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

《大唐兴亡三百年》读后感

断断续续看了几个月的《大唐兴亡三百年》,到今天全部看完。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记录了几点比较直观的想法。

首先天道循环报应不爽。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杀了建成,元吉后,把他们留下的儿女十人全部斩杀,连襁褓中的婴儿也没放过。几十年后,武则天几乎杀尽了他留下的这一脉,致使皇室成员凋零,可堪大用的人太少太少。算是一报还一报吧。

二,无论多么繁荣的经济,看起来多么稳定的政治,没有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做后盾,一切都是云中听曲,空中楼阁。“唐朝在最鼎盛的时期,它的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这是原文记叙的,然而,当“安史之乱”发生时,帝国兵少将寡,不得不借用藩镇力量,不得不借用外国雇佣兵,为以后的乱局埋下了打祸根。倘若李隆基能像刚执政那时,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把铺张享乐的钱拿来发展军队,加强国防建设,也不至于叛军一来就仓皇出逃了。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没有任何假设!

战争中,生灵涂炭的永远是老百姓,军阀们换上不同的马甲,照样能获取高官厚禄,老百姓是今天被这路军队抢劫,明天被那只军队征兵,民不聊生。“安史之乱”前全国人口大概是5600万,八年战乱后,还剩大概1500万,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二还多。元朝词人张养浩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吧。

唐朝三百年风云波澜壮阔,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粉墨登场。掰着手指数一数,我最敬佩郭子仪。他五十八岁事业才起步,这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属于高龄了,但他没言老,经常身先士卒。平定“安史之乱”他是首功之臣,但他深藏功与名,不迷恋权力,一如既往的低调谨慎,甚至和一心想陷害他的鱼朝恩称兄道弟。他和皇帝做了儿女亲家后,更是小心翼翼。有一次,他儿子郭暧和公主吵架,他儿子脱口而出“不要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你家的天下都是我爹打下来的”公主气不过,回娘家找皇帝告状。郭之仪听说后立马捆了儿子,去皇帝面前请罪, 皇帝安慰他“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必当真。”不但没降罪于他,还教训了公主一通。

郭之仪一生历经大风大浪,大起大落,却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位极人臣,福泽子孙。“古今多少功名在,谁得如公五福全”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特殊的政治人物,他为人处世一直坚持着谨慎,低调,宽容,坚忍,对后人有很好的启发。

大唐兴亡三百年,史海钩沉,我读完后受益颇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继续努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