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速记》

今天讲《岳阳楼记》第四段中两个句子里的字,我自己感觉教的比较好。第一处是“一碧万顷”,第二处是“静影沉璧”。我让孩子们翻译出来后,孩子们开始想象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想象的画面。第一处是此时的洞庭湖广阔无际,微风轻轻拂过,荡漾起青绿的涟漪。第二处是皎洁的月亮倒映在水面上,宛如白玉盘一般。静静地在水里照个影呢!由此说起两个字一个包含“王”,一个包含“玉”可见两个字都和玉有关,那一个是青绿,一个是白色。于是孩子们想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说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讲到中国画中的颜色从岩石中采集,讲到“和氏璧”讲到“白璧无瑕”。让孩子们体会一个字背后包含的文化,也让他们便于识记。

后来又讲到了“沙鸥翔集”的“集”为什么解释成休息,带着孩子们写了“大雁”“老鹰”“鹳雀”,发现集的上半部分跟“鸟”都有一定的关联,原来在象形文字里就是“鸟”的形状,我在黑板上画了简笔画的鸟停在树上,让孩子们体会劳动人民创造文字的智慧。

晚自习听到隔壁杨老师在上《乡愁》,听到她讲诗歌朗读里平声字多的时候,朗读语调上扬,感情比较轻快。仄声字朗读时降调多,感情比较深沉。以《你是人间四月天》和《乡愁》为例确实是这样的。下课我们一起讨论时又提到诗歌中将抽烟的情感具体化的方法,她拓展了许多诗句,我们都认为生成的很好,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唯恐双溪也能用,载不动许多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古典诗歌,让学生体会这种手法。我那天上课时这里处理的就不好,只是概念性的说到,缺乏生动的实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