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的交流活动

孩子们喜欢的交流活动

为什么我们要做提升孩子交流能力的游戏活动……

交流活动为看护者提供了帮助孩子学会倾听语言声音的机会。年幼的孩子也可以学会享受听故事的乐趣。研究发现,听辨单位语音的差异(这叫语素意识)很重要。这种听觉上分辨声音差异同时视觉上分辨字母构成差异的能力,直接影响日后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

能轻松辨认单词及其意义的孩子学得好、学得快!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音乐活动……

研究也发现,频繁地接触音乐(包括听音乐、唱儿歌、弹奏乐器)对日后智力发展很重要。音乐聚合了各种学习要素,比如肢体动作协调性、捕捉时机的敏感性、纪律性、自信心、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表达。

进行音乐训练的孩子学得好、学得快!

正如前面几章讲的活动一样,本章要介绍的游戏活动也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机会,练习听力、发音、音乐,识别规律模式。我要强调的是,这些活动是趣味性的,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并不表示孩子有什么问题。如果做这些活动的时候,孩子明显不喜欢,那么别勉强,换个时间再试试。还是要玩得开心才好!

每项活动的后面,都有几小段,介绍一些附加的信息,让你理解这项活动怎么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大脑:

·“关联大脑”告诉你这项活动对孩子当前的脑部发育有什么影响。

·“关联学业”告诉你这项活动对孩子以后上小学有什么潜在益处。

·“变化模式”告诉你相关的一些有类似功能的活动。

·“理念提示”让你回顾本书提到的相关育儿理念。

适合新生儿(0~6个月)的交流活动

会叫的鞋子

很多婴儿用品店出售会发出响声的鞋袜。如果你有这么一双鞋袜,注意观察孩子对自己能控制发出的怪声是多么感兴趣!

方法:

·孩子清醒愉快时,给他穿上一双会响的鞋子或袜子。

·观察孩子如何注意到他的脚会发出的声音。

·拿起并摇晃孩子的脚,让孩子通过脚发出的铃声“发现”自己的脚。

·观察孩子如何发现他自己可以控制脚发出声音。看看是不是很好玩?

关联大脑:这一活动刺激听觉、视觉、运动等脑部神经连接区域,同时也刺激到处理存储语言信息的大脑区域。

关联学业:培养了欣赏声音和音乐所必需的听力技能,有助于提升自控能力。

还是认识身体部位……不过配上韵律与节奏

方法:

·找本介绍人体五官或四肢部位的带押韵词的儿童读物,我喜欢的有:《眼、鼻、手指和脚趾》(Eyes,Nose,Fingers and Toes),《足部》(The Foot Book),《手、手指、大拇指》(Hand,Hand,Fingers,Thumb)。

·把孩子抱在胸前,让孩子背对着你坐在大腿上,或者让他坐在座位上,面对着你,这样他能看到图画,还可以看着你翻页。

·大声热情地读这本关于身体部位的书。如果你读的是词句押韵的书,如苏斯博士的书,要把词句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来。孩子喜欢听有节奏、有韵律的声音。

·手指书中图片,并描述图片,然后指自己的身体部位。

·让孩子摸一摸你的耳朵、嘴巴、头发、鼻子、手指。孩子手眼协调性越好,就越能准确地抓住你的身体部位。

关联大脑:此活动刺激了大脑情感、认知、听觉、视觉、运动神经,也刺激了加工存储语言的脑部区域。

关联学业:读押韵的词句,培养了孩子的听辨技能,听辨词句是阅读的前奏。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对书籍的兴趣,这对日后接受学校教育极为必要。

理念提示:大脑是寻求规律模式的人体器官,幼儿的大脑在听、看的过程中搜寻规律模式。有韵律、有节奏的书,孩子们很喜欢。

唱傻歌

方法:

·在带孩子的日常事务中,边做边唱唱傻歌。可以自编词曲,比如换尿布时,你可以唱《松饼人》的调,配上歌词:

“现在该换你的尿布了,该换咯!该换咯!该换咯!哎呀呀,真的该换啦!大早上的,就要换了。”

·想怎么唱就怎么唱,不管歌词编得有多傻,即使唱跑调了,孩子也会喜欢的。

大脑关联:有押韵、有节奏的哼唱,能帮助孩子熟悉人类语言的声音。

理念提示:大部分孩子喜欢反复听熟悉的歌声和故事,重复是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孩子每次听到重复的模式,这种模式就在他脑海中得到巩固加强,每次重复都形成更强的记忆。

躲猫猫(3个月以上)

这一经典的游戏对阅读能力的前期准备也有意义,因为它让幼儿形成物体客观存在的意识,具备这一意识才能衍生出物体代称的概念(即不在场的客观存在,可用符号代指),物体代称的概念是阅读的前提。

方法:

·把一块布放在自己面前,让孩子暂时看不到你的脸。

·突然从布后面冒出来,说“喵–喵”,给宝宝一个惊喜。

·每次冒出来的时候要面带笑容,发出笑声。

孩子普遍喜欢这个游戏,这个游戏培养了他对物体客观存在的意识:事物即使看不见,也是客观存在的。

变化模式:每次都变换不同的游戏方式,比如用你的手、衣服挡住自己的脸,或是躲在椅子、书、玩具的后面。嘴里同时说道:“宝宝去哪了?”或是“妈妈去哪了?”

适合婴儿(6~18个月)的交流活动

辨别颜色

孩子能从视觉上分辨物体或书中图片的细微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开端,为日后辨识字母组合打下了基础,而辨认单词是学习阅读的关键因素。这一认知发展历程可以从婴幼儿期开启,先给孩子指出物体的异同,最早可以从比较颜色开始。

这一活动要等孩子能坐起来才能进行。可以用彩色的塑料环(商店里能买到)、积木和其他玩具,要成套的颜色,每种颜色要有几样。

方法:

·让孩子坐在地板上,在他前面铺上餐具垫,以吸引其注意。

·拿6~8个彩色塑料环,把它们混在一起,然后说:“看——”

·将塑料环按颜色配对起来,动作要缓慢,轻柔,有意让孩子看清楚。把相同颜色的塑料环并排,把所有塑料环都配对好。要注意孩子有没有认真看你摆弄塑料环。

·然后把塑料环打乱,把一种颜色放到餐具垫上,说:“轮到你了。”

·看着孩子做配对。有必要的话,手把手教孩子做,把所有颜色配好对。

·然后再把塑料环打乱。拿出一个橘黄色的环,放在垫子上,说:“找一找另一个橘黄色的。”有必要的话,教一教他。

·这样重复下去,让孩子完成所有配对。

关联大脑:刺激了大脑视觉功能区域,同时也刺激了大脑顶叶区域,顶叶是形成数学概念的区域。

关联学业:培养了规律配对思维,配对思维是日后语文、数学学习中辨认字母、数字、符号所必需的思维模式。

变化模式:

·在家里找东西配对:拿家庭日用品给孩子做配对,比如,可以用袜子、手套、鞋子、蔬菜、水果、饼干等,讨论它们的颜色和形状。

·在周围环境中找东西配对:出去走走,收集石头、树叶、花朵,确认其属性,讨论其颜色形状,把颜色一样的放在一起组成一对。

理念提示:孩子能学会辨别物体和形象的异同,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观察世界。

唱童谣

买张跟唱CD,或者买本童谣书,让自己再熟悉一下童年经典的歌谣。

方法:

·听买来的CD,选一首你最熟悉的童谣。

·看着歌曲手册,唱歌给孩子听,孩子有回应的话,可以带着孩子唱。

·唱歌时要有动作表情,并表现出热情。

·把孩子的名字编进歌谣里去,比如,《玛丽有只小羊羔》这首歌,在你这里可以唱成:“比利有只小羊羔。”又如:

拍个饼,拍个饼,我是面包师,

快点烤个面包给我宝宝吃!

拍一拍,滚一滚,上面刻个字,

放进箱子烤一烤,给我(孩子的名字)吃!

如果孩子冲你发出“咕–咕–咯–咯”的声音,那么他感觉到了你脸上的笑意,意识到说话唱歌是双向的交流活动。以后慢慢地孩子就会开始和你一起唱。

关联大脑:此活动刺激了大脑的情感、听觉、视觉神经连接带,也刺激了大脑加工存储语言的区域。

关联学业:培养了一些阅读理解所必需的基本概念,也认识了一些新词汇。

变化模式:

·孩子大一点,可以在哼唱时停顿一下,或拖延一下,让孩子接上歌词或曲调。

·用上简单的乐器,拍打出歌曲的节奏。

·和孩子一起边唱边跳。

·把孩子说话和唱歌的声音录下来,以后可以拿出来播放给他听。

开启对话的阅读活动

到你附近的公共图书馆去一下,请负责幼儿读物的图书管理员给你推荐介绍亲子互动的书。孩子还太小,所以要找介绍常见物体的书,一页只介绍一两个物件的那种,比如一只鸟、一只鞋、一个杯子,有没有故事情节不重要。

这个年龄的孩子读书的目的是开启讨论书中物件的对话。图片简单清晰,能让孩子对你们讨论的物体看得更清楚。

方法:

·把孩子抱在胸前,让孩子背对着你坐在大腿上,或者让他坐在座位上,面对着你,这样他能看到图画,还可以看着你翻书页。

·选一本材料柔软、质感丰富、互动性强、充满惊喜意外的书。如果你选的书打开封面会跳出房子、树之类的图片,那你可以先说:“快把封面打开……看好了……变!啊,这里有房子……”

·可以让孩子学着翻书页。

·讲书中的故事内容。说说书的质感和颜色。介绍每一页上的物体和人。

·停下来与孩子互动交流,引导鼓励他用手触摸书页。我们把这种与孩子的互动称为“与书对话”。边读书边与孩子交流,乐在其中!

关联大脑:读书活动刺激了大脑的情感、听觉、视觉神经连接带,也刺激了大脑加工存储语言的区域。

关联学业:培养了辨别音素的技能,音素辨识是读书识字的必备前提。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对书籍的兴趣,这对日后接受学校教育极为必要。

理念提示:不断描述孩子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研究表明,婴幼儿在日常环境中听到的词汇越多、越丰富,上学后对概念的理解就越深,对其运用就越熟练。介绍讨论非实体的概念。有可能的话,把你的描述与孩子每天的经历体验联系起来。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的体验是会变的,所以记得每天要扩展延伸一点点。

识读环境文字第一阶段:从实物开始

在房子游戏(过家家)、餐馆游戏(扮演吃饭)、商店游戏(扮演买东西)等角色扮演游戏中使用实物。保留以下几类物件:

·装饮料的塑料容器(空果汁盒、汽水塑料瓶等)

·空的糖果盒、麦片盒

·餐馆食物袋(麦当劳或汉堡王的)

·卡通纸板(《口袋妖怪》《蓝色斑点狗》)

·创可贴盒子,还有家里每天用的一些物件

玩游戏时,鼓励孩子说说这些物件的商品标识,讲讲这些盒子上的食物标签。孩子说出来了,要给予热情的肯定,让他知道你很高兴看到他能“认字”了!

关联大脑:开发了大脑皮层在实体与其符号间建立关联的能力。

关联学业:意识到某个符号代表某个实体或某个概念,这是读书识字的前提条件。

适合幼儿(18个月至3岁)的交流活动

打玩具电话

幼儿学说话是通过模仿大人说话并不断重复练习进行的。孩子从大人打电话的对话中快速地学了很多语言技能。给孩子一个玩具电话机,他会“吧啦吧啦”说你听不懂的话。长大一点后,孩子就会用真正的语言打玩具电话。

方法:

·给孩子一个玩具电话机或玩具手机,自己拿起无线电话或手机,开始简单的对话:“你好!”

·等片刻,如果没回应的话,引导鼓励孩子:“跟我说‘你好’啊。”

·说:“你叫什么名字呀?”等片刻。

·开始简单有趣的对话。

·在打电话的游戏中给孩子介绍新词、新概念。你会发现孩子用道具(比如玩具电话)说话比平时直接对话更放松,表达更自由。

关联大脑:此活动刺激大脑听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同时也刺激了加工存储语言的大脑区域。

关联学业:此活动提升了孩子的交流能力,学校所有课程都需要孩子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

变化模式:

·鼓励孩子给家人和亲戚朋友打真的电话

·教孩子打报警电话。孩子学会后,还要经常练习回顾。很多很小的孩子因为练习过打报警电话,所以在家人处于危急之中时成功打通了报警电话,搬来了救兵。

串扣紧珠

找规律是学会阅读的重要前提。辨别异同,通过相同相似的特征进行整理归类,寻找模式规律,这是阅读的基础。

方法:

·让孩子坐在地板上,或餐桌前,或高凳子上,你坐旁边,铺一张餐具垫。

·拿出安全无害的彩色扣紧珠,说:“看。”

·把两个颜色不同的珠子扣在一起,比如红色的和黄色的扣在一起(如果你的珠子形状不同,那就忽略形状,只看颜色)。

·说:“现在轮到你了,你能照我的样子把你的珠子连起来吗?”有必要的话,可以帮帮他,手把手教他选珠子扣上。孩子每完成一步,记得表扬他。

·接下来做一串颜色规则变化的珠子,叫孩子照样子做一串。说:“做一串跟我这个一样的珠子。”第一次简单一点,少用几个珠子,孩子更有信心完成,之后可以慢慢增加珠子个数。还是要记得多鼓励、多表扬孩子。

·然后把珠子解下来打乱,说:“现在轮到你了,你做一串珠子给我看,我照你的样子做。”看着孩子做,有必要的话教一教他。这样做了几遍之后,自己假装不会,让孩子来教你,或者有意做错,让孩子纠正你的错误。

关联大脑:大脑是寻求规律模式的器官,幼儿的大脑在观察事物、摆弄物体时试图寻找规律模式。配对和排列活动刺激了大脑的视觉区域。

关联学业:培养了灵敏性和眼手协调性,锻炼了分类梳理能力,有助于形成日后读、写、算思维中所必需的概念和解题能力。

变化模式:

·用彩色的O型麦圈做一个简易的规则排列:红–蓝–红–蓝……引导孩子做一个相同的排列。慢慢地增加难度,把排列变长,规则变复杂,但是要保证孩子基本能做出来。太难做不出来,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在家里找一些可以根据颜色、形状、大小做规则排列的物件,比如积木、小车、娃娃、盘子、盒子、饼干。两三岁的孩子还喜欢搜出鞋子做这个排列游戏,比如妈妈的鞋、爸爸的鞋、孩子的鞋、……这个游戏他可能会玩大半天,乐此不疲!

多米诺骨牌

这也是一个培养分类整理能力的游戏。

方法:

·把一块纸板裁成多个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小方片。把多个质地不同的材料粘贴到小方片的两面,比如手感不同的布料(灯芯绒、毛毡、丝绸等)、砂纸(粗细不一)、橡胶皮、墙纸等。

·把这些做好的“多米诺骨牌”放进一个袋子里。

·让孩子先从里面抓取一个出来。

·先做个演示:把手伸进袋子里摸一摸,找到那些材质一样的“骨牌”,把它们一一取出来,与孩子拿出来的“骨牌”排列在一起。

·演示完,让孩子做一遍,他会喜欢这个摸骨牌的游戏。

关联大脑:大脑是寻求规律模式的器官,幼儿的大脑在观察事物、摆弄物体时试图寻找规律模式,这个游戏锻炼的是孩子的触感。

关联学业:培养了灵敏性和眼手协调性,锻炼了分类梳理能力,有助于形成日后读、写、算思维中所必需的概念和解题能力。

变化模式:

·按形状配对排列,可能孩子更喜欢。我喜欢用劳瑞早教玩具(Lauri Learning Toys),因为它可以按颜色,也可以按形状,在小钉板上进行分类排列。

路边粉笔画

方法:

·买一些大号的彩色粉笔,给孩子示范怎样在路边人行道上做标记,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在路边水泥地上画线。

·你画粉笔画时,向孩子描述如何画直线和曲线,和孩子讨论你的路边“创作”。

·画一个“跳房子”游戏的大格子,和孩子一起玩跳房子游戏。

·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拿着粉笔进行自由的“创作”(不要让孩子独自玩粉笔,婴幼儿可能会把粉笔放入口中,导致窒息危险)。

关联大脑:画画活动给孩子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锻炼了孩子的灵敏性、运动控制能力、眼手协调性,同时增加了意义丰富的语言交流体验。

关联学业:文字书写等学习活动需要人体各部位动作协调,而精准运动控制对提升动作协调性很重要。

变化模式:

·你也可以在纸上用超大号彩色蜡笔画画。可以手把手教孩子在纸上画画涂鸦。让他自由地乱涂乱画,他很快会对自己的“鬼画符”有一套自己的解释。这一行为要鼓励表扬,因为这意味着他开始意识到纸上做的标记能传达意义。(当然,要注意不让孩子用嘴咬蜡笔,两三岁的孩子还可能有这个习惯。)

厨房鼓手

方法:

·让孩子坐在厨房一个安全的角落。

·给他一个塑料大碗和一双木制汤匙,碗倒扣放置。

·向他演示如何在碗上敲打出声音,让他自己用工具敲打出各种音乐和节奏。

·加上水壶、罐子或其他型号的碗,让他打出不同的声音。

关联大脑:唱歌、玩乐器玩具刺激了大脑认知和运动神经连接。音乐节奏刺激了大脑语言区域,有助于日后阅读能力的发展。

关联学业:最近的研究发现节奏感有助于提升阅读中大脑的解码能力。

故事涂鸦

让孩子感受创造性的、自由的原始写作体验很重要。孩子有乱涂乱画的行为,这是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因为这意味着孩子意识到了纸上的圈圈点点是有意义的!下面这个活动适合大一点的孩子:

方法:

·和孩子并排坐在桌前,桌上放一大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支记号笔。

·说:“来吧,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等孩子画完,让他讲讲画的是什么,有什么故事。说:“讲讲你画的是什么故事,”或者“说说你上面写了什么。”孩子介绍他的涂鸦时,用笔记下他讲的故事。

·把你记的内容读给孩子听,鼓励他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说:“这是你刚刚跟我讲的,还有别的要讲吗?”

·把他讲的故事打印出来,附到孩子的画上,以后可以拿出来一起朗读。

关联大脑:刺激了大脑顶叶和感觉运动带控制触感的区域,同时刺激了处理语言的大脑区域(颞叶)。

关联学业:此活动锻炼了孩子身手敏捷性和精准运动控制以及触摸感知能力,为以后学写字做必要的准备,同时培养了对以后学业成功很关键的视觉和语言技能。

变化模式:

·换其他书写工具,比如蜡笔、手指颜料等。

·在墙上或地板上贴一张大纸,让孩子用颜料在纸上画,或让孩子用颜料笔在路边涂鸦。

·让孩子在空白作业本上画画,画完,作业本就变成了一本“故事书”。叫孩子讲一讲每一页包含的故事。你可以在每一页图画下面把孩子讲的故事写下来。

·给家庭相册配上文字说明:和孩子一起看家庭相册,每一张相片都让孩子描述解释一下。把孩子的描述写下来装订成册,或者把这些描述文字放到相册中。

识读环境文字第二阶段:看“商品标识”找对应实物

整理一下家庭日用品,看其中哪些物品在社区周边能找到对应的品牌标识。从网上下载这些商品标识,打印出来,做成卡片。可视为环境文字的商品包括:将军麦圈盒、“培乐多”小罐子、“邦迪”创可贴小包、麦当劳购物袋、“奶品皇后”杯、自制的小型“停”字牌。然后做9个小卡片,上面印有代表环境文字的商品标识。

方法:

·铺上餐具垫。

·一次拿出一件物品,问:“这是什么?”如果孩子不知道,你就说出来。

·叫孩子重复说一遍。接着再拿出一件物品,再让孩子熟悉这个物品,重复几遍直到孩子基本熟悉了这些物品。

·然后拿出标识卡,第一次不要超过3张。

·拿起一件物品,叫孩子找到相应的标识卡。比如,你可以说:“你能看着麦当劳的袋子找到麦当劳标识卡吗?”

·如果孩子有困难,给他示范一遍,或者引导鼓励他找到相应的卡片。然后要他说出物品的名称。

·过段时间再做这个游戏,一次增加一件物品,提高难度,直到最后孩子能正确地配对10件物品。孩子每找对一个标识卡,就要给以鼓励表扬。

·这就是最早的阅读活动!有趣吧?

变化模式:

开展环境文字大搜寻

(1)到商店买东西或跑腿时,和孩子一起开展一次“环境文字大搜寻”。

(2)指出路标、招牌、商品标识、快餐标识。你可以说:“你知道这个东西叫什么吗?”孩子有回应就应予以表扬,然后重复正确的答案。

(3)稍后可以告诉孩子标识上面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怎么读。

记住,这就是早期的、非正式的阅读活动!

匹配卡片游戏

(1)从一叠标识卡中选一张拿出来,看看孩子能否找到相对应的物品。

(2)增加难度,拿4张卡片出来,组成2乘2的方格(类似于宾果卡),让孩子找到匹配的物品放在卡片上。

(3)稍后,再增加难度,做成3乘3的卡片方格。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喜欢的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