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者联盟4》影评:从“时光机器”说开去

  敢用“宇宙”这个词,必定体量庞大、内涵丰富且极其复杂。漫威的电影宇宙,从2008年《钢铁侠》横空出世,至今《复仇者联盟4》传奇终章,不觉已逾11年。11年间,22部电影,无数剧集、彩蛋和经典角色,共同构成了一个炫目纷繁的传奇世界。正是由于漫威史诗巨制,想写点感想,就不知从何处动笔。且从观影后印象最深的“时光机器”说起吧。

  从《复仇者联盟3》到《复仇者联盟4》,剧情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更像电视剧的上下集。由于上集中的大反派灭霸打了个响指,地球人口锐减一半,导致许多超级英雄灰飞烟灭了。于是下集终局之战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势必得把英雄们“复活”。复活,不出意料,就是用“时光机器”进行“时间穿梭”,把过去死去的人,拉回当今世界。

  但是这样一来,剧情就会出现巨大漏洞:既然时间穿梭成为可能,直接回到过去,将幼年灭霸杀死不就解决问题了?面对任何反派都可以如法炮制,根本不需要大费周章。虽然听起来很好笑,可是这个bug,消解全部人物的行为动因,随随便便就能颠覆整个电影宇宙,是必须妥善处理的前提条件。漫威处理了,但是处理的不够好。

  它是怎么处理的呢?简单来说,在这部电影中,是使用台词和对话处理的。科学家形象的班纳博士和未来科技代表人物史塔克进行了一系列对话。量子力学等概念反复出现,将几段对话提升到一个介于普通观众“听得懂”与“听不懂”之间相对高度(就是微妙且逼格满满);而后,列举《回到未来》等大量与时间穿梭有关的电影,植入笑点,加深理解,向观众阐释“时光穿梭”的具体运作方式,赋予其科学外衣下的“合理性”,同时消解剧情bug。

  注意,我说的是这部电影中的处理方法,并非指整个漫威电影宇宙。宏观来看,黄蜂女和蚁人的出现,以及蚁人这个超级英雄的角色设定,已将电影宇宙引入量子领域,为时空转换提供了依据和可能性。但那是大角度,是从整体的视角出发,审视系列电影。

  单就《复仇者联盟4》这一部电影而言,时光穿梭部分,我认为处理的并不好。理由是什么呢?首先,台词有时很苍白,且具有浓重的说教感。说教,恰是电影之大忌。一切电影都是造梦的艺术。它糅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等人类辛辛苦苦几千年积攒的艺术形式,并运用试听手段将其在一个安静的黑色房间里面展现出来,这不就是在疲惫的现实世界里造一个梦出来吗!而一听到“梦”与“说教”这两个词,人们的主观印象就是截然对立。《复仇者联盟4》体量惊人,时长已经达到了三个小时(体量问题后面再论)。既然如此,与其通过反复的对话来向观众说明、解释关键剧情,不如设置一个情节来直接展现。比如某位超级英雄试图通过扭转过去来改变现在,得到了什么样的具体结果。浓墨重彩的一笔所带来的直观感受,容易打动人,更最重要的是不会让人感觉是在“强行赋予剧情合理性”(这太生硬)。我看完电影,感觉是珍珠奶茶里喝出了一粒沙子——总有哪个地方硌得慌。一回想,就是这里类似“剧情辩白”的硬伤。

  漫威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老生常谈了。首先,每位超级英雄形象塑造都“接地气”,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以绿巨人为例,平时是温文尔雅的班纳博士,发怒时则变身无人能挡的大块头浩克,他的能量连自身都无法有效控制,毁天灭地,暗含着反抗精神和野蛮暴力在文明世界的回溯。其次,严肃缜密的剧集中植入的大量笑点、彩蛋等幽默瞬间,满足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再以绿巨人为例,《复仇者联盟2》结尾处,因害怕自身能力再次伤及无辜的浩克选择离开联盟,而随后的《雷神3》正好与之呼应,引出了索尔与浩克角斗赛的精彩肉搏。不得不说,MCU的布局和规划都是精心打造的,仅某些彩蛋就足够说明各类细节和铺垫。最后,这个电影宇宙,在“动作爽片”“硬核科幻”等标签下,有对价值观念地不懈探索——是与非、正与邪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在细微处展露出人性的复杂。这也是无数观众倾倒于复仇者联盟正义感、使命感的同时,也理解反面角色“良苦用心”的原因。纵观系列电影,我们可以说,漫威的超级英雄是艺术与商业的有机结合,是浅显哲学概念,通过流行媒介进行的有力表达,并且二者相得益彰,显得尤其珍贵。

  综上所述,立体的人物形象&饱满的人物关系、紧张刺激又富有幽默感和连续性的剧情、震撼的视觉效果,再加上精神内核有力地推动,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要什么有什么,几乎面面俱到。对了,还有发达成熟的流水作业制作技术与充足的资金,我想,这两样应该也算电影界的“超能力”吧。

  精力所限,再简单说说如下几个问题。

【1】人物实力。《美国队长1》中崭露头角的反派九头蛇组织,在《美国队长3》中近乎拥有了通天的本领,他们无孔不入,颠覆了神盾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反派,却在《复仇者联盟2》的硬开头中,被悉数登场的英雄天花乱坠吊打一通。再如《复仇者联盟4》里正式亮相联盟的惊奇队长,她的战场是宇宙,肩负拯救成百上千个星球的使命,超能力的强度更是直接压倒群雄。诸如此类,只能说瑕不掩瑜。要把几十部电影、影视剧的剧情贯穿起来,融合归纳为完整的故事主线索,是复杂、困难的事。这个过程中,细碎脉络往往无暇顾及周全,人物实力的平衡性,自然不必多言。

【2】时长与体量。前两部复仇者联盟电影,时长压缩还可以。电影这个体裁,本身就需要花功夫,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故事讲精彩。随着电影宇宙的世界观不断拓展、人物形象渐次丰满,花两个小时展现一个“综合体”,还要尽可能照顾到对电影宇宙不熟悉的观众,是考验整个团队的事。《复仇者联盟2》我刚看过,出现了不少新成员。英雄人物推陈出新,这是电影宇宙的新鲜血液,但不应操之过急。如果说猎鹰出场在美队系列中铺垫的还算可以的话,《X战警》中的角色与《复仇者联盟2》的结合就莫名其妙。尤其是快银之死,有以特定情节煽动观众情绪的嫌疑,说难听点简直是“强行去死”、“剧本杀”。对超级英雄大集结的复仇者联盟而言,电影时长有限制,硬塞进去的内容就会很唐突。个人认为,尤其不应该因为复杂的版权纠纷问题而作出让步决定。这点还体现在《钢铁侠3》的剧情中,异人族和变种人地位的对比也历来饱受诟病,不再展开。

【3】审美单薄。机甲确是男人的浪漫,但神、人、变种人等和反派打来打去的暴力美学让我感觉消极,尤其是最近连续观影、补课之后。《复仇者联盟2》中的奥创,最后只是个微缩版威震天,指挥麾下机械小弟运用人海战术,和英雄们激烈拼杀。看着看着,我就觉得这种调度很单薄,“飞起来的城市”更像是为了增加刺激性而添加的元素和噱头罢了。若说精彩,应该是内部矛盾的小高潮——浩克大战反浩克装甲的片段,而非电影中与反派决斗的情节。人们愿意为“拯救世界”的电影买单,除了前文提到的优点之外,更重要的是看点细化,细化到每一个特定的情节和镜头,每一次不同的事件与冲突,细化到“同归”之前的“殊途”。戏剧上讲“始于离者,终于“合”,“离”比“合”更有看头。长远来看,超级英雄电影在这一点上要抓的更牢稳才行。否则,审美疲劳的问题或许就难以解决。

  写了这么多,生怕没来得及保存,手机突然关机——那我真是要捶胸顿足,痛不欲生了。刚刚外卖到啦!还有点概念上的东西没收尾,择日再更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仇者联盟4》影评:从“时光机器”说开去)