讲的是有为,如何为,重读后的理解是,无为的力量是无限大的。

我把这些分享给我的伙伴们,大家也都觉得透过这个疫情,才对人生有完整的认知。如果经济一直向好,如果顺景一直存在,可能我们只埋头赚钱就好了,可能内卷和熵增一样是死亡定律,而我们却不知道自己是欲望的奴隶。人生有顺景和逆境才完整,很多认知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得到了精进。很多想法不再随波逐流,错误的想法从此打破,从敌对的情绪到看清本心。

疫情逆境也重新校正了我们的一致性。我们重新认识了家庭、重新认识了中医。曾经我们忽略的,在疫情中重拾起来、中兴起来,并让我们每个人从中受益。

如同一天中有白天有黑夜,花园里有阳光鲜花也有枯叶落英,生活有顺景逆境,这才是真实。看到了真实,也才有真正的善与美。

疫情逆境让我们懂得见险而止,尊重客观形势;让我们经历行而不得时,反求诸己,化不利为有利;让我们的社会同仁各司其职,齐力济蹇!

疫情,是逆境共修的道场,让我们共渡难关!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是逆境共修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